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精選15篇)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發布時間:2023-01-23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精選15篇)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篇1

  教材分析: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課文先后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床上,躺著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著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中國臺灣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險中抽取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做著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為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文章告訴我們,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教學目標: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兩岸骨肉同胞的血脈親情,感受生命的珍貴和愛心的無價。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中國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設計思路:緊扣課題展開教學,以讀激情,以讀促悟,以情助讀,情景交融,讓學生在不斷讀書的過程中,得到情感體驗,與文中人物產生強烈共鳴,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輔助、課題卡片

  課程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題導入,引入文本

  1、老師出示板書《跨越海峽的橋》: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情景?

  2、橋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可見,毛主席曾在一首詞中寫到“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而我們這篇課文的題目卻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生命橋是什么意思?圍繞海峽兩岸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讓我們一齊讀讀課文,從課文中尋求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力求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

  3、交流初讀所得: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初讀課文,你對“生命橋”一詞是怎樣理解的?

  4、這座生命橋聯接著大陸和中國臺灣,讓我們跟隨作者手中的筆,一同走進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三、品讀課文,深入感悟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讀完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并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讀。

  2、當我們從甜美的夢鄉中醒來,打開窗子,燦爛的陽光灑在身上呼吸著帶著花香的清新的空氣,你會油然產生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1)老師范讀,請同學們閉著眼睛想像一下:在這樣的一個早晨,城市的各個角落會有哪些我們熟悉的生活場景呢?

 。2)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

  3、換位思考:同學們所描繪的這些畫面,使我們感到生活是多么美好,然而這一天,對于小錢來說意味著什么呢?

 。1)第2自然段,學生用準確詞語表達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

 。2)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讀一讀。

  4、指導朗讀,課件出示: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入。

 。1)感情朗讀:在這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在這個充滿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充滿生機,而小錢,卻只能躺在病床,命運對他是如此的殘酷,讓十八歲的他得了白血病。十八歲,多么美好的年齡,文中把十八歲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歲太年輕了,今后的路還很長很長,然而可惡的白血病卻要使這朵含苞的花“即將凋零”。感情朗讀這段話。

 。2)創境引讀:假如小錢沒有得白血病,此時此刻,他會做些什么呢?

  老師引讀:十八歲,多么美好的年齡!

  當同齡人吃過晚飯后,攜著父母的手在綠蔭道上漫步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在球場上奔跑追逐,為每進一個球歡呼跳躍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的腳步走過祖國各地,盡情瀏覽祖國的大好河山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斗時,然而小錢……

 。3)合適的骨髓對小錢來說那么寶貴,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途徑,然而找到合適的骨髓,容易嗎?

  課件出示:

  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如果沒有親緣關系,大約在十萬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

  指導朗讀這段話

 。4)朗讀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認為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5、患了白血病,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小錢有沒有一線希望獲得重生呢?

  學生齊讀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話。有的同學可能會發出感嘆,小錢真幸運呀;有的同學可能會提出疑問:小錢怎么會在中國臺灣找到合適的骨髓呢?在這里我們必須提到一個人,也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李博士。

  出示課件:李博士照片及簡介

  正是因為有了像李博士這樣熱心公益的人,還有許多自愿捐獻骨髓的熱心人,才會使像小錢這樣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讓我們發自內心地向他們表示敬意!

  四、小結激趣,鋪墊下文

  同學們,這場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是否能夠成功?小錢最終能否獲得新生?海峽彼岸又發生了哪些驚心動動魄的故事?下一節課,我們將把鏡頭切換到祖國寶島臺灣,一同去關注事情的發展,相信你對“生命橋”這個詞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

  上一節課,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并通過品讀課文,感受到小錢所遭受的不幸,以及合適的骨髓對小錢的重要性。我們在為小錢感到惋惜的同時,也為他感到慶幸,因為在海峽彼岸,有一位中國臺灣青年,正無私地為小錢捐獻骨髓,來挽救他十八歲的生命。這一節課,就讓我們一同去關注事情的發展吧。

  二、深入閱讀文本

  1、默讀3—6自然段,了解海峽彼岸的中國臺灣花蓮慈濟醫院所發生的一切,請你用一個詞來談談你的感受。

  2、為一個毫無關系的陌生人捐獻骨髓,對于這件事,你是怎么看待的?

  學生談自己感受,老師引導:幫助他人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3、捐獻骨髓的事例,并不止這一件,而作者卻單單寫了這件事,那這件事例有什么特別讓人感動的地方?請找出來并作上記號。

 。▽W生交流令自己感動的地方以及感動的原因。)

  ——這例骨髓移植手術跨越海峽兩岸,有著深遠意義。

  抽取骨髓的工作是在劇烈的余震中進行的。

  4、有那些句子讓你感受到余震的可怕?找出來讀一讀。

  5、同學們,我們可以想像余震每一次發生時的情景:大地顫抖,房屋搖晃,玻璃破碎。人們驚慌失措……這一切讓人感到多么可怕,而此時,中國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反應如何呢?

  課件出示:

  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6、此時此刻,他們會想些什么呢?

  學生更深入體會臺灣同胞不顧親人安危,冒著生命危險來幫助小錢的精神的可貴。

  7、中國臺灣青年的愛心和骨肉同胞的親情,伴隨著那涓涓流出的骨髓,被帶到海峽彼岸,給小錢帶來生的希望,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三、點明主題,想像拓展。

  1、齊讀課文最后一段,再次感受“生命橋”一詞的深刻內涵。

  師:你認為這僅僅是一座生命橋嗎?

  課件出示:

  它還是一座 橋,因為   。

  學生根據提示,用此句式說出自己的感受。

  2、我們完全可以設想,小錢在進行骨髓移植手術后,他的身體一天天恢復健康,蒼白的臉也紅潤起來了,生命之花傲然綻放,他的心中一定會充滿感激。假如你就是小錢,你想說些什么呢?

  學生暢所欲言,情感得到升華。/

  3、 老師小結。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篇2

  一、教材簡析  

  《跨躍海峽的生命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人間真情”主題單元中的一篇閱讀課文。本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課文先后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床上,躺著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著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中國臺灣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險中抽取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做著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為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二、教學目標  

  1、 學會生字新詞,并體會其在文中的表達作用。  

  2、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中國臺灣青年和李博士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三、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  

  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四、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  

  1、課前搜集有關中國臺灣、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資料,為理解課文有關內容做好準備!

  2、收看電視四川頻道,感受汶川地震滿目瘡痍、死傷枕籍的場面,了解大陸、中國臺灣以及其他世界各國人民獻大愛度劫難的事跡,喚醒孩子的愛心。也為體會臺灣同胞在余震的危險中捐獻骨髓的無私奉獻精神作情感鋪墊! 

  3、預習課文,讀準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詞語,自己試著采用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其意思。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設計理念  

  課文語言樸實自然,敘寫生動具體,情致淳厚感人。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二是體會中國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舍的骨肉親情。教學本文,應以愛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注意引導學生多讀、多想、多體會,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課文內容想開去,使學生在情感上有所觸動。同時,要通過聽、說、讀、寫等一系列的語文學習活動,讓孩子在語言文字的實踐中獲得語文知識、技能的訓練與提升,經歷語文學習的過程,習得語文學習的方法,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發展語言,從而落實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六、教學流程:  

  課前交流:  

  同學們,你們認識姚明嗎?談談你眼中姚明。然后師講述:他可是國際大球星啊,還想聽聽他的故事嗎?2005年9月4日下午3點多,在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議中心600多人的大廳里座無虛席。奇怪的是幾乎沒有觀眾坐在椅子上,大家都不約而同站起來,干什么?都注視主席臺上正在現場采集血樣的姚明啊。他志愿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骨髓捐獻志愿者了。據說抽取骨髓是比較痛苦的。手術后一兩天還有疼痛感,一兩周才能恢復健康。人們不但害怕抽取骨髓的痛苦,更擔心抽取骨髓會影響身體健康,盡管醫學研究證明,少量抽取骨髓,不會影響身體健康,可是還是很少有人愿意捐獻出自己骨髓。所以當姚明志愿加入中華骨髓庫時,大家都在懷疑,在擔心,在翹首注視!當時有記者采訪他,問他是否真的要捐獻骨髓?姚明堅定的回答:一旦需要,馬上就捐,哪怕正在舉行一個重要的比賽,也要選擇捐獻骨髓,拯救生命!你看,姚明真的很讓人敬佩啊!提到捐獻骨髓,你們想到了哪一種疾病?   

  你對白血病有哪些了解?(白血病,又叫血癌,你們一聽,臉上就露出異樣的神情,是啊,多么可怕的一種病!得了白血病,生命就有了危險,這種病可以用化療、放療等方法治療,但是這種方法的副作用大,復發率高,不但給病人帶來極大的痛苦,而且對家庭、社會造成了沉重的負擔。后來醫學專家就將骨髓移植運用于白血病的治療。)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課文,就是關于拯救白血病人的一個真實的感人故事。上課!   

  【設計意圖】選擇這樣的內容進行交流,目的是在拉近師生距離、消除學生對老師的陌生感的同時,讓學生簡單了解了與課文有關的捐獻骨髓、白血病等醫學知識,這樣在學習課文時就不需再單獨介紹這些知識了,為實現省時高效的課堂作了充分的準備;同時還讓學生了解到在大部分人不愿捐獻骨髓的大環境下,姚明卻愿意捐獻骨髓拯救生命,從而感到姚明真的很讓人敬佩、感動,為文中深刻體會臺灣同胞捐獻骨髓而且是在余震的危險中、在不知家人是否平安的情況下捐獻骨髓更讓人感動、敬佩做好情感鋪墊! 

