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教案(冀教版)
2.用課件出示文中的生詞,檢查學習情況。
3.采用多種方式去理解詞語。
如:聯系上下文理解“覓食”“洋溢”等詞語;通過查字典,查資料弄懂“標本”的意思;“碾盤”“高粱稈”可以通過課件展示圖片讓學生認識;“啟蒙”“清熱明目”“祛痰止渴”等詞語則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去理解。
4.教師指名讀課文,要求:讀出自己的疑惑、自己的感受。
學生思考:在童年的記憶中,是誰讓我對“綠葉”開始著迷?
過渡: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這段文字承接著作者直抒胸意地對“綠葉”的著迷又開啟了童年時代“綠葉之夢”的大門。
三、理解課文,感悟語言。
1.學生默讀課文三、四、五自然段。
課件出示思考:讀完課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是從文中哪些詞句感受到的?勾畫有關的重點詞句,并在書旁寫下批注。
2、個性化閱讀指導。
重點品讀:
第三自然段:回歸大自然的孩子們開心快樂、無拘無束的場面。“跑遍”、“爬大樹、鉆叢林”、“歡樂的笑聲”、“樂譜”在這些文字中我們看到孩子們對美的向往與追求躍然而出。
(1)在大自然之中,孩子們有哪些快樂?
(2)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大自然給予你的快樂有哪些?
(3)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孩子們放飛心情,放飛自己,綠葉和鮮花裝扮成了童年的“樂譜”。指導學生帶著自己的體會朗讀這一段。
第五自然段:“背著、扛著、奔跑、歡呼、摟、積、躺、翻、坐”一系列的動詞描寫,使孩子們的形象躍然紙上,也使得孩子們野外活動那種愉悅的心情、暢快淋漓的感受畫面般展現在我們面前。
(1)學生自讀課文,勾畫出孩子們采集樹葉時的一系列動詞。
(2)課件出示帶頓號的句子
引導學生通過朗讀,知道頓號的用法。“那許許多多留做標本的葉子,成了我們的珍寶:圓形的、條狀的、桃形的、針狀的、蛋形的、元寶狀的、葉面帶茸毛的……”
(3)小結方法:
通過補充省略的內容,讓學生知道頓號表示句子內部最小的停頓,常用在并列的詞或詞組之間。
第二課時
一、聯系生活、拓展練習。
過渡:綠葉使我們增長了許多生活知識。綠葉的夢最后成就了一個完美的結局——孩子們收獲了知識,收獲了快樂,童心就從那里一天天走向成熟。每個人都有童年,每個人都曾編織一個五彩繽紛的夢境。你的夢里有什么?哪些植物為你的童年增添了美的色彩?
1.同學之間互相說說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游戲!
2.課件出示練習
綠葉的夢是快樂的夢,
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綠葉的夢是_____的夢,
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寫字。
1. 讓學生挑出最難寫的字進行指導。
“匯”不要將右邊寫成“工”字;
“戒”字右邊最后一筆撇不要丟掉;
“垂”字書寫時要做到布局均勻、緊湊,注意中間一筆最長;
“攏”字要和“擾”字區分開。
2. 讓學生找其他生字之間的聯系和規律,如上下結構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不盡相同。“荷”字要寫得上扁下方,而“盆”字相好相反,書寫時要上方下扁。
3. 學生練寫其他的生字。
三、課后延展。
課件出示推薦閱讀:
《翻跟頭的小木偶》、《最丑的美男兒》、《小淘氣的決心》
20 鳥的天堂
教材分析: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表現了大榕樹的龐大、茂盛,以及被稱作“鳥的天堂”的名不虛傳,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中這種生命現象的熱愛和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