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金幣》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4)角色互換,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
激qing、交流:兒子辛勤勞動,流血流汗流淚掙來的金幣,卻被扔進了火爐,那扔進去的,不只是金幣,而是他整整一個星期的血汗啊!同學們,假如你是兒子,你想對爸爸說什么?
文中的兒子和你們一樣滿腹的委屈憤怒,所以他大聲叫道:(指名讀兒子的話)
這句話很難讀,老師也練了好幾遍,讓老師試試行嗎?
你們也練練,相信一定比老師讀得好。
讓我們齊讀這句話,共同體會下兒子心中的傷心、憤怒,好嗎?全體起立,師引讀。
6、讀到這剛才同學提出問題能解決了吧。(回答各自的問題,重點明確父親把金幣扔進火爐的用意。從而明白金錢是辛勤勞動,甚至流血流汗換來的,要知道珍惜。)
(三)、聯(lián)系實際,激qing導行
同學們,此時我們的父母都在不同的崗位上工作著,有的可能在地里收莊稼,有的也可能在給人蓋房子,現(xiàn)在你最想對你們的父母說點什么?
師小結:聽了你們的心里話,老師不禁要為你們的進步喝彩。相信你們一定會成為一個熱愛勞動,勤儉節(jié)約懂得珍惜的好孩子。
(四)、作業(yè)
把你想對父母說的心里話寫在日記里,讀給父母聽,相信他們一定會非常高興。
《一枚金幣》第二課時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一)以讀為主、讀中感悟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閱讀教學要以讀為主,讓學生在不同形式的讀中體會文章的含義,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本節(jié)課我安排了豐富、多層次、多形式的閱讀。一次讀有一次的目的,一次讀有一次讀的效果。讓學生在讀中想像,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受人物心理。我覺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角色互換,體會人物心情
學生在閱讀中易形成一種角色認同,我利用這點,讓他們進行角色置換:“假如你就是那個兒子,你會對爸爸說什么?學生把自己當成兒子,用兒子的口吻,說出了他當時的想法,孩子們說得生動形象,很好地理解了人物心情。
(三)聯(lián)系生活學語文,再把課堂延伸到生活中
在體會父親失望痛苦的心情時,還有兒子掙錢的辛苦時,都聯(lián)系了生活實際,更好地理解了課文;而在學文后,談想對父母說什么,怎樣看待父母的錢,又把課堂延伸到生活中,從而使學生在受到語言文字熏陶的同時,又指導了學生的行動。
(四)對于積累成語進行再現(xiàn)擴展
本課出現(xiàn)了兩個成語:筋皮力盡滿頭大汗。在讓學生想象兒子一個星期遇到了哪些困難時,當學生說他會很累時,我適時引導學生說出累到什么程度,這時學生很快用到了以上兩個成語,同時我引導學生說出帶“汗”字的成語,既給他們做運用的示范,又鞏固了積累,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運用自己所積累詞句的習慣。
不足之處:
1、在讓學生理解兒子受不了的心情時如果能采用“抓”與“拿”進行對比的方法讓學生來體會,我想學生不但能更好地體會人物的心情,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
2如果能給學生分角色朗讀全文的時間,我想學生能更好地體會人物內心的變化。
上完本節(jié)課我深深地感到要使自己的教學方法貼近學生實際,得心應手地駕馭好一堂課,全方位把握整個教學過程,需要教師卓有成效的引導,要求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有十分的把握,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實際有深刻的了解,也需要教師有較高的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