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田園詩情(三課時)
上本課,我最大的變化是思路的變化,可以分以下幾個板塊,一是解題讀題,要充足地使用課題的變化而產(chǎn)生的教學內(nèi)容;二 是自讀課文,讀熟課文;三是精讀課文,給每一張“畫”起個好聽的名字;四是選讀,高難度地開展誦讀活動;五,說說課文最后一小節(jié)的意思。課時有三課時之充足,學生得到了最有力的展示。當然也有不足,字詞教學沒得到重視,后在課時中進行 了簡要地復習。
教學反思:
對“這就是真正的荷蘭!边@句話的理解,引導學生反復讀課文,進一步領(lǐng)會課文,然后討論交流。學生不僅進一步把握了文中描繪的田園風光,而且認識到了“只有懂得享受寧靜的人,才不會去破壞自然,才能擁有這樣的美好生活環(huán)境。”
在讀懂課文完成積累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說說“看到這些美好的景物,你最想干什么?”學生各種各樣的想法,再一次表明了學生對課文中所描繪的美好田園風光的熱愛和向往,是美好情感的又一次熏陶和積淀,學生積極性得到了技法,并且,通過表達,學生學習個性化特征得到了彰顯,為后續(xù)學習明確了目標。
授后小記:
教學《田園詩情》,重在讓學生對荷蘭的田園風光產(chǎn)生向往之情,得到美的熏陶。在教學中,我比較注重課件的運用,因為關(guān)于荷蘭的相關(guān)圖片很多,合理的運用會使課文的學習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學反思:
第一教時設(shè)計突出一個“實”,即求實與扎實,即讓學生對整個文本有所感知,又得老老實實地讓他們“流利朗讀”,還得讓他們實實在在地寫好字,完成寫字作業(yè)。
第二教時,我沒有采取多媒體手段,只是力求讓學生通過再現(xiàn)式的有感情朗讀,深入地感受荷蘭田園的美。
第三課時,前20分鐘是對文本的再次回味與嚼咀,同時完成背誦兩小節(jié)的任務(wù)。后20分鐘是指導學生完成課內(nèi)作業(yè)的過程。這兩個過程都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學時,我盡可能用入情入境的語言引引領(lǐng)學生進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去。由于課文比較長,而每一部分的語言都比較美,但一節(jié)課的時間畢竟有限,所以教學時,我重點引導學生感受第二段和感受第三段,這兩節(jié)是牧場的代表景觀。對于第四節(jié),采用師生對話的形式一下帶過,而第五節(jié)與第六節(jié),采取讓學生通過輕輕讀,邊讀邊看,看自己能看到什么的方法,讓牧場的夜景在他們的腦海中時時浮現(xiàn)。
在教學時我仍遵循著從整體到細節(jié),再到整體的方法,如開頭為學生設(shè)一個情境,讓學生再次走入牧場,看看牧場中的風光到底是有何特點,有何詩意。他們通過一個整體的朗讀,對文本應(yīng)該有一個鳥瞰的感知。最后,以第一節(jié)和最后一節(jié)為切入點,讓學生再一次深深地明白:“說荷蘭是花之國,是因為……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真正的荷蘭就是花之國,水之國,牧場之國!边@樣,就讓學生從微觀世界中走了出來,重新整體認識了荷蘭的田園風光。
在整課的教學中,我始終注意著用再現(xiàn)的方法,讓學生把語言的形象性映在自己的大腦中,讓他們能透過文字,感觸到田園詩情畫意。像牧場的綠草、鮮花、清河等,我全都注意放大他們的美,讓這些美能更好地詩化,點綴那些生靈的詩意。對于重點的語句,我采取反復誦讀的方法,讓這些語言形象,能深深地記憶在學生的心靈之中,如什么樣的綠草,什么樣的鮮花,什么的駿馬等,讓學生能深深地記在腦中,形成很好的語言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