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及語文教學計劃2
(2)出示字詞卡,指名認讀。
疾茅檐雞籠剝蓮蓬
⑶寫字指導:“茅”字不要掉了最后一筆“撇”;“蓬”字是上下結構,不要寫成半包圍結構。
.自學思考。
2.討論上片。
(1)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茅屋的屋檐。
“茅檐”“溪上”“青青草”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江南農村的特有景色: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緊靠著一條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青草。)
(2)出示: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醉:作者被這恬靜優美的自然環境所陶醉。
吳音:吳地的方言即南方鄉音。
相媚好:聽到用吳地方言對話的聲音,倍感親切悅耳。(誰在說話?翁媼:分別指老年男子、老年婦女。想象:他們會聊些什么呢?)
3.討論下片。
(1)讀下片。
4.再讀這首詞,說說你感覺這戶農村人家生活得怎樣?(是啊,鄉村的田園生活是那么的恬靜、那么的安逸,難怪辛棄疾充滿了熱愛與向往,也寫得這樣意境優美、情趣盎然。)
2.指名學生說,并講講為什么。你能用朗讀把詞中的情趣表現出來嗎?
3.展開想象,描述詞境。
板書設計
清平樂 村居
宋 辛棄疾
茅檐溪上青青草
翁媼吳音相媚好
鋤豆編籠臥剝蓮蓬醉
安適、悠閑
熱愛、向往 教學反思
這首詞具有濃厚的農村生活氣息,字里行間處處洋溢著作者對農村生活的熱愛與向往之情。所以,指導朗讀時,把書中的圖畫與詞聯系起來,這樣便于朗讀。
課題 10 麥子黃了 課時 第一課時(26)
教學目標 認識8個字,會寫6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學習課文內容,感受自然美和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體會豐收的喜悅,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操。
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大自然的美,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認識小麥,導入課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平時吃的面包、餅干等食品是用什么做成的嗎?(了解麥子的用途)
2.出示課件,認識麥子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以及小麥的播種和收獲季節。
3.以麥浪為背景出示片段,學生自由朗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
(1)讀通讀順,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2)畫記生字、新詞,在不懂的詞語旁畫一個小問號。
(3)讀了課文,你想到了什么?
(3)寫字指導:“翼”字是上中下結構,注意要寫得緊湊,上下不要出格;“禁”是上下結構,上面寫緊湊,下面的“示”字要寫寬;“鍋”字里面的“人”字不要寫到“口”字里面了。
(4)說說自己讀課文的感受。(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人物的天真快樂、麥子豐收帶來的喜悅、文章語言美等。)
五、作業。
1.朗讀自學自己喜歡的段落。
2.繼續思考探討小黑板上的問題。
——江南《成熟的麥子》
4.談閱讀感受,導入板書課題。
2.學生獨立自學。
3.小組內交流。
(1)互相抽查生字、新詞的讀音。
(2)分自然段檢查課文的朗讀。
(3)交流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學生評價。(重點是字音準確,課文朗讀正確流利)
(2)小黑板出示詞語,指名認讀。
洋溢田埂鐮刀挎著赤腳腳趾咧開嘴巴乏
(4)說說自己讀課文的感受。(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人物的天真快樂、麥子豐收帶來的喜悅、文章語言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