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銷煙》教學案例
(1)這段主要講什么?(生:虎門銷煙的經過。)
(2)觀看多媒體片斷,同學們在課文中畫出怎樣銷煙的句子。
(先……再……然后……)
(3)學生分組討論在上臺進行表演。
(4)在播放《林則徐》片段,讓學生從“禮炮轟鳴、群情沸騰”等詞語想象當時銷煙場面,它是得民心順民意的。
4、學習第6自然斷。指導朗讀,再聽音樂朗讀,讓學生抓住“沉重地打擊”“不可欺辱”中體會到虎門銷煙的重大意義。
5、回顧全文。為什么說“1839年6月3日是中國歷史上值得紀念的日子?”可以從多媒體體會時代背景、銷煙的成果以及它的意義來說。
(三)指導復述課文。
1、方法:理清每一自然段的重點,看板書提示。
2、分組討論,互相講述和指正、補充。
(四)指導說話。
1、用“先……再……然后……”說話。
2、聯想:生活當中有哪些事情可以用上以上步驟的。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了解虎門銷煙這一震驚中外的壯舉,我們心頭難以平靜。屈辱的歷史,讓我們心痛;不屈的抗爭,讓我們振奮。讓我們銘記這段歷史,銘記民族英雄林則徐為振興祖國而奮斗。
(六)課堂作業。(多媒體演示)
林則徐一聲令下,___的虎門銷煙開始了。只見一群群光著背梁、赤著雙腳的工人,___向灌滿水的銷煙池里___下鹽巴,___把收繳來的鴉片___如池浸泡半日,___把一擔擔生石灰___下去。
(1)這段主要寫什么?
(2)表示先后的詞語有______。
(3)誰能用上表示先后的詞語說一說。
1、課文教學過程中能夠做到讀寫一體化。這篇課文條理分明,重點突出,場面烘托描寫到位,語言精練,生動形象。作者描寫了虎門銷煙的場面,顯得更壯觀、轟動:晴空萬里,藍天之下,碧海蕩滌,綠樹環繞的虎門寨格外壯麗,在這樣風光的地方銷煙,其意義非同尋常。海灘上云集的人群,更表現了百姓禁煙的愿望。“禮臺”“彩旗”“朝服”等進一步渲染銷煙場面的莊嚴隆重。這種濃墨重彩的場面描寫,渲染了氣勢,為下文重點描寫銷煙經過,揭示銷煙意義蓄了勢,作了鋪墊。由此可見,本文場面烘托到位是我們應該認真學習的寫作方法。
2、利用多媒體理解課文背景,深入理解課文內容。18世紀,大量的中國人民開始吸食鴉片,大量的白銀開始流入鴉片販子的腰包,經常遇到一些面黃肌瘦、四肢無力的煙鬼賣兒賣女吸食鴉片,鴉片貿易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面對此情此景,當時擔任湖廣總督的林則徐上書道光皇帝力主禁煙:“長此下去,國外無御敵之兵,內無充餉之銀。”1838年12月,道光皇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州查禁鴉片。
3、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我始終嘗試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貫穿整堂課中。自讀、自悟,說真話,抒真情,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這就是自主;各抒已見,解人以困,虛心請教,平等對話,這就是合作;聲情并茂地讀,情真意切地說,設身處地地想,身體力行地做,這就是探究。《虎門銷煙》思想內涵較為深刻,離學生生活也較遙遠,要想引導學生讀懂課文,感悟到其中的道理,確非易事。教學中,教師要立足于“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這一“戰略”高度,整個教學以精煉的問題串聯起來,為學生生發了浩大的思維空間,學生才得以說真話,抒真情。使學生自主經歷了一個“生活——讀文——感受——實踐”的過程,課堂始終充溢著濃濃的人文馨香?墒沁存在不足之處是,沒有給足夠的時間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