  一、預習探究:  

  師:齊讀課題  

  師:什么橋?再讀課題。是什么樣的生命橋?再讀課題!  

  師:課前你們已經預習了課文,那海峽指的是什么海峽?中國臺灣海峽?磮D,這就是中國臺灣海峽,它是我國最大的海峽。文中跨越海峽的兩端指的是哪兒?   

  生:杭州和中國臺灣。(板書:杭州 中國臺灣)  

  師:(指圖)在杭州與中國臺灣之間的的海峽上有橋溝通嗎?(沒有)那么課題中的“生命橋”,指什么?(如能說出,師就說:這是你預習課文的收獲,等我們細讀課文后,你會對生命橋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如說不出來,就問:你心中也有這個疑問,對嗎?那就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走進這個感人的故事)  

  過渡:下面請大家,自由讀書,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把課文讀流暢,并且想一想兩岸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生:自讀課文。(此環節,老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要看到學生學習的真實場景,不能走過場,流于形式,要體現學生學習的實效性。)  

  二、合作交流  

  (一)檢查生字詞的讀音。  

  1、出示詞語:這課的生字詞語很多,先自己讀讀看,能讀準嗎?生自讀。  

  凋零  含苞 綻放  

  襲擊  輾轉 空曠  

  暫! ∩碥| 同胞  

  間隔  沉著 骨髓   

  2、指名讀。  

  師:誰讀第一行?讀了第一行,你發現了什么?(都是寫花兒的)透過這三個詞語,你仿佛看到了花兒的哪三種狀態?在文中還是指花兒嗎?先不急著回答,等細讀課文時再探討,先讀好這三個詞語,一起來!)  

  誰讀第二行?....逐行檢查,重點指導讀好“間隔”、“沉著”、“骨髓”的讀音。最后一起讀一遍!  

 。ǘz查課文內容感知情況  

  師:兩岸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預設學生會說的很啰嗦,老師相機板書關鍵詞! 

  師小結:這個同學說的非常詳細,在他說的過程中,老師把這個故事發生的地點、人物還有一些關鍵詞寫在了黑板上,我們把這些詞連成一句通順的話,就能把課文的主要內容說清楚,說明白。一起試一遍。(杭州的一個青年得了白血病,中國臺灣那里的一個青年給他捐骨髓,小錢得救了)課文講的就是這樣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 

  三、品讀感悟  

  (一)品讀第二自然段,直奔第一個場景。  

  師:下面就讓時光倒轉到 1999年9月22日 的早晨,在美麗的杭州市,當人們沐浴著明媚的陽光,感受著飄香的晨風時,小錢卻靜靜地躺在醫院里。我們一起去看望看望他吧!哪位同學來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2.課件出示:文中第三句“這個18歲的年輕人……這朵生命之花綻放!薄 

  師:這三個詞還是指花兒嗎?讀讀這句話,看看你讀懂了什么?學生自由讀  

  3.師:你知道了什么?師相機引導學生說出:小錢患了白血病,生命就要結束了,只有骨髓移植才能使他繼續活下去。(2-3名生)  

  師:18歲多么美好的年齡。  

  當同齡人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為自己美好的未來而奮斗時,他只能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病魔把他折磨得有氣無力,這句話怎么讀?)  

  當同齡人在球場上奔跑追逐,歡呼雀躍時,他只能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當同齡人牽父母的手漫步林蔭道上,享受家庭的溫馨與快樂時,他只能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  

  讀到這兒,你有什么感受?(生談)帶著你的感受讀這段話。(配樂讀第二自然段。)師:是啊,1 8歲啊,還沒來的及為社會做點什么事情,還沒有好好享受幸福的人生,生命就像含苞的花朵,不曾開放就要凋零了,怎么不讓人痛惜傷心呢?我們一起讀一遍! 

  【設計意圖】在此環節,通過說、思、讀一系列的語文活動,讓學生深切體會到骨髓移植對小錢生命的重要,清楚地意識到骨髓移植的緊迫性和必要性,為體會下文臺灣同胞的無私奉獻埋下伏筆! 

 。ǘ┢纷x3、4、5自然段,  

  1、師: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容易嗎?(學生自然會齊聲回答:不容易)得白血病的小錢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運的,幾經輾轉,在中國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在小錢靜靜地躺在醫院里等待生命之花重新綻放的時候,海峽的另一端正上演著感人的一幕。讓我們把目光投向中國臺灣的那一頭,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3、4、5自然段,劃出讓你感動的句子,把你的體會在空白處寫一寫。  

  師巡視參與活動。提示完成的同學可以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你畫出的句子和自己的體會。  

  全班交流:  

  2、師: 剛才你們讀讀、畫畫、寫寫、說說,很讓我感動,那么文中是誰最讓你感動?生:中國臺灣青年  

  師:是哪些句子感動了你?誰來讀。預設學生說地很零散,老師注意梳理語言,然后課件呈現重點句段。  

  3、課件第一次呈現:  

  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著他來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中國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 

  在這場災難中,病床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師:這些讓人感動的句子,我們就要用心的品讀,這樣,我們才能讀出語言文字背后的意思,請大家默讀這兩段話,看看感動你的到底是什么?生自讀! 

  師:說說吧,青年為什么讓你感動?  

  生答,師注意引導學生關注中國臺灣青年等著抽取骨髓的環境! 

  師:剛剛發生的汶川大地震,同學們一定印象很深,那滿目瘡痍、死傷枕籍(凄慘的)的場面讓人觸目驚心。發生在1999年的中國臺灣大地震,同樣留給人們痛苦的回憶。  

  播放中國臺灣正在地震時的視頻,解說:這場地震造成中國臺灣罕見的重大損失,有2400多人死亡, 1萬多人受傷;近40萬棟房屋倒塌,幾十萬人無家可歸。大震過后,余震時有發生,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孩子們,有什么感受?(生:害怕、緊張、恐懼……)  

  【設計意圖】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生對于地震沒有直接的生活體驗,雖然有汶川地震的經歷,但他們只是了解震后的場面,并沒有震中具體直觀的感受,而中國臺灣青年真切的體驗了。因此,教師就有意識地補充地震時房倒屋塌,人員傷亡的影像資料,讓那一幅幅悲慘的畫面,一個個具體可感的數據,激蕩著學生的心靈,這樣,學生對中國臺灣青年冒著生命危險救助大陸同胞的無私奉獻的精神會有更深刻的體會。如果沒有這段影像資料,可能就要讓學生聯系四川大震的情況去體會此時的危險了,但學生不像我們成人,學生對震后場面的感受沒有我們成人那么深刻,總不如直觀的影響資料,所以,我還是努力找到了這段資料! 

  請帶著你的感受讀讀這句話(就在昨天,……搖晃),師范讀,讀出地震的恐懼、危險,生再讀,深刻體會中國臺灣青年所處環境的危險! 

  師: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應該干什么?(生……)  

  師:可是,(引讀)“這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著他來抽取骨髓”。因為,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保c紅“他知道”)他不知道的呢?(點紅” 還不清楚” )他不清楚什么?(家人是否平安無事)  

  師:昨天剛剛經歷了這樣一場大地震,他的家人可能會有什么情況發生?   

  生:可能平安,也可能傷亡、埋在廢墟下呼救、在醫院搶救……  

  師:在這時候他的家人最需要青年干什么?(生答)  

  師:可是,他還是躺在床上等候著抽取骨髓,因為他知道……(再引讀,“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期待著他的骨髓”)  

  師 : 一個知道,一個不清楚,反映出青年人多么高尚的靈魂啊! 

  帶著這樣的感受讀一讀。  

  4、師:還有什么地方讓你感動?  

  課件第二次呈現:  

  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著的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師:說說怎么感動你的? 

  師:突如其來讓你感到了什么?(來得突然)針頭都脫落了,說明余震還很-----強烈!在突然而強烈的余震來臨時,會有什么危險發生?你想象的到嗎?  

  師:在這種危險情況下,只有怎樣才安全?(跑到空曠的地方才安全)可他還是靜靜地躺在病床上。(點紅“靜靜地“)  

  師:大地在顫抖,房屋搖晃,玻璃啪啦啦的掉下來,身體底下的床也吱吱作響,危險隨時都會降臨,可是,他還是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他為什么會這樣鎮靜呢?請大家再讀讀這段文字,想象著當時的情景,把自己當作這位青年,此時,你就躺在余震不斷的中國臺灣,你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空埓蠹异o靜地讀吧! 

  交流:采訪形式  

  師:你來讀——青年,此時余震不斷,大地顫抖,房屋搖晃,危險隨時都會降臨,你為什么還能靜靜地躺在這里?你能捐獻骨髓已經很了不起了,為什么不延緩捐獻的日期兒在余震的危險中捐獻呢?你心里只想到大陸同胞,難道你就一點兒都不害怕嗎?你的勇氣來自--------(師:你很勇敢,為了挽救大陸同胞的生命,你把自己的生命安危置之度外,我敬佩、感動。)  

  你來讀——讀得真好,可是,青年人,你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還不清楚啊,你怎么能這么靜靜地躺在這兒呢?(生)可是,你知道嗎?此時此刻,你的家人是多么需要你啊,他們一直在呼喊著你的名字,他們是多么盼望你突然出現在他們面前啊,難道你就不牽掛他們嗎?你怎么向他們解釋啊?(生答)  

  師:一頭是滿懷希望期待你的骨髓的大陸同胞,一頭是自己的親人,在這關鍵時刻,你心靈的天平發生了傾斜,你強忍著對家人的牽掛和擔憂,選擇了挽救小錢。(面向全體同學)問:孩子們,這是一位怎樣的青年?  

