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雜談
師:當時政府腐敗無能,不維護中國人的利益,中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受盡了欺凌,都是因為“中華不振”啊,做為一個中國人,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生:讓我們國家變得富裕。
生:反抗,攆他們。
生:讓我們國家變得富裕,強大,就沒有人敢欺負了。
【反思】
愛國主義教育是教育的一個永恒的話題。讓學生通過對歷史的了解,可以進行愛國教育,但小學生們對革命史的了解甚少,而且講到一些英雄人物時,往往只對故事情節感興趣;講歷史背景的時候,學生會感到枯燥,或者對當時出現的事情不能理解。在教學的時候,一些文章需要講到歷史背景,處理不當,會使愛國教育形式化,在此課,我沒設計背景的大量介紹,而讓學生先進入文中事件的情景中,在抓一個句子,兩個短語,在深入體會的同時再次進入到令人憤怒的情景中,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產生悲憤、無奈的情感,情感聚集到一定程度是要爆發的,此刻,給學生一個爆發口,“做為一個中國人,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讓學生產生改變中國當時落后面貌的強烈情感,讓學生親身感受到了愛自己國家的重要性,知道怎樣才是愛自己的國家。
【片段二】
課未:
師: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的年代,生活在繁榮昌盛的中國,我們是不是就可以──(我故意拖常聲音)
話音未落,學生們便舉手大呼:不能,也要好好學習!
我請學生起來發言。
生:不努力,落后了,還要受欺負。
生:不努力就不能自己當家作主了。
師:對,落后就要被挨打,你也好好想想“為什么而讀書”這個問題。
生:為了祖國不落后而讀書!
生:為我們中國人不被欺辱!
生:為祖國更加繁榮而讀書!
生:為中國永遠強大而讀書!
師:是啊,“學習是我們的義務,愛國是我們的責任。”讓“振興中華,愛我中國”從學好知識做起。
【反思】
我們平時在講課的時候常會問學生一些“我們要怎么做啊?”等這種性質的問題,至少我的很多課堂就出現過,如果學生的心靈沒有受到觸動,思維沒有受到震撼,學生的回答也可能能說出“為了祖國不落后而讀書”的話,但是,那只是為了老師的提問,是一種敷衍。當學生真正受到感染,受到教育,學生回答的語氣,表現出的決心和信心是不一樣的。在這節課上,學生是真正明白“中華不振”的具體含義后,才真正明白了“振興中華”的重要性和每個中國人所肩負著的責任。我感受到了學生們心靈的聲音:民族不能軟弱,國家不能落后,我們要會愛我們的祖國。我也更深地感受到了教學生學會愛國這也是我們語文課堂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