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口語交際的編寫及教學策略
原來,這些“活動”,都是學生的“生活”。“推薦班委”和“討論班級公約”是日常的校園生活,“安慰”、“鼓勵”是對他人孤獨、困難、痛苦或碰到困難時而做出的友善性交際行為,屬于日常人際間的情感生活,“學做節目主持人”、“小煩惱熱線”是孩子向往的“專業生活”,“續編故事”是孩子喜歡的“幻想生活”。這些教學內容,既是實實在在的“生活事件”,又是緊迫的“生活需要”;既是“語文活動”的“語境”,又是言語交際活動的“話題”。在特定語境中,圍繞一定的話題開展的交際活動就是學生生活的原生態,納入教育,納入課堂,靠的是活動的“要求”和“指點”,還有活動的“交流”與“評析”。“生活”,在這里成了源泉、成了動力,成了內容、成了過程,學生便在這種語文生活中發展語文能力,發展精神人格,實現“言語育人”。言語作為“心聲”,從“心”啟程,以“言”傳遞他人,這種交流、交際,都是“心靈的歷程”。所以,口語交際教學是直面生活、指向心靈、重在實踐的。
七個方面的課程內容,大體可以分為“日常生活的口語交際”和“正式場合的口語交際”。“安慰”、“鼓勵”、“推薦”、“討論”等是日常化的交際行為,在母語的自然浸潤中是可以學到的。然而,學生的這種能力可能有缺憾,需要在教學中促使學生反思這種交際行為,通過反思,喚醒學生“自覺地”謀求改善自己的日常口語交際。“學做節目主持人”、“小煩惱熱線”等是正式場合中的、帶有一定技巧的口語交際,日常生活中缺少這種交際的環境,對于學生來說相對陌生,缺乏相應的知識和技能,需要在活動中積累這方面的口語知識,形成“根據現場需要和反饋信息臨時增刪、調換說話內容,變換用語及語氣”等技能。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蘇教版的“口語交際”教材設計主要有如下特點:一是實用性。將口語交際教學緊緊融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之中,融入其真實的精神世界之中。這些項目,既有具體的交際要求,又貼近學生自身的經驗世界。雖然交際中也有一些技巧性的要求,但這些交際情境一般學生都易產生“親歷感”,所以,交際中發生的心理障礙不大。二是趣味性。編者是按照“學本”的目標來編寫的,從“話題”到“情境圖”都注意調動學生進行交際的濃郁興致。三是體現綜合性。即把口語交際活動與綜合性學習、習作活動結合起來,全面鍛煉語文能力。四是創造性。遵照“用教科書教”而不是“教教科書”的新教材觀,為學生學習留出了選擇的自由,如設計多個交際話題,允許學生自選其一練習,滿足學生各自的興趣和個性化需求等。
二口語交際教學的一般思路及難點提示
1.一般思路
充分挖掘、利用教材的話題資源創設交際情境,讓學生有話可說;精心設計過程,引導學生展開多個回合的訓練,讓學生無拘無束地說,說了還想說;注意活用課程資源,追求創意,讓學生說得更好,這是一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創造的口語交際教學的一般思路。
(1)情境設置
口語交際是在特定情境中發生的一種交際現象。口語交際學習,要利用教材提供的話題創設情境、營造氛圍,使學生產生“如入其境”的親歷感、現場感,盡可能地回歸常態、還原生活。這樣,有利于克服學生的心理障礙,積極投入,主動交際,提高訓練質量。魏南江老師曾提出情境設置要遵循的幾個原則:是否符合學生需要,是否是學生愿意接近的東西,照顧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積累,交際情境中所要表達的觀點必須和大多數學生的觀點相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