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教案
6. 亞里士多德憑著“自信的直覺”,提出了“重物體比輕物體下落的速度要快些”的觀點,這種觀點統治了西方學術界近兩千年,人們對此毫不懷疑,但加利略卻對這段話產生了疑問,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不迷信權威的人。)板書。
四.自己做試驗
過渡:帶著這樣的疑問,加利略是怎么做的呢?請同學們一起來看看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劃出相關語句。
1.(出示:加利略帶著。。。。)請一位同學來讀讀。
2. 再來看這段,自己再讀讀,看看有什么不同?(少“反復”和“許多次”)(課件,點紅)
3. 體會兩句在表達上有什么不同?
4. 所以,你認為加利略是個什么樣的人?(嚴謹治學,有科學試驗態度的人。)板書。他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這使我想象到,他站在椅子上,一手拿一個一磅重的鐵球,一手拿一個十磅重的,兩個鐵球同時脫手,結果是:學生說。。。。。。。。
你能也像我這樣想象下去嗎?學生說。
5. 過渡:加利略嚴謹治學,科學試驗,最后的結果是什么呢?找出書中的話說說。(讀“兩個。。。。。”)由此,我們看出亞里士多德的確說錯了,物體下落的速度與輕重沒有關系。(把有關的板書改過來。)
6. 過渡:一次次的試驗,一次次的成功,一次次的證明自己推斷的正確性,一次次的試驗證明亞里士多德的話的確說錯了。他很清楚同為科學家的布魯諾曾因為堅持“日心說”而觸怒教廷被逮捕,此時此刻,他在想些什么呢?(堅持做公開試驗)
五.公開試驗
1. 出示書上的圖,看,消息一傳開,許多人都爭先恐后的來到比薩斜塔,他們要看看到底是誰嬴誰輸。你們瞧,斜塔周圍的人議論紛紛,他們都在說什么呢?誰來讀讀書上的話?(學生讀,沒有感情。)你讀的很通順,請同學們注意看兩句話的結尾,出示,都有一個感嘆號,你能體會出什么啊?(人們對伽的不滿,嘲諷。)
2. 那請你不滿的讀讀第一句話,再請另外的同學嘲諷的讀讀第二句話。
3. 過度:就是在這一片譏諷聲中,加利略登上了斜塔頂端,請看:出示試驗的課件。
4. 你看到了什么?(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了)
你聽到了什么?(人們的驚呼聲。)
你就是驚呼的人群中的一員,你說些什么?
5. 由此,人們都明白了一個道理:出示最后一句話。(先逐個讀,后齊讀。)
6. 可是,老師通過收集資料得知,加利略做的這個試驗觸怒了比薩大學里的亞里士多德學派的信徒,他們攻擊加利略膽敢懷疑亞里士多德,必定是圣教的叛徒。加利略被趕出了比薩大學。此時,你想對我們的科學家加利略說?(請兩個學生說。)對啊,他真是執著追求真理的科學家啊!板書。二十分鐘
六.總結:
就是由于加利略有(指著板書說)大膽質疑、認真嚴謹、敢于挑戰權威、執著追求真理的精神,他才能在那么多領域中取得那么多令后人矚目的成就,他真是個偉大的科學家!板書
來,我們一起將心中的贊美呼喊出來:出示課文第一句。
結束語:關于加利略在科學上勇敢探索的故事還有很多,同學們可以在課下認真搜集,他不迷信權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研究的精神值得每個人學習。同時,對課文最后“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一句,同學們在生活中肯定都深有體會,我們下節課可以一起交流。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