  師:讀著讀著,我們逐漸走進了青年人的內心世界,我們為青年人的勇敢、善良、無私所感動。誰能用你的讀,表達你的感動、敬佩?  (讀三段,課件呈現,配輕音樂,三個同學接讀)  

  (評課回應,我的話:在課后互動評課的過程中,有的老師建議此環節讓學生代替老師采訪。我認為不妥。因為,在此環節,老師已布置讓學生都把自己當作中國臺灣青年了,目的是通過角色體驗,讓學生逐步走進青年人的內心世界,讓中國臺灣青年這個人物形象在學生心中漸漸清晰、鮮活、豐滿起來,這時如果再讓一個學生代替老師采訪,試想,作為采訪者的這位學生,角色能轉換過來嗎?況且,學生的語言儲備是沒有老師豐富的,此時某個學生是不能代替老師引導、啟發全班學生的,找一個學生代替老師采訪的結果定會影響全體學生的情感體驗的,這樣,豈不前功盡棄?雖說讓學生代替老師采訪,會給這個孩子鍛煉各種能力的機會,但綜合考慮,得不償失啊!所以,該舍則舍,該留則留,據情而定,不可能在一節課中讓孩子的所有能力都能得到鍛煉和發展,那只是我們的理想追求。大家認為呢?)  

  過渡:同學們,在中國臺灣青年捐獻骨髓的過程中,還有一個了不起的人,他和這位中國臺灣青年一樣把個人的生命安危置之度外,這個人就是——李博士。余震不斷,李博士抽出骨髓極為艱難,但他沒有放棄,沒有因為不能繼續工作而逃到安全的地方。課件出示:“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師:這涓涓流出的僅僅是骨髓嗎?(臺灣同胞的愛心、小錢生命之花重新綻放的希望……)骨髓流出的這一刻,你心情怎樣?帶著你的心情讀讀這句話!-------一起來讀! 

  師: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時。李博士帶著剛剛抽取的骨髓出發了,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就這樣,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注入了小錢的身體,小錢的生命之花重新綻放了!(重音突出“十幾個小時”、“奔波”、“ 連夜”,老師的語氣還要深情,以突出李博士的不顧疲勞、一心為人的高尚醫德。)此時此刻,小錢的心中充滿了感激,縱有千言萬語卻無從說起,想一想,他最想說什么?請你把小錢的心聲涓涓流淌于筆尖吧。úシ牛狠p音樂)  

  誰寫好了誰就站起來讀吧。(老師隨機評價:可以站在青年人角度,可以聽眾角度,比如:謝謝你,我想,假如那位青年聽到你的話,他會為你的康復而高興,更會為你回報社會的愛心而欣慰……)————所有同學一吐為快,把心聲自己說出來吧!  

  【設計意圖】此刻,學生情感涌動,表達欲強,抓住時機,安排練筆,讓學生的真情肆意流淌,實現了讀寫結合,多種能力得到了發展。  

  (四)齊讀最后一段,和作者一同表達我們的心聲! 

  茫茫海峽隔不斷骨肉親情啊!下面讓我們懷著感恩的心,帶著美好的祝福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吧!   

  四、鞏固延伸  

  師:讀到這兒,我想你們已經對生命橋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填一填:  

  兩岸同胞用  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愛心、血脈親情、生命…)讓學生一起連讀自己填好的句子,升華認識。  

  【設計意圖】在此環節,也可以讓學生直接說說你對生命橋有了哪些新的認識?這個問題,預設學生心里能懂,但不能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于是直接換為這種方式讓學生填,在填的過程中,學生會突然發現原來自己心里明白但說不出的話可以用這樣的句式來表達啊,這樣,孩子的語言、思維都能得到了訓練,對生命橋含義的認識也得以升華,回歸了課題,從而順利、高效的達成教學目標! 

  師總結:課就要結束了,但這情、這愛將世世代代銘刻在我們的心中,銘刻在兩岸同胞人的心中。孩子們,在生活中,很多時候需要我們去幫助身邊的人,但很少是需要我們付出鮮血和生命的代價的,有時候,一句溫暖的話語,一個鼓勵的眼神,甚至一個甜甜的微笑,都會給別人帶來鼓勵,帶來幫助,也給自己帶來快樂,請記住: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愛心作業  

  1.同學們,課下搜集讓你感動的愛心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 

  2.推薦閱讀:《生命20小時》! 

  【設計意圖】愛心故事,可以是自己經歷的,也可以是看到了或聽到的,如:汶川地震中抗震救災的故事等,讓學生在講述的過程中,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還能再次喚醒自己的愛心,同時讓更多的人們感悟到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從而啟發人們不斷創造愛、享受愛。《生命20小時》是一部由中國臺灣名播吳小莉等編著的紀實性的集體創作。全書全景式地再現了祖國內地、中國臺灣、香港的骨肉同胞為拯救一位普通女青年陳霞的生命,在20小時內悉心關注和促成一起跨海骨髓捐贈、移植配對事件的動態歷程。著名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臺灣慈濟骨髓捐贈中心李政道博士親赴內地看望病者、親自落實骨髓配型方案的慈愛之心,中國臺灣花蓮一鄭姓青年志愿捐贈骨髓的仁愛之舉,蘇州大學附屬醫院為搶救患者精心治療護理的摯愛之情,社會各界因挽救陳霞生命而涌動的骨髓捐贈的博愛之潮,在書中得以淋漓盡致地展現。布置閱讀,是對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深化延伸,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特別是第一課時,我們先讓臺外青年的人物形象在孩子的心中清晰、鮮活、豐滿起來,因時間關系,李政道博士只能略講,加上學生預習時對中國臺灣與內陸的關系了解得不夠充分,在課堂上學生似乎不能把中國臺灣青年和李博士看成是臺灣同胞的代表,不能真切地、充分地把這份情上升為中國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那份難以割舍的骨肉親情,所以,頌揚海峽兩岸的骨肉親情還欠火候,成為本課教學的遺憾!讓學生讀這本書,心靈將會又一次的到愛的洗禮,將會更深刻的體會到海峽兩岸的骨肉情深!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篇3

  教學目標:1,認識9個生字,理解"輾轉"等部分詞語的意思.

  2,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努力做到讀得正確,讀得流利,讀得有感情.

  3,在朗讀中理解余震中抽骨髓的艱難歷程,感受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4,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設疑激趣

  1,指名讀題目,我們見過石橋,木橋,生活中有沒有見過生命橋 預習了課文,你知道什么是"生命橋" 誰和誰架起了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板書:杭州小錢===中國臺灣青年)

  2,出示中國臺灣海峽圖,介紹中國臺灣背景.同學們,這就是我國的臺灣海峽,在他的兩旁是中國大陸與中國臺灣,雖然只相隔300千米,可是由于種種原因,如今依舊不相往來,而且連乘飛機都得從香港轉機.但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卻在大陸與中國臺灣之間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橋,這是為什么呢

  二,初讀探究,感受生命的脆弱

  1,師:請打開書,讓我們走進這個發生在杭州和中國臺灣之間的真實的故事.因為真實,我們在讀時會格外感動.讓我們再來讀讀它,請放聲讀,讀準讀通,看看到底是一件怎樣的事在感動我們.

  2,詞語反饋,理解

  1) 出示詞:凋零 含苞 綻放 骨髓 移植

  輾轉 暫停 身軀

  2) "凋零"是什么意思 屏幕中的哪個詞正好和它相反 "含苞"是怎樣的

  這三個詞在文中的哪句話里 出示句子: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這3個詞語還是在寫花嗎 自由讀,想想這3個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含苞"在這指什么 "凋零"呢 "綻放"呢

  理解了詞語,一起來讀讀這句話吧.(練讀,指名讀 齊讀)

  3)但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于在中國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出示句2: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于在中國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你知道"輾轉"這個詞的意思嗎

  聯系上下文理解:光讀這句話還不行,找找前兩句話,同學們邊聽邊想這幾句話在說什么

  想象一下,小錢家人會在哪些地方找骨髓

  我們理解了這一點,能將它讀出來嗎 讀句子.

  第二課時

  三,鎖定"感動",深層解讀

  過渡:找到骨髓的小錢正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在同一時刻,身處海峽彼岸的中國臺灣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1,自由讀3,4,5自然段,課文的哪些語句打動了你的心 做做記號多讀幾遍.

  2,交流,出示句3:在這場災難中,病床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l 說說你的想法.

  l 課文告訴我們這是一場怎樣的災難 邊說邊播放地震圖片邊解說: 1999年9月21日1時47分,在臺灣省花蓮西南突然發生7.3級大地震,這是一次慘絕人寰的大地震,死亡人數2735人,傷11305人,房屋倒塌不計其數,無家可歸的達20萬人以上.

  師:看到這些數字,你最想說的一個詞是什么 (恐怖,可怕……)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臺灣青年會不牽掛自己親人的安危嗎 他為什么不去看看自己的家人,仍舊這么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呢

  l 朗讀句子:這位青年不顧家人的安危躺在病床上是因為—他知道……這位青年這么堅定地躺在病床上是因為——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這位青年愿意這么冒著生命危險做手術,是因為——他知道……

  引讀句1: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3, 出示句4: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這句話為什么打動了你

  l 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是怎樣的余震 (大地在顫抖,突然,急,快

  面對這樣的余震,博士和青年本應怎么做 但現在呢 (指名讀句子)

  l 想象說話:在這緊張,危險的情況下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的中國臺灣青年會想些什么呢 讓我們用心去貼近中國臺灣青年的心,同桌說一說,他在想什么.

  l 朗讀:我們感動于中國臺灣青年的愛心,感動于李博士那高尚的醫德.讓我們用朗讀再現李博士與青年的沉著與冷靜.

  l 引讀:為了能讓18歲的小錢重新綻放生命之花,在這樣的環境中,經過——利用——終于——.

  l 從中國臺灣青年的身軀里涓涓流出的僅僅是骨髓嗎 還是——(愛心,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親情……)

  四,再明題意,朗讀抒情

  文章學到這,讓我們再一次回頭細細品味文章的題目——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你覺得這座"生命橋"只是連接著生命嗎

  師:這豈止是一座橋,豈止是一個故事,這簡直就是一首生命的贊歌,一首愛的詩篇.把我們的感受融進去讀.(出示詩的形式,并播放音樂)

  兩岸骨肉同胞,

  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也許,

  小錢和這位中國臺灣青年永遠不會見面,

  這并不重要,

  因為兩岸同胞的心是連在一起的.

