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材分析教案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會用“清晰、魅力”造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懂得人的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樹立創造意識,激發創造潛能。
教學重、難點:理解小男孩能切出“五角星”的原因,并通過這個故事受到啟示:敢于質疑傳統打破常規。
這篇課文篇幅不長,我準備用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我采用以讀為主線,采用三個層面的朗讀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通過學習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以自主形式正確朗讀有關詞語,并嘗試理解課文。通過初讀,再讀,感知讀等形式來理解課文。教學時用韓國三星集團創始人李秉哲賣報的故事導入新課,然后提問:從這一故事中,你們發現到什么?對于學生的回答老師不做評價,然后讓學生初讀課文,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的音,把句子讀通順。在初讀課文時指導學生讀準“魅”。再讀課文時要求學生感覺自己沒有閱讀障礙了,再試試提出一些問題。感知讀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課文圍繞切蘋果展開的,哪些段落是講切蘋果前的?哪些段落是講切蘋果時的?哪些段落是講切蘋果后的,指導學生給課文分段。
在第一教時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精讀課文重點段落,采用同學間合作探究的方式領悟課文內容。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將采用復習導入,抓重點段動手操作,練說解讀,研究研究,布置作業4個環節來學習課文。
在復習導入時,我通過“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這一問題導入新課的學習。
在第二環節的教學中,第一段我抓住重點詞:兩個“新”字,展開教學。然后通過感情朗讀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然后直奔重點段——第二段來教學。課前可要求學生自帶蘋果一只,我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蘋果,在學習小組內開展切蘋果的活動。切一個,觀察一個,同時繪制一個簡單的圖譜,說明什么是“攔腰切”?在什么位置切出的“五角星”最“清晰”? 通過這樣的動手操作,讓學生了解什么叫攔腰切,讓學生獲得直接的體驗。
接下來進行第五自然段的教學,課文的第五自然段是教學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句與句之間跳躍性大,又必須穿插必要的詞語解釋,學生不易弄通。其中“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與“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兩句是理解的重難點。所以要精心設計,搭橋架梯,串聯讀講:在這一段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這一句話,我出示第5自然段的內容,并且這一句話用紅色顯示,我們可以設計幾個小問題“這圖案為什么鮮為人知?指什么圖案?怎么得來的?“魅力”是指什么?僅僅是五角星的美麗嗎?等,讓學生帶著問題再去讀一讀課文第一、二、三自然段,引導學生多讀。因為魅力這個詞不好解釋,而本課學習,如果每個孩子不能真實的理解這個詞,孩子也很難理解什么是作者告訴學生們的創造力。所以在這點教學上,我不急于忙著讓孩子回答,而是要求他們反復讀課文,小組之間進行討論,當然也允許學生借助有關手段來理解這個詞。同時“魅力”這詞用紅色顯示。在學生交流的時候加以點撥。等學生理解了這句我們可以問一問這圖案不僅吸引了天真好奇的小男孩,也深深地吸引了我。如果對小男孩來說,吸引他的是圖案的新奇有趣,那么吸引“我”的又是什么呢?讓孩子們再去讀一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引出第二個重點句“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教學時,請同學們自讀第四自然段,我想學生一定能夠自己理解這一句的意思了。也可以就這幾個問題“人的創造力是什么?課文是怎么說的?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就是?人們通常的切法是?什么叫“往小處說”? 那么往大處說該怎么說呢?”等幾個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討論成熟后老師總結這就是圖案鮮為人知的原因。即使有人切出來了,也多是無意,或者是好奇,沒有留心去觀察,去研究,所以這個圖案很少有人知道。創造力就是打破常規,不能循規蹈矩。采用新的思維方式和辦事方式。也就是它的魅力所在。最后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再來讀一讀第五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