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實錄
教師:我聽出來了他對這個“呆呆地站”很有自己的感悟,“呆呆地站”是發愣嗎?
學生:不是。
學生:他一個人呆呆地看,是因為他聽不到周圍的聲音,其他人以為他在發呆。
教師:噢,不是發呆,那是什么?
學生:他在認真觀察魚。看金魚長什么樣子。
教師:你感悟到認真。
學生:他看得很仔細。
學生:看得很專心。
學生:看得很入迷。
學生:他忘我地看。
教師:你們感悟得多豐富呀!請你說。
學生:仔細看魚的每一個動態,金魚是怎么游的。
教師:他在思考著看。哎呀,你看,這個“呆呆地站”你們感悟得多好啊!來,讀出咱們的感悟。
學生:“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教師:誰再來讀這句話?讀出你的感悟。
學生:“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學生將“靜靜地看”讀得較重。)
教師:我也聽出來了,你對這個“靜靜地看”很有感悟,那“靜靜地看”是發愣嗎?
學生:不是。他就是一句話也不說。
學生:他非常認真地、仔細地看。
學生:他目不轉睛地看。
學生:他聚精會神地看。
教師:有專心,也有仔細。想看出什么?
學生:每一條金魚的樣子。這條跟那條有什么不一樣。
學生:金魚怎么游。
學生:他好像忘了周圍的一切。
教師:看得那樣專注。同學們,我們把這些感悟通過讀表達出來,好嗎?
(學生讀)
教師:誰再來讀,讀出你對“特別”的感悟來。
學生:“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學生將“老是一個人”讀得有特點。)
教師:我還聽出來了,他對“老是一個人”有自己的感悟。你們說“老是”在那看,不厭煩嗎?他為什么“老是”在那里看?請你講。
學生:因為他想把金魚畫好。
學生:因為他很喜歡金魚。
學生:他愛魚,愛到忘記自我了。
教師:聽到了嗎?是他對魚的愛呀!你們體會得多深哪,體會到了他的情感。還有嗎?
學生:美麗的金魚把他吸引住了。
教師:每一次看魚都有新的收獲。老在那兒看,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態呀?這叫什么?
學生:癡迷!
教師:是呀,這位青年看魚如此入神、如此專注、如此癡迷,真是一個什么樣的青年?
學生:特別的青年。
教師:如果不用“特別”這個詞,還可以怎樣說?
學生:他是一個奇特的青年。
學生:他是一個特殊的青年。
學生:他是一個古怪的青年。
學生:他是一個與眾不同的青年。
教師:“特別”在這里就是與眾不同的意思。那別人是怎么看魚,他又是怎樣看魚,才與眾不同呢?我建議你們同桌合作讀書,一人讀別人看魚的行為,一人讀青年看魚的表現。可以嗎?
學生:可以。(同桌合作讀書)
教師:好,全班再合作讀。
教師:女生讀別人看魚的行為,男生讀青年看魚的表現,可以嗎?
(學生讀)
教師:真是一個特別的青年,讓我們記住他的外貌。
(學生讀描寫青年外貌的句子)
教師:青年看魚這樣忘我,那他畫魚又是怎樣一番情形呢?我建議同學們先自己默讀思考,然后在小組里根據畫魚這部分內容的表達特點和自己的感悟一起設計一種讀書的方式。我的建議比較長,我再說一遍。(教師將重點的地方重復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