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教案(冀教版)
文章在表達上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抓住景物特點,進行表態與動態的描寫;二是借景物描寫表達感情與直接表達感情相結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本課八個生字,會寫十一個生字。結合上下文理解“陸續、繼續”“緩緩、漸漸”“靜寂、熱鬧”“應接不暇”等詞語的意思,讀準“的、應、干、禁、數”等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背誦文中描寫榕樹樣子和鳥兒活動情景的段落。
3.體會靜態和動態的描寫方法。
過程與方法: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義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大榕樹的奇特、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壯觀場景,體會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
3.品味文本:讓學生在朗讀和交流中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和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由衷贊美,感受人與自然、動物的和諧之美,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重難點分析:
了解大榕樹的特點,體會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是學生學習本課的重點。
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大榕樹的奇特、美麗、眾鳥紛飛的壯觀場景,以及樹、鳥、人融洽相處的優美意境是教學上的一個難點。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自制課件。
學生準備:課前引導學生查閱有關本課的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播放學生收集的資料、圖片。學生介紹自己收集的資料和圖片。
2.板書課題:鳥的天堂。學生就題目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出聲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喜歡的方法解決。
初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用課件出示文中的生詞,采用多種方式去理解詞語。
課件出示:“漲潮”、“畫眉”圖片。
3.教師指名讀課文,生生進行評價。
課件出示:動靜對比
4.課件出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和他的朋友幾次經過“鳥的天堂”?每次見到了什么景象?為什么兩次見到的所見所聞會不一樣?
第二課時
一、回憶課文,導入新課。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簡單了解了課文內容,把課文分成了四部分。
1、課件出示問題,引導學生回憶:
鳥的天堂指什么?作者和他的朋友幾次經過“鳥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出示大榕樹圖片,介紹大榕樹。
3、師:那為什么兩次見到的所見所聞會不一樣?這節課我們就深入學習這篇課文《鳥的天堂》。
二、讀中品味、深入探究。
1、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
(1)自由朗讀文中描寫榕樹的段落,看大榕樹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從哪些語句能看出來的?
師:這是一棵怎樣的大榕樹?從哪體會出的?
(2)學生自由交流感受。
師:請你把描寫榕樹段落的語句讀一讀吧!
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了。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
●指名讀。
●這是一株什么樣的榕樹?
重點分析:真是一株大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
強調:“一株”
體會“不可計數”是什么意思?
看圖片理解:枝上又生根。(解釋榕樹的氣根)
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