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材理解及相關教學建議
在故事的講讀過程中不要一開始就把注意力放在道理的揭示上,而要抓住小男孩的語言和動作,“我”的心理變化,使學生入情入境,自然而然地領悟。在文章最后的議論部分,要聯系重點詞句,采用多種手段,層層推進,提高學生對文章核心價值的認識。
《最佳路徑》這是一篇新入選的文章。通過記敘在迪斯尼樂園臨近開放之際,格羅培斯大師為路徑設計問題大傷腦筋,焦躁不已,后來他從法國南部一位賣葡萄的老太太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做法中受到啟發,采取了“撒下草種,提前開放,按照足跡,鋪設道路”的路徑設計,最終這一設計被評為世界最佳設計。從而告訴我們: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給人自由與選擇的機會,其本身就是一種創新的選擇,一種最佳的選擇。
文章講讀的過程中,應循序漸進,通過格羅培斯大師在故事不同情節中的表現,和兩處地方的比較和聯系,引導學生先行把握文章的主體價值,既只有仔細觀察、勤于思考、善于借鑒,才能有所創新;然后再進一步組織學生去思考“最佳設計”這一問題,這里的理解要允許多元,既有其設計本身的創新價值,體現了一種全新的設計理念;又有其本身的實用價值,符合眾人的意愿,是集體智慧的結晶;還有其豐富的藝術性,優雅美觀;再加上格羅培斯本人的一些個性品質等等。
當然,我們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教學的預案,學生的閱讀前理解水平,影響著教學目標和過程的設計。
《人類的“老師”》這是一篇科普小品。講讀時要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上出語文味來;要通過對第三自然段的重點講解,引導學生根據“老師”是誰?它“教”了什么?“教”的結果如何?三個問題自主學習課文其它部分的內容;要立足文本,適當拓展,總結提升。
第三單元
共3篇文章。前兩篇是敘事寫人文章,后一篇是劇本。它們都表現了中華民族古代英賢人物的崇高品質。我個人認為:劉備是為“公”求賢;祁黃羊是為“公”舉薦;公儀休是為“公”廉潔。
《三顧茅廬》課文是一個為人熟知的故事,講劉備三顧茅廬,側重寫第三次拜訪諸葛亮
的經過,表現了劉備尊重人才、求賢若渴、誠心誠意的品質,同時也對諸葛亮的雄才大略有所反映。
教學設計要注意因文而異,分清詳略。從開頭的“誠心誠意”導入,充分展開2—4自然段的教學,通過課文中的有關語句來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品質,特別是多處精妙的比喻,要讓學生聯系課文和課文之外的課程資源來深入理解。需要指出的是我們看到的一些課例都是兩課連上的,而現實的教學可能有出入,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分清不同課時的目標,設計符合學生和自己的教學過程。
《祁黃羊》這篇課文講了祁黃羊因病辭職、外舉解狐、內舉祁午三個小故事,表現了他出以公心的可貴品格。
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理清這三個故事的外在聯系,還要弄清其內在的聯系。建議可在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后,出示悼公的話,明確文章中心,接著抓住人物的語言講讀后面的兩個小故事,然后再講第一個故事,最后總結歸納。
《公儀休拒收禮物》這是一個獨幕劇的劇本。其文本的核心價值在當代極具現實意義,尤其在中國這個講人情的國家中,如何學會拒絕真是一門藝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