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設計
課題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課時 1課時 授課教師 雷蓉 設計理念 學習這篇課文,引導學生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進一步提高略讀能力,并且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示,培養環保意識,激發保護母親河的責任感。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說明文,文章條理清楚,材料確鑿,數字詳實,字里行間包含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環保意識。 教學目的 1、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2、了解黃河發生變化的過程何原因,從中受啟示。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說明方法。 3、了解黃河發生變化的過程何原因,從中受啟示。 教法設計 講解法、朗讀法 課前準備 課件、有關黃河的資料 課 堂 構 建 一、激趣導入 人們都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我們的母親河,對于黃河你有哪些了解?能不能把你知道的和大家交流一下。 學生說資料, 對了,黃河是我國第一大河,我們的祖先很早很早以前就生活在黃河流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可是很多年以后,黃河也給兩岸人民帶來了災難。今天,我們學習這篇與黃河有關的說明文。 板書課題 找到課題中的關鍵詞語,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自讀要求: 1、輕聲讀課文,讀懂字音,讀通句子。 2、黃河原來是什么樣子?后來有哪些變化? 3、想象黃河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帶著這些問題自讀自悟,圈點批畫。 三、全班交流,讀中點撥 1、我們讀完課文后,先看看你認識課內的這些詞語嗎?自己先試著讀一讀吧! 2、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搖籃”是什么意思?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板書: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