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教案(冀教版)
對比:課件出示學習提示
高大的植物……微小的植物……。有些植物的壽命很長……有些植物的壽命又極短……植物的生長速度也不一樣,有的很快……有的植物長得又很慢……
打比方:
這兩片小葉就像貪玩兒的孩子,白天一刻不停地在“跳舞”,夜晚才會安靜下來……
2.閱讀第五自然段,讓學生先體會段末省略號的用法,再按照作者“你也許以為……吧?不是”的設問句句式,進行一個簡短的續寫。
課件出示續寫格式,引導學生根據自己課下搜集的有關植物有資料,進行續寫。
3.課件出示:植物世界里的故事和秘密是說不盡的,你還知道哪些秘密?快跟大家說一說吧!
二、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 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小組內交流識字方法。
有些生字如“孟、貪、秘”是學過的字進行組合成為新字,“貌”字的部首是豸部,帶豸部的字“豹、貂、豺”等大都與動物有關,“貌”字是個特例。
2. 讓學生挑出最難寫的字進行指導。
“貌”字筆畫較多,豸部書寫時注意提醒學生不要少點或少撇,且結構要勻稱,教師要范寫。
“冠”字容易誤寫,學生常會多寫一點或少寫一橫。
“貪”是一個上下結構的字,上面是一個“今”字,不要誤寫成“令”。
3. 學生練寫其他的生字。
17 爬山虎的腳
教材分析:
爬山虎是一種極為常見的植物,人們利用它善于攀爬的特性,常把它種在墻根下來裝點院落。盛夏里,它厚實的葉子遮住了整面墻壁,就像一道綠色的屏障,給炎熱的苦夏帶來陰涼。
葉圣陶先生以此為題,用他清新質樸的語言、落墨有致的思路、細致生動的描寫向我們介紹了爬山虎的葉子、“腳”的形狀與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步向上爬的,娓娓道來,如敘家常,行文中處處體現著對小生命的敬意與熱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做到正確認讀、理解和書寫本課的生字、生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
過程與方法: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義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以品讀感悟、想象畫面為主要手段,輔以查閱資料或實地觀察,使學生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3.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以及作者是怎樣把觀察到的事物具體地、有順序地寫下來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逐漸養成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重難點分析:
課文的重點部分是第三至第五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莖上的卷須比作“腳”。先介紹了它的樣子。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運用“觸、變、巴、拉、緊貼”等一系列動詞,通過腳觸著墻時的一些變化,清楚地寫出了爬山虎爬墻的過程。這一自然段描寫逼真、細膩,作者對事物觀察的極為認真、仔細。
在教學中,一要讓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進行細致、連續的觀察的;二是學習作者是怎樣把觀察到的事物具體地、有順序地寫下來的。這也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課前查閱爬山虎的資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1.出示爬山虎的圖片,教師讓學生匯報:你了解關于爬山虎的那些資料?(師生共同交流關于爬山虎的資料)
教師導入:今天就來學習葉圣陶爺爺寫的一篇和爬山虎有關的文章。教師板書課題:17 爬山虎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