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
【學習目標】1.認識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根據上下文理解“信奉、固執、膽大妄為”等重點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學習通過典型事例及人物的動作、語言等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4.通過用大小兩個球、課件演示,幫助學生了解伽利略思考和試驗的過程,學習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求科學真理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理解伽利略試驗的過程與結論,并受到啟發,初步學習一些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
【課前準備】
學生:
1 讀熟課文,理解詞語“信奉、膽大妄為”。
2 布置學生搜集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的圖片和生平資料。
3 思考課后練習2“伽利略為了證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是怎樣進行試驗的?別人有哪些反應?”標畫相關內容。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一大一小兩個球。
學習過程:
一 揭題導入
(提前板書課題),這節課我們來25課--《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學生齊讀課題)。正音:著(zhao)地,再讀課題。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脈落
1.同學讀得都非常投入,老師先來檢查一下這些詞同學們會讀了嗎?齊讀。
伽利略 信奉 辯論 違背 拴住 解釋 宣布 固執 比薩斜塔 膽大妄為
2.同學們課前都預習課文了,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哪兩個人的故事?
(亞里士多德 伽利略) 板書
3. 在他們之間會發生什么故事呢?請同學們自己放開聲音讀課文,看看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4.誰來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先……然后……最后……”(學生概括,師指導提煉:伽利略先對亞里士多德說的一句話產生疑問,然后經過反復試驗最后在比薩斜塔公開試驗,證明這句話是錯的,證明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三 品讀課文,理解伽利略思考的過程和試驗過程
(一)感受亞里士多德的權威
1.學生質疑
過渡:剛才同學們說最后證明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得話也不是全都對的。課本中也有這樣的一句話,你找到了嗎?
出示句子:
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誰來讀讀這句話?你想怎么讀就怎么讀,指名讀;自己讀一讀,看到這句話,你有什么問題嗎?
(這個時候是什么時候?亞里士多德是什么人?他說了什么話?誰說他的話不是全都對的?他怎樣證明的?結果是什么?)老師要注意,簡單的問題可以當時解決,例如:生問“才是什么意思”?師引導“誰能告訴他”?就是剛剛的意思。
2.出示學習方法:同學們很會提問題。這節課我們用一種新的方法“自主質疑——自主解疑”來學習這篇課文。
3.自主解疑:默讀課文,看看自己能解決哪些問題。學生自學后,再交流自學情況:通過自學,你解決了哪些問題?
①我解決了“這時”是伽利略做完試驗的時候。
②我了解了亞里士多德這個人:學生結合課外資料簡單介紹。
過渡:這是同學們在課外了解到的,那么課文中是怎么介紹的呢?學生說,教師隨機出示句子:
那時候,研究科學的人都相信亞里士多德,把這位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哲學家的話當作(不容更改)真理。
認真看屏幕和你書中的文字對比,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相信——信奉;不容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