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
4.總結(jié)課文,指導應用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說一說從竺可楨爺爺身上,受到了什么啟發(fā)?教師還可以補充《竺可禎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鳴,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同時鼓勵學生搜集有關竺可楨爺爺?shù)墓适拢n下交流有條件的還可以發(fā)動全班搜集有關科學家的故事,舉行—次,名家匯萃”的故事會,了解名人故事,體味名人情操
四、識字教學
注意讀準“需、律、皺、綻”的讀音注意“推”字各部分所占的位置“慣”字各個筆順、筆畫的正確書寫“需”字的“雨”字頭與“雨”字的區(qū)別等
五、建議本課教學二至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興趣 導入新課
1.揭課導入:(板書課題:第一朵杏花)可讓孩子帶著問題走進課文
2.問: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麗的杏花是什么時候開的嗎?。ㄍㄟ^學生的預習回答)
3.師: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看看竺可楨爺爺是用什么辦法得知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的!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問同學、查字典等
2.用課件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如:“綻開、“吹皺”教師可以問:“什么東西可以綻開呀?”
“吹皺”找出文中的句子來理解,想象這美麗的景色
如:“習慣”、“頃刻間”、“需要”、“搞研究”通過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理解
如:“估計”、“推斷”、“規(guī)律”可以結(jié)合文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指名逐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只有讀正確、讀通順才能更好的理解課文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從哪看出來的?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引導學生交流讀后的看法
3.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進行交流,即文中語言文字的品位與理解(引導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交流)
a:我明白了竺可楨爺爺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請學生讀1——5自然段,并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師:“你能想象出當時的情景嗎?”(前后兩個同學互相讀)
重點指導讀第3自然段,體會這些詞句的作用(“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yǎng)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
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可楨爺爺準確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請學生讀6——15自然段)
問:“當時他們的心情怎樣?你能讀出來嗎?”(學生自由試讀)
在讀的時候讓學生自由讀,想想每一句是誰說的?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并幫它加個提示語鼓勵學生根據(jù)對課文的理解填一填
如1:“爺爺,您又看花來啦?”那孩子仰起臉來天真地問
“什么事情?“竺爺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