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葬禮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塞特凱達斯大瀑布曾經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洶涌的河水從懸崖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絕。尤其是每年汛期,塞特凱達斯大瀑布氣勢更是雄偉壯觀,每秒鐘就有1萬多立方米的水從幾十米的高處奔騰而下,氣勢雄渾,堪稱天下一絕。更有震耳欲聾的水聲,為大瀑布壯威。據說在3o千米外,瀑布的巨響聲還清晰可聞。
但這雄奇的景觀,卻將由于人類的一個決定而從此永遠地從地球上消失。
原來,塞特凱達斯瀑布不只是引人入勝的風景,它更是世所罕見的水力資源,只是長期以來人們沒有能夠將它開發利用,而只能任憑它白白流失,甚至在汛期造成兩岸的水災。所以在20世紀70年代后期,巴西和巴拉圭兩國政府經過協商,作出了共同開發瀑布地區豐富的水力資源的決定,即在這里建設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伊泰普水電站。
1978年,伊泰普工程在塞特凱達斯大瀑布下游截流開工,動用數萬民工和工程建設人員,經過長達4年夜以繼日的建設,第一期工程完成了。一條長達7700米、高達190米的攔水大壩巋然屹立于峽谷之間。大壩建成后,水庫開始蓄水,塞特凱達斯瀑布的消失進入了倒計時。
為了紀念塞特凱達斯瀑布,1982年8月下旬,來自世界各地的幾十名生態學、環境學的專家教授,以及大批熱愛大自然的人在大瀑布腳下匯集。他們模仿當地印第安人為他們的酋長舉行葬禮的儀式,一起哀悼即將消失的大瀑布。這個行動立即引起了更大的震動,9月下旬,巴西總統菲格雷特也親自投身到這一行動中。那天,他特意穿上了葬禮專用的黑色禮服,主持了這個為瀑布舉行的特別的葬禮。菲格雷特總統用飽含深情的語調,回憶了塞特凱達斯大瀑布曾經給巴西和世界人民帶來的驕傲與歡樂。
水庫里的水位漸漸上升,一個巨大的人工湖出現在世人面前,而塞特凱達斯瀑布,則靜靜地安臥于伊泰普湖水中。
1982年11月5日,當巴西總統菲格雷特和巴拉圭總統斯特羅斯納按動水閘的特別裝置之后,滔滔的巴拉那河水便以每秒近一萬立方米的速度迅猛沖出閘門進入溢洪道,激起層層巨浪。
伊泰普水庫長170公里,面積1350平方公里。湖的大半在巴西境內,小半在巴拉圭境內。伊泰普水電站建成后,每年可發電750億千瓦小時,通過高壓輸電線輸往巴西各地及周圍鄰國,這對缺少石油、煤炭等能源資源的巴西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伊泰普水電站提供的電力占巴拉圭全國用電量的89% ,占巴西全國總電量的35%以上。除發電外,水庫還兼有灌溉、防洪和運輸等綜合效益,有力地帶動了附近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
為了更好地保護環境與利用資源,水庫地區現已被建設成旅游景點,與緊鄰的世界著名大瀑布伊瓜蘇瀑布組成了一個旅游綜合體。
為了紀念塞特凱達斯瀑布,人們將新的水庫命名為“伊泰普”,伊泰普在印第安語中意為“歌唱的石頭”,也就是說,人類將永遠記住塞特克達斯大瀑布為人類所做出的犧牲。
今天,當我們站在巨大靜謐的水庫前,仿佛仍能聽到塞特凱達斯瀑布的咆哮聲。
附錄6:環境保護相關日:
3月22日 世界水日 4月1日—4月7日 愛鳥周
4月22日 地球日 6月5日 世界環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