  那血脈親情,

  如同生命的火種,

  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五,拓展延伸,表達感激

  小錢得救了,小錢康復了,當他的父母告知他海峽對岸那感人的一幕后,小錢凝望著窗外,此時此刻,小錢的內心激動萬分,讓我們將他的想法訴之筆端.

  生命在延續——

  小錢蘇醒后,得知海峽那頭地震中感人的一幕,內心激動萬分,他……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篇4

  【設計意圖】

  本文講述了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課文先后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床上,躺著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著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中國臺灣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余震中做著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冒著生命危險抽取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二是體會中國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舍的骨肉親情。

  課文語言樸實自然,敘寫生動具體,情致淳厚感人,但感人的事例要借助語言文字向人們傳遞著感動。本課教學力求把語言文字訓練貫穿到課堂中去,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展開想象的方法理解詞語和用對比的方法理解句子,在品詞析句中引導學生多讀、多想、多體會,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美好的感情。在聽、說、讀、寫中落實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海峽、桂樹、紅潤、移植、談何容易、彼岸、中國臺灣、襲擊、空曠、暫停、同胞、血脈”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梳理文章結構,品詞析句,感悟作者的敘述特點和表達感情的方法,內化、積累課文中的經典語言和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對小錢的重要,中國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

  【教學難點】  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課前準備】收集一些關于地震、白血病、骨髓移植、李政道博士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懂得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并學習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同時抓住小錢和中國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床上”兩個場景來品詞析句,從而體會骨髓移植的不容易和對小錢的重要,以及中國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

  第二課時:體會李博士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梳理文章結構,拓展口語交際,積累內化語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談話導入:

  二、初讀課文,學習詞語,把握主要內容

  1、自由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請教老師,可以和附近的同學討論,也可以查查字典。

  2、檢查讀書情況。

  (1)、檢查生字詞的認讀。

 。2)、指導讀好難句。

  (3)、檢查詞語意思。

  3、抓住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及關鍵詞語概括課文內容。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師相機板書。

 。3)指導用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的關鍵詞把故事內容說得明白、完整。

  三、 再讀課文,理解感悟,指導朗讀。

  (一)、課件出示圖片:中國臺灣青年和小錢在同一時刻都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的情景。明白同一時刻指什么時候?回顧大地震的情景?

 。ǘ⒖焖倌x課文2-5自然段,思考哪些語句讓你覺得小錢和中國臺灣青年心情不平靜?劃出有關的句子,邊讀邊體會。

  (三)、深入對話,朗讀體驗小錢的“靜”。

  1、哪些句子讓你覺得小錢的心情不平靜?

  出示句子: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huàn)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diāo)零的含苞 (bāo)的花朵,唯有骨髓(suǐ )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zhàn)放。

  (1)句子中哪三詞語經常用來描寫花?這三個詞語在課文中還是寫花嗎?指什么?

  (2)出示白血病、骨髓移植的資料,學生瀏覽,談感受。

 。3)再讀句子,說說小錢當時的心情會是怎么樣的?討論交流。

  (4)指導朗讀。

  2、小錢心里如此不平靜,那他為什么又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呢?

  (四)、深入對話,朗讀體驗中國臺灣青年的“靜”。

 。1)那位中國臺灣青年的心里為什么不平靜?

  (2)討論交流,引出句子“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自己的骨髓。”并多次引讀這個句子。

 。3)你覺得這位中國臺灣青年是一個怎樣的人?

  四、回扣課題。

  1、故事讀到這里,對剛上課時提出的兩個的問題,你找到答案了嗎?

  2、引讀課題。

  五、作業。

  1、除了中國臺灣青年,還有哪些人幫助過小錢,他們都做了什么?

  2、想像一下,一年后的某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國臺灣青年相遇了,他會和中國臺灣青年說些什么呢?(口語交際)

  板書: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杭州                                中國臺灣

  小錢            捐獻骨髓            同胞

  白血病                              余震中

  親情、愛心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積累詞匯。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感受生命的珍貴和愛心的無價。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準備

  李博士相關資料、照片。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切入課文內容,指導朗讀,理解感悟

  1.《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發生在杭州和中國臺灣花蓮之間的故事。因為真實,因為就在我們身邊,我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格外感動,我想你們也一樣。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個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動著我們。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小組交流:給小組內同學讀一讀特別令你感動的句子和段落。

  4.全班交流。(交流令你感動的句子以及感動的原因)

  范例:

  (1)最后一段。朗讀:“小錢得救了……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ǜ袆拥脑蚴切″X得救了。這是一個美好的結果,患有嚴重白血病的小錢最終得救了,很多人在這樣的時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淚,這是一種感動)

 。2)第五段。朗讀:“針頭向皮膚刺去……經過一次又一次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這段中有一個詞語“突如其來”,你們怎樣理解?

 。òl生很突然。余震的大小事先也不知道,可能很小,也可能很大。在突如其來的余震中,還要進行手術,真是令人感動)

 。3)第二段。朗讀:“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終于在中國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ㄐ″X只有18歲,就患了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難醫治;骨髓很難找,終于找到了,真讓人高興。)

  小錢患的是白血病,他的“生命就像即將枯萎的花苞,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花朵綻放!

 。4)第四段。朗讀:“在這場災難中……期待著他的骨髓。”

  (這位青年無法顧及家人的安危捐獻骨髓,因為他知道——拯救生命更重要。給予是快樂的!很令人感動。)

  四、深入閱讀文本,整合資源,深刻體會

  1.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最后,生命在人們無私的給予中復活了,生命之花在人們的愛和奉獻中重新綻放了。小錢得救了,他的身體會慢慢康復,他蒼白的臉會慢慢紅潤起來,他的心中一定會充滿了感激。你想他會感激誰呢?讀讀課文,設身處地地想一想。

  2.學生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3.全班交流。

  (1)感謝為他捐獻骨髓的那位中國臺灣青年。

 。ㄐ″X患的是嚴重的白血病,目前,最有效的醫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很多人對捐獻骨髓懷有恐懼心理,害怕會影響自己的健康,其實目前還沒有發現捐獻骨髓對人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但是即使是這樣,也有很多人沒有捐獻骨髓的意愿。而這位中國臺灣青年是一位志愿捐獻骨髓的先行者,小錢應該感謝他,我們也應該感謝他!余震有大有小,房屋隨時都可能倒下來,生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他卻冒著生命危險捐獻骨髓,并且當時無法顧及親人的安危。)

  引導學生進行想象:

  又一次余震發生了,大地開始顫抖,房屋開始搖晃,窗戶上的玻璃啪地掉下來了,身體下的病床吱吱作響……但是,這個青年人仍躺在病床上。這需要多大的勇氣,需要多大的決心。

  有感情地朗讀第4、5自然段,讀出自己內心的感動。

  在大地震過后,在劇烈的余震中,冒著生命危險,為海峽另一邊的小錢捐獻骨髓,用自己的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2)感謝李博士。

 。ɡ畈┦棵爸kU從中國臺灣青年身上抽取骨髓,并一路奔波送到杭州,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這位李博士就是中國臺灣的骨髓移植專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樣令人尊敬。他主持創辦了中國臺灣慈濟骨髓捐獻中心,救助了眾多的白血病患者。他已經上百次攜帶著臺灣同胞捐獻的骨髓來到大陸。讓我們記住這位可敬的老人!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

  深情地朗讀第5自然段。

  (由于歷史和政治的原因,中國臺灣和大陸現在還沒有直接通航,中國臺灣當局不允許飛機直接飛到大陸,只能到香港中轉。盡管中國臺灣和大陸之間隔著一條海峽,還有很多人為的阻隔,但還是不能阻隔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兩岸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理解“奔波”,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4.想象拓展,啟迪心靈

 。ǜ鶕䥽H上骨髓捐助的有關規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內是不能見面也不能知道對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我們來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國臺灣青年相遇了,會是怎樣的場景?

  五、總結全文內容,點明主題,深化印象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人需要我們去幫助,也許僅僅是一句溫暖的話,或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但是,卻能給別人很大的鼓勵和幫助,也會給我們自己帶來很大的快樂,因為給予是快樂的!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篇6

  教材解讀:

  本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課文先后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床上,躺著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著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中國臺灣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險中抽取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做著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為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二是體會中國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舍的骨肉親情。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目標:

  1 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跨越、海峽、桂樹、蒼白、紅潤、移植、談何容易、幸運、中國臺灣、襲擊、平安無事、期待、突如其來、空曠、暫停、骨肉同胞、血脈親情”等詞語。

  2 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得要,中國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關于骨髓移植的資料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現實生活中的橋是連接兩個地方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橋的課文,那么通過課前預習,你知道這節課中的橋連接的是哪兩個地方嗎?大陸和中國臺灣(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

  3、那么就讓我們通過學習課文來解開大家的這些疑問吧!

