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口語交際的編寫及教學策略
。3)追求創意
一是在內容上求新,要注意開發課程資源。教材上虛擬的例題不是教學的全部,可以根據教材的實際情況進行適度的重組、拓展、延伸等。口語交際本身不講究知識的連貫性,更注重口語交際的包含時機、環境、心態等諸多因素在內的情境性。所以我們的老師在開學之初應該對本冊教材中的口語交際安排做到心中有數,然后在教學中隨時、隨地地抓住教學的最好時機來進行口語交際,往往能收到意料之外的收獲。二是在形式上求新,要靈活多樣。如另一位老師教學“學會鼓勵”時,創設了“得了第四名之后”的故事情境:章小強是六(3)班的體育委員,在乒乓球男子單打比賽中,卻只得了第四名?吹秸滦娔歉彪y過的樣子,同學們都圍上去,同學甲說:“章小強,你打得太好了!”乙說:“哇,真不簡單!”丙說:“第四名也不錯,你已盡力了!”丁說:“第四名就第四名,沒關系!”……誰的表達方式最帶有鼓勵性?促使學生進行反思。之后以問卷的形式進一步引發學生思考“運動會上,你常常為落后者鼓掌加油嗎?在同學情緒低落時,你能說出鼓勵的話嗎?你能看出某個同學需要得到你的鼓勵嗎?你在傾聽別人的鼓勵時有什么感受?你是否喜歡當眾批評某一個同學?你愛挑同學的小毛病嗎”等問題,喚醒學生鼓勵和贊美別人的意識。
2.難點提示
像安慰、鼓勵等日常生活中的口語交際教學,應慎用“即席表演”的方法。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如果簡單地搬移日常生活,往往會給人一種“涂脂抹粉”的感覺,容易導致學生將課堂里所表演的“口語交際”與自己真實生活中的口語交際割裂開來——口語交際的課里是一套講話,口語交際課之前和之后又是一套講話,本質上缺乏生活的真實性。學生在生活中不會安慰,不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安慰,而是缺乏安慰的意識;學生在生活中缺少贊美別人的舉動,不是因為他們不懂得鼓勵,而是缺少鼓勵別人的意識。像安慰、鼓勵這樣的日常生活中的口語交際的教學,重在喚醒學生的反思意識。因此必須提出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深入其中,真實地講出自己心里的話。比較理想的活動方式是創造出與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不同的“陌生化”的生活情境,以激發學生進行交際的興趣和愿望。比如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游戲”、“講故事”(講曾經發生過的與學生生活經驗能溝通的真實故事,也包括學生講述自己生活中的相關經歷。故事的主題應該是不成功的交際,或者現在回想起來有缺憾的經歷)、“觀看真實生活中交際實情的錄像”等,這樣造成的“陌生化”更能促進學生的反思,從而更好地改進日常的口語交際。
像“學做節目主持人”、“小煩惱熱線”這樣組織中的口語交際,或正式場合的口語交際,最好采用上面提到的“即席表演”的方式。模擬性的表演最好要“戲劇化”,比如學生扮演“熱線”主持者,教師扮演“問題者”有意地答非所問,提出刁鉆問題,拒絕回答問題,喋喋不休地自顧自講述等等,這樣,學生才能夠進入某種特定的情境,從主持的模擬中學到怎么主持。
“推薦或自我推薦”、“討論班級公約”的最好活動方式就是“實戰”,結合班級評比新一屆班委會、制定班級公約進行,把口語交際教學與班級生活融在一起,在“實戰”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關注口語交際的行為問題,不能只顧單純的推薦和討論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