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5、除了可恨的洋人,可憐的婦女,你還看到怎樣的畫面?你讀出了你的體會,孩子們緊握你的拳頭,一起讀
6、孩子們,在中國的國土上看到了這樣的一幕又一幕,此時你緊握的拳頭最想做什么?
我們一定要“懲處”這些洋人
7、讓我們懷著滿腔怒火,寫一寫這個“懲處”一撇憤,一撇怒,一豎恨,公正何在,但是我們只能把對洋人的恨、對婦女的同情放在心里讀讀這個字在你的本子上也寫一個“懲”字
寫好的同學我們再讀讀這個字該不該懲處?想不想懲處?但是敢不敢懲處?
是呀,在外國租界里誰又干怎么樣呢?因為不敢懲處,所以衣衫襤褸的婦女——
因為不敢懲處,所以巡警——
因為不敢懲處,所以圍觀的人—
【設計意圖】:通過一組排比似的師生對話,將課文內容提升,將課文的情感思路梳理,更是讓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的升華越發對當時的人們的苦痛表示痛惜,對當時的勞動人民的水生火熱的生活感到痛惜,從而為周總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充滿敬意
四、拓展升華
1、孩子們讓我們走近百年前的中國,感受那段中華不振的恥辱
(播放電影片段,內容為租界奢侈的生活和中國人掙扎在死亡線上的對比)
2、孩子們,誰再來讀讀這段話?“在外國租界里又能怎么樣呢?”
師:這就是租界這就是洋人燈紅酒綠,熱鬧非凡的租界這就是中國人沒處說理的租界租界里的一切都讓我們體會到了——中華不振
3、從租界回來以后,同學們常常看到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12歲那年的沉思,注定了周恩來一生的道路,他會沉思些什么呢?
讓我們動筆寫一寫,下節課再交流
【板書設計】
25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 中華不振啊 !
【設計意圖】:符號的板書,學生并不多見,在此我用符號,比更多的語言有力度,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原來符號也有意義,符號也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