  二、學習課文:

  1、播放音樂,教師朗讀渲染。(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發生在杭州和中國臺灣花蓮之間的故事。1999年9月22日,早晨7點30分,陽光灑滿了美麗的杭州市,桂樹還沒有開花,晨風中已經飄來甜絲絲的香氣。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在這個年輕人身上到底發生了什么?請同學們打開書106頁,自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2、你讀懂了什么?指名說,讀文中的語句。

 、 師出示:“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敝该僮x,說說你的感受。

  師:你見過含苞的花朵嗎?(美)它給人一種什么感受?(生機勃勃)小錢這樣一個18歲的年輕人,生命就像含苞的花朵一樣,但是還沒開放就要凋零了,什么是“凋零”(指草木凋謝、零落)誰能讀出這樣的感受?(指名讀)

  師:小錢如果不得白血病,他可能在做些什么?(讀書、學習、愉快的玩和跑)可是現在的小錢卻只能在病床上躺著,誰再來讀?(指名讀,全班齊讀)

 、趶倪@段的其他句子你還讀懂了什么?(骨髓十分難找,但是小錢很幸運,在中國臺灣找到了合適的骨髓。)

  師:此時的小錢會怎么樣?(興奮、高興)

  師:在同一時刻,海峽彼岸的中國臺灣花蓮慈濟醫院,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進手術室。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著他來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中國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播放地震錄像)

  師:(播放背景音樂)在這場大地震中,一棟棟房屋倒塌、一座座橋梁斷裂,人們流離失所,頓時哭嚎遍地。許多人在一瞬間失去了家園、失去了親人,甚至失去了生命。建筑物幾乎全部被摧毀,整個城市變成了一片廢墟。就在這種情況下,李博士仍然堅定的走進了手術室,情況會是怎么樣的呢?請同學們默讀4-6自然段,邊讀邊畫出讓你感動的句子,畫完和同位交流一下。

  3、誰來說說,你找到的讓你感動的句子?學生說,教師出示,其他同學再談這句。

  ①(教師出示第4自然段,學生先談感受。)師:這是在什么情況下發生的?(地震還未結束,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年輕人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

  師:“家人”,什么叫家人?(和自己有血肉之親的人、骨肉相連的人)中國臺灣青年連自己的家人的安危都不顧了,可以感受到他把小錢看作了什么?(不是親人,勝似親人)誰能讀出這種情緒?誰再來讀?咱們師生配合著讀一讀。(師讀黑色部分,生讀紅色部分)

  ②還有那里讓你感動?(生讀第五自然段,師出示)師:什么是“沉著”誰能讀出這種情緒?

  師生配合讀:

  師渲染:此時此刻,地震還未平息,大地還在余震中搖晃,但是……(生接讀);聽那,外面房屋倒塌的聲音、橋梁斷裂的聲音,轟隆隆響徹天際,但是……(生接讀);看那,人們四散逃竄,哭聲、喊聲混作一片,更大更嚴重的地震隨時都可能爆發,但是……(生接讀)

  師:你讀懂了什么?(指名答)此時此刻,李博士和那位青年對小錢的關愛勝過了什么?(指名說)誰再來讀?

  師:我們一起再來讀?(坐著不行,就站起來)播放音樂教師渲染,齊讀,讀到段末。

 、垆镐噶鞒龅氖鞘裁?(不僅僅是骨髓,還是愛心,是兩岸人民那割舍不斷的親情。)播放《愛的奉獻》,師生配合讀。

 、(出示地圖,師解釋)大家看,杭州與中國臺灣只隔著一道淺淺的海峽,坐飛機只需要幾個小時,由于歷史原因,杭州和中國臺灣不能實現通航。骨髓的保質期只有24小時,而且需要不停晃動,才能保持骨髓的新鮮。李博士帶著剛剛抽取的骨髓,先坐飛機到香港,再轉機到杭州,一路上李博士不斷搖晃著手中裝有骨髓的瓶子,經過了十幾個小時的奔波,終于趕到了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4、 結果,小錢得救了。大家感覺怎么樣?(高興、感動)那就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動和喜悅之情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5、故事講到這兒,誰能說說什么叫生命橋?(指名說,師總結:祖國寶島臺灣和祖國大陸雖被中國臺灣海峽所隔,但是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是無法割斷的,這種血脈親情就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座用心架起的生命橋一定會永遠屹立在兩岸同胞的心中;這種血脈親情是生命的火種,必將愈燃愈烈,經久不息,世代相傳。)帶著這種感情一起再來齊讀課題。

  三、想象拓展、啟迪心靈:

  故事就講到這兒,小錢得救了,是海峽另一端骨肉同胞給了他新生;蛟S小錢和這位臺灣同胞永遠都無法見面。但是請你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錢和這位中國臺灣青年見面了,會是怎樣的情景?請同學們課下寫一寫。

  四、板書設計: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親情

  杭州 骨髓  中國臺灣

  小錢  年輕人

  (杭州與中國臺灣之間用弧線連接)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篇7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感受生命的珍貴和愛心的無價。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地震的圖片、課文片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當地震發生時,如果你正在震區,你會怎么做呢?1999年9月21日,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中國臺灣地區,它給中國臺灣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展示圖畫。9月22日,余震繼續發生,大地仍在搖晃,然而,在中國臺灣花蓮慈濟醫院里卻靜靜地躺著一個健康的青年,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第22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學生自由讀課文,力求讀正確、讀通順。

  2、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跨越海峽連接的是哪兩端,又連接著誰?(板書:中國臺灣 杭州    中國臺灣青年     小錢)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小錢患了白血病,一位中國臺灣青年冒著生命危險為他捐獻了骨髓,最后小錢得救了。)

  三、再讀,深入中心。

  1、中國臺灣青年和小錢是親人還是朋友?他們認識嗎?兩個素不相識的年輕人因為什么而聯系在一起了呢?(白血病、骨髓……)

  2、健康的中國臺灣青年與患了白血病的小錢現在都靜靜地躺在病床上,請同學們仔細讀讀課文,想想他們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的靜是不是一樣的?

  3、探討。 

  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⑴ 過渡:

  聽你們讀著這些感人的句子,我們大家的眼前仿佛也浮現出了這感人的一幕幕。其中,有這樣一個畫面顯得特別的清晰,讓我們把目光定格在這個畫面上。出示:那位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句子中那位青年指的是──中國臺灣青年。他是在什么情況下躺在病床上的?

  ⑵ 出示:

  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佟∽x,再讀。

  ② 此時此刻是什么時刻?咱們認認真真地去讀課文的3、4、5自然段。哪些句子觸動了你的心,去讀,去體會。

  課件出示:

  (  ),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恰〗涣鳎

  讀出相關的句子或段落。

  (第一層:在怎樣危險的情況下。)

 、佟〈蟮厝栽谟嗾鹬袚u晃……讀出文中的句子: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中國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學生讀)(大家都找到這個句子,一起讀。)(我們來看:出示地震錄像)面對地震,你想說什么──(帶著剛才的畫面,剛才的體會再讀這個句子)(老師接,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可能會發生什么危險?)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讀)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② 青年不清楚自己的家人是否平安的情況下……句子:(學生讀)(老師接)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他靜靜地(板書)躺在病床上,心中有多少的牽掛!他牽掛著什么?(家人是否平安?)

  在這場地震中,也許他的家人會怎樣?也許……也許……

  而此時,他心中縱有千般掛念,萬般擔心,他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⑷ 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襲來的情況下……(讀第5自然段)(學生讀)(老師接)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⑸ 你們說,他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又在忍受著多少的痛苦:

 、佟∑つw針刺:

  讀句子,這是在忍受肉體上的痛苦;

 、凇〖胰耸欠癜部瞪胁恢,這是在忍受內心的煎熬;

 、邸∽约旱纳踩貌坏奖U希嗾鹬须S時都有可能發生意外。

 、省。ǖ诙䦟樱簽槭裁?)但是,這一切的痛苦、這一切的煎熬都阻止不了他捐獻骨髓的勇氣和決心。這究竟是為了什么?

  ⑺ 為了小錢;用課文中的一句話說:“……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出示:齊讀,范讀,再齊讀。

  鏡頭推向大陸,感受小錢生命的垂危和對骨髓的迫切需求:

 、拧≡谥袊_灣青年的心里,他把海峽彼岸的小錢深深地牽掛,F在,就讓我們的心貼著中國臺灣青年的心,把目光移向大陸,去看看小錢。

  出示:  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板書:靜靜地

  ⑵ 他為什么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去讀讀課文的1、2兩個自然段,哪些句子在這個瞬間觸動了你的心?

  ⑶ 交流:

  出示句一: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佟∧銇碜x,你來讀,齊讀。

  ② 讀著這樣一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個怎樣的畫面?

 、邸‖F在,你再去讀讀這句話。

 。ㄈ缬斜匾蹲x、齊讀。)

  ④ 面對著這樣一段文字,你想說些什么?

 、取⊥卣梗

  是啊,小錢才剛滿18歲,出示:如果不是嚴重的白血病,18歲的生命就像……(初升的太陽、草原上奔馳的駿馬、藍天上飛翔的雄鷹、山間快樂奔流的小溪水……)而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學生接讀)生命就象……唯有(引讀:骨髓移植)……才能(引讀: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唯有(引讀:骨髓移植)……才能(引讀: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伞∪欢,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

  容易嗎?不容易!課文是怎么寫的?(十萬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個)(作者用可能這個詞告訴我們,有時候十萬人里也不一定能找到一個有適合的骨髓的人。多么精確的用詞寫出了多么殘酷的事實啊。

 、省≡跉埧岬氖聦嵜媲埃x: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⑺ 此時,對于小錢來說,誰,就成了他生命之花得以綻放的十萬分之一的可能?(中國臺灣青年。┈F在,只有誰才能救得了小錢了?(中國臺灣青年。

 、獭≌埬阌蒙“唯有……才能……”來說說這件事:

 、佟∥ㄓ兄袊_灣青年才能救小錢。

 。芟笳n文那樣,把句子說得生動感人嗎?)

