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的樹》(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去年的樹》是日本童話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本文用筆簡約,以極其素樸的表現(xiàn)手法敘述了發(fā)生在一只小鳥和一棵大樹之間的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鳥兒天天給樹唱歌,樹天天聽鳥兒的歌唱。冬天到來時,樹和鳥兒不得不分離,臨行相約:來年再相會!一個還愿歌唱,一個還想傾聽。但第二年春天到來時,樹已經(jīng)不知去向。鳥兒苦苦尋找她的好朋友樹,最后大樹變成了火柴,火柴即將燃盡,只有點燃的燈火還在亮著。鳥兒對著燈火唱起了去年的歌。這篇童話只有五百多字,在如此短小的篇幅內(nèi),卻承載了極其豐富而深厚的內(nèi)涵。新美南吉可謂惜字如金,他似乎有意少說或是不說,給讀者留下了極大的意義空白和無限豐富的想象空間。它呼喚著世間最美好的情愫,它讓我們相信,世間有些東西將超越時空,走向永恒,比如友誼、愛情、信賴、至死不渝的忠貞……設計理念:
遵循新課標理念,根據(jù)年段目標和教材特點,充分發(fā)掘和利用課內(nèi)外資源,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教學情境。語文教育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她的“情”和她的 “美”。教師通過營造情感氛圍和審美空間,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情感,使學生置身于一個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之中,引導學生在寬松、民主、和諧的探究學習氛圍中,積極參與質(zhì)疑、研讀、思考、發(fā)現(xiàn)并在品詞、品句、品讀中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情感,達到以讀悟語,以讀悟情、以讀促說,以說促寫,讀寫結(jié)合的有機統(tǒng)一,整個教學設計力求體現(xiàn)《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以人為本,為了一切學生和為了學生的一切的要求,突出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
教學目標:
1、認識1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正確讀寫“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燈”等詞語。
2、能夠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天天”在文中的意思。
3、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nèi)容,學習課文第一至四自然段,體會鳥兒與樹分別時的那份依依不舍與真誠約定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親愛的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新課文,課題是:
生齊讀:《去年的樹》,再讀
師:好極了!
師:《去年的樹》這篇課文是一篇童話,它是日本兒童文學作家新美南吉創(chuàng)作的,他被稱作日本的安徒生。但是這位天才不滿三十歲就去世了,短暫的一生卻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童話作品。他生前說過這樣一段話: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他說:我的作品包含了我的天性、性情和遠大的理想。……假如幾百年幾千年后,我的作品能夠得到人們的認同,那么我就可以從中獲得第二次生命!從這一點上來說,我是多么幸福啊!”
師:下面讓我們打開這位天才作家的作品,看看他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感動?
二、學習課文
1、同學們,在課前讀過這篇課文嗎?讀過幾遍?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請你們再次自由朗讀課文,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遇到不懂的字,問問旁邊的同學,特別留意本文多次出現(xiàn)的兒化音。遇到長句子和難讀的句子先把它劃下來,再多讀幾遍。讀完之后,想一想,課文在講一件什么事呢?
2、反饋檢查,順學而教
1)師:剛才我們把課文初讀了一下,同學們在讀課文的時候,我就想到了古人說的一句話: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下面我要看同學們讀了課文后能不能從課文里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或有什么感受?(學生提問,教師或?qū)W生相機評價1—2個問題)
如:你真棒!
這篇文章的寫作手法讓你發(fā)現(xiàn)了,了不起。(文章是通過對話形式來展開敘述的)
你的感受很深呀!體會到了(友情、真誠、誠信)
[設計意圖]:準確把握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把課文讀通、讀順,落實到每一個學生的身上,在通讀的基礎上對文本有個初步的整體感知并能提出一些問題。
師:接下來,我來檢查誰能把藏在課文中的生詞和兒化音讀好嗎?我們試試看 (幻燈出示)誰能把它們讀好:“ 融化 剩下 伐木人 煤油燈
鳥兒 這兒 哪兒 一會兒 細條條兒”對比讀好。打亂順序齊讀。
1)、同桌練習,相互指證。
2)、指名個別讀(參與的面多些,一人、兩人)
3)、齊讀
4)、我們大家看看,上面的生字哪個最容易寫錯,我們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