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材理解及相關教學建議
《鳥語》一文主要寫了“我”從小愛鳥,經(jīng)常與鳥兒交談,與它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從中得到許多啟示,從而揭示了“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友哇!”的主題。文章的結(jié)構(gòu)詳略得當,語言極富兒童情趣。
課文與現(xiàn)在小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差距,因此教學要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讓學生經(jīng)歷著“我”的經(jīng)歷,感受到“我”的感受,使孩子們在與文本對話的同時,體會到深深的人鳥情。可以借助現(xiàn)代教育技術,結(jié)合課文的語言文字,營造一定的氛圍,便于學生入情入境。
《天鵝的故事》一文寫“我”到俄羅斯老人斯杰潘家做客,聽他講在打獵途中,目睹一群天鵝為了生存,由一只老天鵝自覺帶頭,群體跟上,用自己的身體撞擊冰層,最終成功,而他悄然離開的故事,贊揚了天鵝勇敢無畏、團結(jié)拼搏的精神。
教學中要以斯杰潘老人的情感變化作為線索,這與課后練習4的問題是緊密相關的。要重點講讀課文的五和、六兩處自然段,抓住關鍵語句,朗讀與想象相結(jié)合,多元解讀與價值引領相結(jié)合,突出文本的核心價值。
《生命的壯歌》一文由《“蟻國英雄”》和《“生命橋”》兩部分內(nèi)容組成,表現(xiàn)了同一個主題:生死關頭,無私無畏的獻身精神!這個“壯”是“悲壯”、是“壯烈”,是在悲中催人奮進的一種精神動力,因此在教學中要避免過份渲染悲傷的一些做法,還是要從文本入手,從“壯舉”到“壯歌”,引導學生在了解故事大意的前提下,通過具體的語句體會到螞蟻、老羚羊是在萬分危急、迫于無奈的情況下,英勇獻身的,進而受到心靈的震撼、人格的熏陶。
第六單元
共3篇課文,用不同的文學樣式表達了同一個主題: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
《特殊的葬禮》是敘事明理的文章。先寫巴西總統(tǒng)親自為塞特凱達斯主持葬禮,接著回顧了這條瀑布由雄偉壯觀到日漸枯竭、“不辭而別”的變化過程,交待了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還寫了人們?yōu)樗e行葬禮的情形,最后又回到課文開頭的場景,講總統(tǒng)號召人們保護生態(tài)平衡,愛護地球。說明水資源浪費和森林被亂砍亂伐給大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教學時,可以從課題激趣,根據(jù)課文采用插敘的特點,加強大瀑布前后的對比教學,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學中,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文本、媒體、訓練手段多樣整合,層層推進,引導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魄力。在第四自然段講讀原因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體會人們?nèi)鄙俚恼黔h(huán)保的意識,而舉行特殊的葬禮的目的,就是要喚起人們保護環(huán)境的責任感。
《沙漠中的綠洲》以參觀訪問的形式,寫了作者對阿聯(lián)酋人民辛勤種植、精心侍弄花草的所見、所聞、所親身經(jīng)歷和所感。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科學童話,以童話方式介紹了森林的作用。主要講小云雀跟著媽媽飛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變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洪水泛濫成災,聽了媽媽的話,知道了森林防沙蓄水的作用,回到森林后,它又明白了森林有調(diào)溫的功能。于是,它有了一個心愿:到沙漠里去植樹。
上述兩篇文章的教學,都要根據(jù)文章本身的特點,在教學中注意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語言文字的訓練。
第七單元
3篇文章,表現(xiàn)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古詩兩首》刻畫的是兒童天真的本性;《宋慶齡故居的樟樹》借物喻人,含蓄地表現(xiàn)了偉人愛滿天下、一身正氣的風范;《黃河的主人》則謳歌了普通勞動者身上蘊含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