 、凇∥ㄓ兄袊_灣青年,才能使小錢的生命之花得以綻放。

 、汀∥ㄓ兄袊_灣青年,才能使小錢的生命之花沐浴在陽光下;唯有中國臺灣青年,才能使小錢享受到生命的陽光;唯有中國臺灣青年,才能使小錢的揚起生命的風帆。

  3、焦點聚合:

  ⑴ 你們說的,你們想的,海峽彼岸的那位中國臺灣青年他都知道。所以,忍受著肉體和心靈的雙重煎熬:(出示)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啤〈藭r此刻,你從“靜靜地”一詞中又體會到了什么呢?

 。ㄖ袊_灣青年的不容易、偉大、無私的愛……)

  ⑶ 是的。正因為這一切,正因為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李博士風塵仆仆地帶著骨髓趕到杭州,連夜地為小錢做了移植手術。

  ⑷ 你們看──    。ǔ鍪咀詈笠粋自然段。)

  ⑸ 齊讀。

  四、結課,沉淀下的是愛

  結束語: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板書)為小錢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畫橋)。這座生命橋跨越了海峽、跨越了生死、跨越了心靈,在我們的心中沉淀下一個字,愛!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積累詞匯。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感受生命的珍貴和愛心的無價。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準備

  李博士相關資料、照片。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切入課文內容,指導朗讀,理解感悟

  1.《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發生在杭州和中國臺灣花蓮之間的故事。因為真實,因為就在我們身邊,我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格外感動,我想你們也一樣。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個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動著我們。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小組交流:給小組內同學讀一讀特別令你感動的句子和段落。

  4.全班交流。(交流令你感動的句子以及感動的原因)

  范例:

 。1)最后一段。朗讀:“小錢得救了……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ǜ袆拥脑蚴切″X得救了。這是一個美好的結果,患有嚴重白血病的小錢最終得救了,很多人在這樣的時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淚,這是一種感動)

  (2)第五段。朗讀:“針頭向皮膚刺去……經過一次又一次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這段中有一個詞語“突如其來”,你們怎樣理解?

 。òl生很突然。余震的大小事先也不知道,可能很小,也可能很大。在突如其來的余震中,還要進行手術,真是令人感動)

 。3)第二段。朗讀:“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終于在中國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小錢只有18歲,就患了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難醫治;骨髓很難找,終于找到了,真讓人高興。)

  小錢患的是白血病,他的“生命就像即將枯萎的花苞,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花朵綻放。”

 。4)第四段。朗讀:“在這場災難中……期待著他的骨髓。”

  (這位青年無法顧及家人的安危捐獻骨髓,因為他知道——拯救生命更重要。給予是快樂的!很令人感動。)

  四、深入閱讀文本,整合資源,深刻體會

  1. 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最后,生命在人們無私的給予中復活了,生命之花在人們的愛和奉獻中重新綻放了。小錢得救了,他的身體會慢慢康復,他蒼白的臉會慢慢紅潤起來,他的心中一定會充滿了感激。你想他會感激誰呢?讀讀課文,設身處地地想一想。

  2.學生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3.全班交流。

 。1)感謝為他捐獻骨髓的那位中國臺灣青年。

  (小錢患的是嚴重的白血病,目前,最有效的醫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很多人對捐獻骨髓懷有恐懼心理,害怕會影響自己的健康,其實目前還沒有發現捐獻骨髓對人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但是即使是這樣,也有很多人沒有捐獻骨髓的意愿。而這位中國臺灣青年是一位志愿捐獻骨髓的先行者,小錢應該感謝他,我們也應該感謝他!余震有大有小,房屋隨時都可能倒下來,生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他卻冒著生命危險捐獻骨髓,并且當時無法顧及親人的安危。)

  引導學生進行想象:

  又一次余震發生了,大地開始顫抖,房屋開始搖晃,窗戶上的玻璃啪地掉下來了,身體下的病床吱吱作響……但是,這個青年人仍躺在病床上。這需要多大的勇氣,需要多大的決心。

  有感情地朗讀第4、5自然段,讀出自己內心的感動。

  在大地震過后,在劇烈的余震中,冒著生命危險,為海峽另一邊的小錢捐獻骨髓,用自己的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2)感謝李博士。

 。ɡ畈┦棵爸kU從中國臺灣青年身上抽取骨髓,并一路奔波送到杭州,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ㄟ@位李博士就是中國臺灣的骨髓移植專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樣令人尊敬。他主持創辦了中國臺灣慈濟骨髓捐獻中心,救助了眾多的白血病患者。他已經上百次攜帶著臺灣同胞捐獻的骨髓來到大陸。讓我們記住這位可敬的老人!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

  深情地朗讀第5自然段。

 。ㄓ捎跉v史和政治的原因,中國臺灣和大陸現在還沒有直接通航,中國臺灣當局不允許飛機直接飛到大陸,只能到香港中轉。盡管中國臺灣和大陸之間隔著一條海峽,還有很多人為的阻隔,但還是不能阻隔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兩岸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理解“奔波”,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4.想象拓展,啟迪心靈

  (根據國際上骨髓捐助的有關規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內是不能見面也不能知道對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我們來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國臺灣青年相遇了,會是怎樣的場景?

  五、總結全文內容,點明主題,深化印象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人需要我們去幫助,也許僅僅是一句溫暖的話,或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但是,卻能給別人很大的鼓勵和幫助,也會給我們自己帶來很大的快樂,因為給予是快樂的!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篇9

  一、導入新課

  師:孩子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二十二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整體感知了課文,現在,我們再次走進這個真實的故事。請大家回憶一下,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1:中國臺灣青年為杭州的小錢捐骨髓。

  生2:杭州的小錢得了白血病,中國臺灣青年冒著生命危險為他捐獻骨髓。

  師:說得很完整,看來你上節課聽講很認真。

  師板書:杭州  中國臺灣

  二、通讀全文,自讀自悟

  師:孩子們,讓我們穿越時光隧道,回到那個令人難忘的日子——1999年9月22日。這一天,陽光灑滿了美麗的杭州市,桂樹還沒有開花,晨風中已經飄來甜絲絲的香氣?伤,杭州青年小錢,卻只能靜靜地躺在病床上。而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是挽救小錢生命的唯一途徑。那抽取骨髓的過程又是怎樣的呢?請大家快速讀一下課文,看看文章的哪幾個自然段直接描寫了抽取骨髓的過程?

  學生讀書。

  師:誰來說一說,文章的哪幾個自然段直接描寫了抽取骨髓的過程?

  生:3——5自然段。

  師:你找得真準!孩子們,對于感人至深的文字,我們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尤其是那些令我們心中一動的文字,我們最好畫下來。現在就請同學們認認真真地讀讀這三個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最使你感動的句子,用心體會,等會我們一起交流。

 。ㄉx課文3——5自然段)(教師提示:不動筆墨不讀書)

  師:好,同學們讀得差不多了。剛才大家讀書時專注的神情,讓老師很感動。誰愿意第一個來交流?

  生1:在這場災難中,病床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師:你能說說讓你感動的理由嗎?

  生1:因為青年在不知道家人安危的情況下,心里卻只想著小錢在等待著他的骨髓救命!

  師:是啊!多么讓人感動啊!誰繼續讀?

  生2: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師:能說說這句話哪兒觸動了你的心嗎?

  生2:此時,余震還在發生,但他們為了挽救小錢的生命卻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全,所以我很感動。

  師:說得多好哇!

  點評:開講,猶如文章的“鳳頭”,小巧玲瓏,它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安定學生的情緒,誘發學生與課文學習相應的感情,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帶著強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進入學習的情境中。再者,設置的兩次自由讀文,有目標,有梯度,讓學生和文本的接觸顯得充實而有效。                          

  二、精讀語段,悟情悟法

  師:剛才同學們談得都不錯,現在請你認真默讀這三個自然段,做老師發給你的練習題,能做得更好嗎?

  生:能!

  (學生做練習)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練習題:

  請認真閱讀文章的第三——五自然段,完成練習題。

  1、 聯系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思考:

  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仍”的意思是          , 此刻,李博士在                          ;此刻,那位中國臺灣青年正                         。從他們的表現我們可以看出                    。

  2、 聯系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思考:

 、、此時此刻,發生了什么意外?(把有關的句子用——畫出來。)這說明了什么?                             

  此時此刻,怎樣做才是安全的?(把有關的句子用……畫出來。)                                

  ⑵、此時此刻,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中國臺灣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沉著”可以換成        ,從“沉著”、“靜靜地”我們可以體會出                    。

  ⑶、“一次又一次”、“終于”說明了                    。

  想一想,從中國臺灣青年的身軀里流出的僅僅是骨髓嗎?               

  還有什么呢?                      

  點評:練習設計出彩。抓住文章的中心內容,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把握重點。教師緊緊抓住文本中的關鍵詞,“此刻”和“此時此刻”,使學生從文本出發,深刻體會句子的含義,以及作品所表達的含義。語文教學就應該這樣扎扎實實,從關鍵詞語出發,使教學落到實處。新教材的教學,如何把課堂交給學生呢?關鍵是授予學生一些學習的方法,幫助他們分析教材,學會把握重點。

  三、全班交流,深化提高

  師:同學們都做完了嗎?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úシ诺卣痄浵瘢,看,這就是發生在中國臺灣的里氏7.3級的大地震。(畫面定格地震慘狀圖片)看到錄像,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生1:地震太可怕了!

  生2:好恐怖呀!

  點評:恰到好處地通過錄像資料“中國臺灣地震”,幫助學生了解中國臺灣青年是忍受著如何大的痛楚和冒著隨時的生命危險,入情入境地幫助學生體會到海峽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

 。ǔ鍪揪毩暤谝活})

  師:是啊,多么可怕的大地震。大地震過后,余震不斷。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仍”是什么意思?

