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思想吹亮——《九色鹿》之教學案例
古代人在發誓的時候,常常手拿枝條,說完后就把枝條折斷,意思是如果食言,就是說話不算話,我就會像這根枝條一樣,一折兩斷。
師:讀了之后,你想到什么?
生:誓言是表示決不違背的承諾。
師:如果用“救人——起誓”概括2至5自然段的內容(邊說邊板書),你會怎樣概括6至9自然段的內容,先自己讀讀,不一定非得用2個字,也可以是一句話等。
學生讀完后,紛紛舉手。
生:懸賞——告密——捕鹿——嚴懲。
教師邊聽邊板書,寫好后,說:“誰來讀讀最后一自然段。”一學生讀最后一自然段,讀到“慚愧”一詞時停了一下,學生看了一下書后的拼音又接著讀。我把“慚愧”這個詞寫在了黑板上,集體讀了一遍,問:“誰能用慚愧說句話?”大家都在思索,沒人舉手。教師出示課件——《哪怕一次》:
哪怕一次
當媽媽端來熱水
為我洗腳的時候
我慚愧
長大的我沒幫媽媽洗過腳
哪怕一次
當爸爸買來新衣
為我穿上的時候
我慚愧
長大的我沒幫爸爸遞過衣服
哪怕一次
讀了之后,有學生舉手。
生:考試后,特別是爸爸問我分數的時候,我常常為馬虎而慚愧。
生:當奶奶幫我把飯端來時,我很慚愧。
師:我們常常慚愧,因為我們有一顆善良的心。這里國王慚愧什么?
生:因為他與一個靈魂骯臟的小人來濫殺無辜。
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剛才好象朗讀交流的比較多,你讀出了什么呢?誰來談談。”我問道。
生:這王妃特愛臭美。
師:你為什么要加一個“臭”字?
生:她不應該愛美,特別是不應該想用九色鹿的毛皮作衣服。
師:她有錯嗎?
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愛美估計沒什么錯的。不過,我覺得王妃太任性。
生:我也覺得王妃太任性。不過在王妃不知道九色鹿這么好的情況下,她想穿一件漂亮點的皮衣好像也是正常的。
生:我反對,人類要盡量保護動物,所以不應該穿皮衣。
師:幸好,今天我沒有穿皮衣來上課。(眾笑)你們說得都有道理,不過至少在古時候,王妃這樣想是沒什么過錯的,但正如同學們所說,這王妃比較任性。
此時,一學生向我招手,急待發言,我只好叫他。“這個故事編得不好,”我一愣,認真傾聽學生發言,“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王妃連九色鹿都沒有見過,怎么就夢見九色鹿呢?我認為王妃根本就不可能做這樣的夢。”“是的……是啊……”同學們紛紛議論起來,有同學舉手了。生:還有在“捕鹿”這部分,書上說“山林之中,春光明媚”,這大白天的,九色鹿怎么在睡覺呢?不然的話,九色鹿就不會處在“刀槍箭斧”的包圍之中了,這也太巧了。
我聽了之后,沒說什么,在黑板上寫下了“民間故事”四個字,然后示意繼續討論。
生:噢,這個故事是假的,是人們想象出來的而且是大家編的。
生:這是大家說著玩玩的,不是有一句話叫“無巧不成書”嗎。
我接著說:“是的,無巧不成故事。但不能說這個故事是假的,我認為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也有真實的地方”,有學生小聲議論,“哪兒有啊?”“對,真實在哪兒呢?”一小男孩把手舉得老高,“很樂意聽聽你的看法”,我說。
生:九色鹿很善良,生活中也有許多人很善良。
生:本來就沒有九色鹿,再加上這里九色鹿除了外表像鹿,其余的都像人,所以我認為這個九色鹿就是個人。(下課鈴響。)
師:反過來說,就是一個外型獨特神奇的而又善良人。其真實的地方就是能夠從九色鹿身上看到自己或別人的真實內心。先休息十分鐘,待會繼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