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勵志學畫 教學實錄
生:別人比自己強而忌恨別人。
師:還有沒有別的原因?
生:這位外國學生瞧不起中國人,他說:“你們中國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師:他如此污蔑中國人,如果你是徐悲鴻,你會怎樣想?
生:你太瞧不起中國人了,我一定證明給你看,我就是比你強,到時讓你心服口服。
生:我要刻苦畫畫,為中國人爭口氣。
生:我不跟他這樣的人計較,我要用行動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中國人。
(評:讓學生當劇中人來談感受,這就是讓學生把自己融入進課文中,與文中人物的思想達成共識,更好地把握了文章中心。)
師:同學們,你們說得太棒了,你們想的跟徐悲鴻想的一樣。誰來有感情地讀一讀課文的第三節。
師:誰來回答“徐悲鴻為什么要勵志學畫”這個問題?
生:因為外國學生瞧不起中國人,激怒了徐悲鴻,他要為中國人爭口氣,所以他要勵志學畫。
生:因為外國學生嘲笑中國人,說中國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他為了讓外國人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所以他要勵志學畫。
師:請大家有感情地讀課文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第二課時
師:上節課我們討論了徐悲鴻勵志學畫的原因,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徐悲鴻怎樣勵志學畫及結果如何。請一位同學來讀第四至六自然段。大家從文中找出一句話來,說明徐悲鴻是怎樣做的。
生:他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
師:作者把徐悲鴻比作了什么?為什么這么比喻?
生:把徐悲鴻比作了駿馬,因為駿馬跑得很快,日夜不停,努力向前跑,而徐悲鴻也是不停地畫畫,很刻苦。
師:你從哪里看出徐悲鴻畫畫很刻苦?
生:我從第五自然段“每逢節假日,徐悲鴻就進館去臨摹!边@句話看出來的。比如我們平時學習,一到節假日就想放松一下,出去玩玩,而徐悲鴻還去博物館臨摹,可見他很刻苦。
生:我從“他畫呀,畫呀,常常一畫就是一整天。”看出來他畫畫很刻苦,我有時寫字寫不了多長時間就想出去玩一會,而徐悲鴻經常畫一整天,真是了不起。
(評:學生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從而體會到徐悲鴻畫畫確實刻苦,很不錯。)
師:你們能聯系自己來說,真不錯。誰來有感情地讀第五自然段。
(指名讀)
師:“他畫呀,畫呀,常常一畫就是一整天!边@句話你讀得特別棒,從中我體會到徐悲鴻真是很刻苦。誰再來讀一讀。
(生讀得不錯)
師:我們一起來把第五自然段讀一讀。
(生齊讀第五自然段)
師:徐悲鴻畫畫這么刻苦,生活又怎樣呢?用一個詞來概括。
生:清苦。
師:從哪里看出他生活清苦呢?
生:我從“他只租了一間小閣樓,經常每餐只用一杯白開水和吃兩片面包。”這句話看出來的,他一頓飯只喝一杯白開水,吃兩片面包,而且經常是這樣,要是我可受不了,況且也吃不飽。
生:這樣的生活徐悲鴻堅持了三年,從未想過自己。
師:誰來讀第六自然段?
(指名讀)
師:徐悲鴻雖然生活過得這么清苦,可他依舊刻苦畫畫,是一種什么力量支撐著他?
生:“是為了讓外國人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這樣一種力量支撐著他。
生:是為了給中國人爭口氣。
師:對,就是這種愛國精神在支撐著他。我們一起來把第四至六自然段讀一讀。
(生齊讀第四至六自然段)
(評:教師的這一問可謂畫龍點睛,點明了文章的中心,學生的回答也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