  生:仍是還、繼續的意思。

  師:回答非常準確!但此刻,李博士在干什么呢?

  生: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進手術室。

  師:那中國臺灣青年此刻在干什么呢?

  生:那位中國臺灣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待李博士來抽取骨髓。

  師:從他們的表現中你可以體會出什么呢?

  生1:他們在冒著生命危險抽骨髓。

  生2:他們不怕危險。

  師:是啊,為了挽救小錢的生命,他們不怕危險。

  課件出示第二題

  師:那此時此刻,發生了什么意外呢?

  生: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師:突如其來是什么意思呢?

  生:事情發生得很突然。

  生:余震突然就來了!

  師: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又一次余震來了。大地開始顫抖,房屋開始搖晃,窗戶上的玻璃“啪”地掉下來了。那此時此刻,怎樣做才比較安全呢?

  生:跑到空曠的地方。

  師:但此時此刻,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師:沉著在這兒可以換成一個什么詞呢?誰來說?

  生:可以換成鎮定!

  師:孩子們,從“沉著地”、“靜靜地”我們可以體會出什么呢?

  生1:他們不怕危險。

  生2:為了就小錢,他們不惜付出生命。

  ……

  師:是啊,此時此刻,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心里想得更多的是挽救小錢的生命。救助小錢生命的力量已經使他們顧不上考慮自己生命的安危。這需要多大的勇氣,需要多大的決心!孩子們,這就是海峽兩岸心連心,不是親人勝親人。

  出示: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師:讓我們帶著崇敬之情再來讀讀這句話。

 。▽W生讀句子)(教師提示重讀“沉著地”、“靜靜地”)

  師:從“一次又一次”、“終于”可以讀出什么?

  生:抽取骨髓很不容易!

  師:說得真好!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努力,針頭一次又一次地脫落,他們也就一次又一次地面臨危險。他們是豁出性命去挽救小錢。孩子,們,此時此刻,從中國臺灣青年的身軀里流出的還僅僅是骨髓嗎?

  生:不是!

  師:那還有什么呢?

  生1:還有愛心!

  生2:親情!

  生3:希望!

  生4:祝福!

  師:是啊,多么崇高的品質!在病魔面前,愛心戰勝了一切;時間面前,責任心戰勝了一切。于是——

  課件出示: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學生接讀)

  師:骨髓抽出來容易嗎?通過你的朗讀把這種不容易讀出來!

 。ㄉx這句話。)

  師:骨髓抽出來高興嗎?

  生:高興!

  師:那帶進你的高興再讀這句話。

 。ㄉ僮x這句話。)

  師:同學們,這就是深深的愛,這就是濃濃的情,這就是無私的奉獻!請孩子們再輕聲讀一讀課文的3——5自然段。

  師:抽完了骨髓,李博士又帶著這生命的火種開始了奔波。他從花蓮到臺北,從臺北赴香港,再從香港轉機到杭州,連續工作了近二十個小時。但縱然有重重困難,也無法阻隔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此刻,老師從你的臉上看到了“感動”二字。那么,就讓我們把我們的全部感動融入到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間吧!

  學生齊讀第六段。

  師: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最后,生命在人們無私的給予中復活了,生命之花在人們的愛和奉獻中重新綻放了。小錢得救了!這讓我們提著的那顆心平靜了下來。我們為文章美好的結局而感動。讓我們和作者一起用文章的最后一個自然段傾吐我們的心聲吧!

  (出示最后一段,齊讀)

  師:文章學到這,讓我們再一次回頭細細品味文章的題目——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在你的心中,這還是一座普通的橋嗎?從你的眼神中,我看出你有更深的體會。

  課件出示:這是一座用          架設的生命橋。

  生1:這是一座用愛心架設的生命橋。

  生2:這是一座用親情架設的生命橋。

  師板書:愛心、血脈親情

  師:這是一座愛心橋,是一座親情橋,更是一座神圣的橋。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再讀一遍課題。(學生讀課題。)讓我們懷著感恩的心讀課題。▽W生讀課題。)讓我們再用無私的愛讀課題。(學生讀課題。)

 。ㄅ錁贰陡卸鞯男摹罚n件出示:一年以后的一天早晨,陽光依舊灑滿了美麗的杭州市,桂樹已經開花,晨風中飄來甜絲絲的香氣。小錢和那位中國臺灣青年相遇了,他們會說些什么?(教師深情誦讀)

  生1:謝謝你救了我的生命,讓我從絕望中看到了希望。

  生2:謝謝你把我從生死線上救了回來。

  生3:我實在是太感謝你了,你是我的再生父母,以前我是一朵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現在,你讓我綻放了。

  師:孩子們,感謝的話是說不盡的,最好的感謝就是好好活下去!

  五、抄寫生字,拓展延伸

  1、知道寫襲、暫,學生抄寫兩遍。

  2、師:這豈止是一個故事,這簡直就是一首生命的贊歌,一首愛的詩篇。把我們的感受融進去讀。(出示詩的形式,并播放音樂)

  小錢得救了,

  這朵生命之花又重新綻放了。

  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也許——小錢和這位中國臺灣青年永遠不會見面

  但是在人們看來,這并不重要,

  因為——兩岸同胞的心是連在一起的。

  那血脈親情

  如同生命的火種,

  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傳下去……

  點評:老師飽含激情,傾情的投入,充分發揮了教師語言講解的作用。慷慨的陳詞,入情的傾訴,昂揚的抒發,孕育了一個激情燃燒的課堂,學生漸入其境,深入其境,師生情感共鳴,心靈共振,同時也體現了語文學科特有的人文性。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篇10

  感受血脈親情喚起學生愛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銅鼓一小:邱卓爾

  一、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生字新詞,并積累詞語。

  2、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二、教學重點: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理解中國臺灣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質,以及海峽兩岸同胞之間的骨肉親情。

  三、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四、教學準備:課件、相關資料

  五、教學課時: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點擊課件,出示畫面:病床上,靜靜地躺著一位年青人)

  師導:同學們,有一位18歲的杭州青年,不幸得了嚴重的白血病,眼看這朵含苞欲放的生命之花就要枯萎了。這位身處絕境的杭州青年,命運會怎樣呢?真讓人揪心啊。

  同學們聽到這個令人心酸的消息,你會怎樣幫助他呢?(學生發言)

  同學們,你們都是好樣的,從小就知道關心別人,幫助別人,我非常愿意代表杭州青年謝謝你們。這位杭州青年的病情,不僅牽動著你們的心,也牽動著千千萬萬人的心,還牽動著臺灣同胞的心。1999年9月22日,一場跨越海峽、拯救生命的行動開始了。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一天,走進這個真實而又感人的故事里。板書課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學生讀題)

  設計意圖:通過看熒屏上的病人,設置懸念,導出問題,喚起學生的愛心,把學生的情感帶進課文故事的情景中,使學生的情緒一開始就處在最佳狀態。

  二、初讀,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流利。學習并掌握本課生字,畫出新詞。

  2、檢查反饋:

 。1)字詞

  涓涓跨越里氏骨髓奔波

  突如其來談何容易幾經周折步履匆匆血脈親情

 。2)課文

  ①指名分段讀課文

  ②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板書:杭州小錢,骨髓,中國臺灣青年)

  設計意圖: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對課文有個整體的認識,然后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為全文學習作好鋪墊。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三、細讀,體會小錢的幸運

  1、過渡:這位杭州青年的病情怎樣呢?你是從哪些句子中知道的?

  點擊出示句子:“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這位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枯萎的花苞,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花朵綻放。”

  2、指導朗讀。

  師:讀了這句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師:含苞的花朵,生機勃勃,充滿了生命力,也充滿著希望,小錢這個18歲的年輕人,生命就像含苞的花朵,但是還沒開放就要枯萎了,我們覺得可憐,同時也感到惋惜,誰能讀出這種感受來?(指名讀)

  3、導讀:白血病就是血癌,得了這種病,真的就沒有一線希望了嗎?(生讀“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花朵綻放。”)你怎樣理解這句話呢?

  4、師:這一句道出了移植骨髓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容易嗎?請大家讀這幾句話。(點擊)

  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如果沒有血緣關系,常常要在成千上萬甚至幾十萬人中才能找到一個合適的骨髓捐獻者。小錢是星云的,幾經周折,終于在中國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①“談何容易”你是怎樣理解的?

 、谠趺磦不容易呢?

 、勰膫詞說明了不容易。(幾經周折)你怎樣理解這個詞呢?可能去過哪里找?終于在哪里找到了這樣的人。課件出示地圖:杭州——中國臺灣

 、芾首x句子,讀出這種不容易。

  設計意圖:從文中的關鍵語句入手,引導學生品讀,在讀中理解句子所表達的內容以及思想感情,讓學生了解移植骨髓對小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也讓學生懂得尋找骨髓的艱難,從而知道小錢尋找到了骨髓是非常幸運的。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小錢得了白血病是不幸的,然而在中國臺灣找到了適合于他移植的骨髓又是幸運的。

  此時的他正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等待著可以挽救他生命的骨髓。就在同一時刻,臺灣同胞正在為小錢的生命努力著。下一節課,讓我們跨越中國臺灣海峽到那邊去感受真情。

  五、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上節課在杭州醫院了解了小錢的病情,也為小錢找到了骨髓而感到高興。下面讓我們跨越海峽一同來到中國臺灣花蓮慈濟醫院來親眼目睹那一幕幕感人的場面吧!

