《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課堂實錄
師:課前預習得很好,沒給其他同學太多的挑錯機會。有的同學課文可能讀不太好,沒關系,在下面的學習中還有機會讀課文。
【承接課前預習,課堂閱讀有個以檢查課前預習(含引入)的預習階段,也可稱為初讀階段。結合課文閱讀教學要求,這個階段一般主要安排:1、隨機指定一列(或一行)學生朗讀課文,每個學生一般讀一個自然段,由指定這些學生讀完全文,也可稱開火車朗讀課文。采用開火車的形式檢查學生朗讀課文,不同的課文用不同列的“火車”朗讀,全班同學在課文閱讀教學中都有機會展示朗讀情況,即使輪到一些朗讀水平特別差的同學,也要給他一定的朗讀機會,讀的差時,可讀少一點內容,甚至只讀一、兩句話,隨著他們朗讀水平提高,適當讓他們多讀一些,有了讀的機會,有利于促進他們朗讀水平甚至語文水平的提高。以開火車的方式檢查,也體現了面向全體的要求。在學生開火車讀課文的過程中,如果出現讀音錯誤,全班學生可即時幫助糾正。這樣安排有利于促進學生認真聽讀,便于學生交流。時過境遷,教師結合學生課前預習內容在有關自然段朗讀后引導學生明確一些學生容易讀錯字的讀音,了解一些字詞意思等。有些字詞意思相對固定,如“莫名其妙”一詞中各個字的意思、“余暉”中“暉”的意思、“堪稱楷模”中“堪”的意思等,可在預習階段了解,有些字詞意思需要結合課文具體內容了解,如“平和”、“堪稱楷模”等則需要在精讀階段學習。2、了解學生預習其他內容情況,學習非重點段,為精讀掃清障礙。在低年級,預習階段還要突出識字訓練。這里只安排學生讀前五個自然段,另五個自然段安排下節。也可安排在本節課,但要擠占后面寫字時間。】
師:本課也象《爬山虎的腳》那樣以說明爬山虎為主的嗎?
生:不是。
師:除了寫爬山虎這種植物以外,還寫了——
生:人。
師:對,寫了人,還記了——
生:事。
師:對,這是一篇以寫人記事為主的課文。這篇課文寫的也是關于成長的故事(副板書 成長)。
【明確單元訓練重點,為第二課時學習打基礎】
三、學習第1—3自然段
師:1963年,我還是初三學生。葉圣陶先生修改了我的一篇獲獎作文。老師將葉老修改的作文拿給我看,我打開本子,看到的作文是什么樣子呢?
【略學1—2段,為本課其它訓練爭取時間】
生: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
師:(出示該句)往前看,與我的原文相比,葉老修改的作文多了一些什么?
生:增添了一些小字。
師:還有呢?
生:還有一些紅色的修改符號。
師:這些小字和符號怎樣?
生:密密麻麻。
師:還怎樣?
生:到處都是。
師:能想象修改后作文樣子的樣子嗎?(稍停頓,給學生想象時間)看課文后面“資料袋”。
生:(翻到課后“資料袋”)
師:這就是葉老修改的肖復興作文。說說他的樣子。
生:這篇作文上增添的小字和修改符號密密麻麻。
生:葉老修改后的作文,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到處都是修改符號。師:這里展示的只是這篇作文的一部分。其他部分也是這樣。肖復興的這篇作文大約1500字,葉老修改了100多處。葉老修改的怎么樣?
生:仔細。
生:具體。
生:認真。
師:怎樣通過朗讀把這個意思表達出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