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教案(冀教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能結合上下文理解“龐大”“形形色色”“隨風見長”“五光十色”等詞語的意思。掌握十一個要求會寫的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所傳達出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繼續學習從題目入手,抓住中心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3.要通過品讀體會、比較句式、仿寫等手段,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所運用的對比、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觀察、研究植物世界的興趣,培養對綠色生命的關愛情感。
重難點分析:
鼓勵學生自主識字是本課學習的一個重點,教師要在課堂上安排出一定的時間來認讀,同時還要注意解決學生寫字中出現的共性問題。
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往往容易激發而難以保持,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不斷強化學生的探究欲望,引導學生深入到讀文、識字。如在引導學生品讀課文時,可以從內容入手,讓學生說說“植物世界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從哪些地方感覺到的?”要求學生邊默讀邊勾畫,并在書旁寫下批注。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課前搜集一些有趣的植物的相關資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 教師板書課題:16 形形色色的植物
學生齊讀課題。
引導學生交流自己對題目中“形形色色”的理解。(“形形色色”是狀態詞,各種各樣、種類繁多的意思。)
2. 知道了“形形色色”的書面意思后,課件出示多種植物圖片,使學生對這個詞有一個更為直觀的感性認識,同時激發起他們閱讀文章的欲望。
二、自主閱讀與識字。
1. 學生出聲讀課文,遇到不易讀通順的句子,多讀幾遍,遇到不理解的詞借助工具書把它弄明白。反復讀,達到字字響亮,句句通暢。
2. 課件出示詞語,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3. 運用各種方式理解文中詞語。
課件出示句子
“龐大” “隨風見長” “五光十色”等詞語可聯系生活實際、結合上下文來理解。
4. 課件出示學習提示
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請學生談談:“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什么?”引導學生抓住中心詞語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是怎樣有條理地圍繞“形形色色”介紹這些植物的。
課件出示中心詞語:龐大、復雜;奇趣無比、五光十色。先說一說,再將關鍵詞畫下來。
5.指名接段讀文,學生評價剛才那幾個同學讀書的情況。
三、再讀課文、深入品味。
1. 讀出感受、作出批注。
學生再讀課文,要求一邊讀、一邊想,課件出示:“植物世界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勾畫有關的重點詞句。
2. 讀出觀點、產生共鳴。
引導有感情地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在讀的過程中,教師可借助“你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把交流與朗讀有機結合在一起,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課件準備了“孟加拉榕樹”、“曇花”、“待宵花”、“熱帶芭蕉”、“銀杏”和“電信草”的圖片,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相機出示。
第二課時
一、緊扣主題、深入理解。
1.寫作方法的滲透。
列數字:
課件出示句子“澳洲的杏仁桉樹,就有一百幾十米高”,可讓學生算一算,一層樓高三米的話,這種樹就要有四五十層樓的高度;“孟加拉有一種榕樹,樹冠可以覆蓋十五畝土地,樹陰下可以容納萬人乘涼。”假設一所學校有兩千人,那么就是有五所學校的學生同時站在這棵樹下乘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