  二、精讀,感悟真情

  1、過渡: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3—6自然段,把令你感動的語句畫下來,讀讀,想想為什么令你感動。

  2、學生默讀課文第3—6自然段。

  3、集體交流感動的語句,教師引導進一步探究。(隨學生的交流而進行學習)

  預設⑴(學生導出第三自然段)

  “在同一時刻,海峽彼岸的中國臺灣花蓮慈濟醫院,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進手術室。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著他來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場7.3級、傷亡上萬人的大地震襲擊了當地。”

 、“同一時刻”是什么時間?

 、“步履匆匆”說明了什么?

 、勰銥槭裁炊袆幽?

 、苡^看地震錄像(點擊課件)

  ⑤同學們,看了錄像后,有什么想法?

  地震還未結束,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你會怎樣做?可是李博士和那位中國臺灣青年卻要做抽取骨髓的手術,難道不令人感動嗎?下面我們就帶著這種感動讀一讀這段話。

  預設⑵(學生導出第四自然段)

  “在這場災難中,病床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賻煂ёx:地震還未結束,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你會怎樣做?這位中國臺灣青年卻冒著生命危險,仍要做抽取骨髓的手術,是因為他知道→(生讀)“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為青年還滿懷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家人是否平安他不清楚,是他不擔心、不掛念嗎?(不是)是因為→(生讀)“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為青年還滿懷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心靈的煎熬,他勇敢的承受著,因為他知道→(生讀)“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為青年還滿懷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谀銥槭裁锤袆幽?

 、蹘煟菏前。谒男睦镏挥幸粋念頭,就是→(生答)要拯救這個白血病者——小錢。

 、芩皇怯H人,勝似親人,為了救小錢,顧不了自己,也顧不了家人,同學們,在你的心目中這位中國臺灣青年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板書:愛心)

  因為有一顆愛心,什么困難都能克服,真的讓人感動。

  預設⑶、(學生導出第五自然段)

  “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經過一次又一次努力,引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僖龑W生說出令你感動的句子。

 、诔鍪揪渥,說說你為什么感動。

  “突如其來”是什么意思?什么是“余震”呢?余震是大地震后的震動,有大有小,無法預料。房屋隨時都有可能倒塌,生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他們害怕了嗎?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出示句子。具體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蹘煂В核麄儾煌丝s,不放棄,是因為他們知道,白血病患者在進行骨髓移植前,要服用大量的藥物,殺死體內的癌細胞,同時出會破壞身體的抵抗能力,生命處在生死的邊緣,如果不在規定的時間內移植骨髓,后果不堪設想。移植骨髓就是和時間賽跑,和時間爭奪生命。

 、軒熢賹В鹤屛覀兿胂笠幌,又一次余震發生了,大地開始顫抖,房屋開始搖晃,窗戶上的玻璃啪啪掉落,身體下的病床吱吱作響……但是,李博士→(生接讀)(仍沉著地站在病床前),那位青年→(生接讀)(他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墒轻橆^又一次脫落,等到余震慢慢暫停下來,針頭又一次刺進肌膚,他們就這樣→(生接讀)(經過一次又一次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中國臺灣青年骨髓的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這需要多大的勇氣,需要多大的決心呀!怎能不使人感動呢?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動來讀讀這句話吧。

  ⑤練說:看見骨髓涓涓流出,你仿佛看見了什么?(點擊課件)

  我仿佛看見這外18歲的年輕人,生命就像。

  預設(4)(學生導出第六自然段)

  “李博士帶著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務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僦该f說自己的感動。

  ②師導“李博士”這個人物在文中出現了幾次?哪三次?文中花費的筆墨并不多,但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突出了人物的精神風貌。他的付出也不亞于這位捐獻骨髓的年輕人,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位“李博士”吧。c擊課件介紹)你覺得李博士是個怎樣的人呢?

  ③自由讀讀這段話,看看你能從這段話中獲取什么信息,或有什么質疑嗎?

  中國臺灣和杭州很近,為什么要十幾個小時才能到達呢?

  課件出示地圖:中國臺灣——香港——杭州——醫院

 、苄〗Y:由于歷史和政治的原因,中國臺灣和大陸還沒有直接接通航,中國臺灣當局不允許飛機直接飛到大陸,只有到香港中轉。這樣時間就長了。我們來看一看李博士這天中的時間表(點擊課件)他廢寢忘食不辭辛勞盡職盡責用精湛的醫術為骨髓配型,骨髓移植作出了巨大貢獻。讓我們永遠尊敬這位老人,記住這位老人。

  設計意圖:在精讀課文的過程中,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感悟,圍繞課文說出令自己感動的地方,品讀相關的語句,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感悟句子所流露的思想感情以及人物的高貴品質。

  三、感悟,升華主題

  1、師導:盡管中國臺灣和大陸之間隔著一條海峽,還有很多人為的阻隔,但還是不能阻隔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兩岸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生讀課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讓我們一起深情地朗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2、學生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3、引導學生討論:“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板書:血脈親情)

  4、小結:小錢得救了,這是一個美麗的結果,這凝結了臺灣同胞的愛心還凝結了中國臺灣和大陸同胞的血脈親情。我們盼望中國臺灣早日回歸祖國,中國臺灣人民早日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因為兩岸同胞的心早已連在一起了,我們堅信→(點擊出現最后一句話)(學生讀)“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兩岸同胞用愛心,用血脈親情架起的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定會永遠屹立在我們華夏兒女的心中。

  5、練習說話:此時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很多話想說,請選擇一個對象說一說。(小錢、李博士、中國臺灣青年)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生命橋”的含義,體會兩岸同胞那種血濃于水的親情。通過說話練習,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6、拓展,延伸主題

  1、師導:是啊,我們要感謝他們。下面我們看一組資料,點擊課件。

 、僮砸痪啪牌吣晁脑碌浇駷橹,臺灣同胞捐贈骨髓,已達八十六例。

  ②去年7月20日,開通了海峽兩岸骨髓庫業務合作與交流的綠色通道,結束了以往只是中國臺灣慈濟骨髓庫單方面向大陸白血病患者提供造血干細胞的局面。今年3月18日,中華骨髓庫向中國臺灣提供了第4例造血干細胞。

 、壑腥A骨髓庫現庫容造血干細胞已達77萬多人份。

  ④中華骨髓庫,目前向國境外血液病患者提供造血干細胞34例。

  師說:這些資料又一次表明,海峽兩岸同祖同根,血脈相連的真諦,演繹著兩岸人民都是炎黃子孫,血濃于水的親情。

  2、小結:目前,我國的白血病患者,需要有更多的人像中國臺灣青年那樣志愿捐獻骨髓。籃球明星姚明你就是志愿大使(點擊課件)“姚明抽取造血干細胞勉力青少年欲投身公益事業”。

  讓我們以姚明為榜樣,以志愿投入公益事業的人為榜樣,為社會,為人類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課件出示)“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得美麗可愛。”

  設計意圖:通過這些資料的展示,讓學生懂得中國臺灣和大陸兩岸同胞的愛心和血脈親情是不可分割的。同時喚起的學生愛心,激勵學生為社會多做有益的事情。

  五、板書設計:19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愛心血脈親情

  大陸臺灣

  骨髓

  小錢青年

  六、教學反思

  《新課標》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只有讓學生親自去接觸文本,和文中人物進行心靈溝通,才能獲得深層次的理解和感受。我給學生搭建自主閱讀感悟的平臺,讓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在對話中感悟血脈親情。

  1、創設自我感悟的空間,落實文本的語言文字訓練。

  本課的設計我把大量的時間都給了學生,在必要時給予啟發或點拔。我主要抓住“感動”這條線,引領學生潛心會文,劃下最受感動的地方寫感受;提供品析句子的多重感悟法,讓學生自主選擇從多角度悟讀,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味、誦讀,探究人物內心活動,體會跨越海峽生命橋的真正含義。這樣既落實聽說讀寫能力訓練又突破本文教學的重難點。

  2、做好課程資源開發,拓寬文本向外延伸。

  面對這篇距離學生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比較遙遠的課文,如何引導學生深入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呢?在教學中,我運用了cai課件輔助手段和相關資料進行教學,讓學生體會手術危情和感受護送骨髓的辛勞之后,也真正體會到了海峽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

  3、以說促思,發散思維,感悟人間真情。

  教學中,我設計了幾處說話練習,如“看見骨髓涓涓流出,你仿佛看見了什么?”“此時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很多話想說,請選擇一個對象說一說。”等,并注意了讀說結合,使學生在深刻感受了課文情感之后,抒發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這既是對文本內容的延伸,又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自我表現的舞臺。最后的結束語,更是引發了學生對愛的思考,對人間真情的渴望。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篇11

  【教材解讀】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課文先后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床上,躺著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著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中國臺灣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險中抽取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做著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為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設計理念】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的含義。為了落實重難點我在設計中在力圖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深入課文抓住課文關鍵的詞句進行體會,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新詞的含義,同時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朗讀。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兩岸骨肉同胞的血脈親情,感受生命的珍貴和愛心的無價。

  2、正確、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課件,收集有關的資料。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給予是快樂的!

  師:上課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小小的測試,通過測試我想知道我們班哪個孩子最聰明,哪個孩子最可愛。大家看大屏幕,上面有三棵蘋果樹,第一棵樹上結了80個蘋果,第二棵樹上結了100個蘋果,第三棵樹上結了150個蘋果,F在你來到了蘋果樹下,要和你的對手比賽誰摘的蘋果多,我們假設你們采摘的速度一樣快,你先摘哪一個樹上的蘋果?

 。▽W生談怎么摘,就知比賽結果。)

  師:比賽結果出來了,我們找到了最聰明的孩子。所以在比賽中不僅要有取勝的強烈欲望,還要有正確的方法和策略,競爭是要講究策略的,決不能想當然的蠻干。

  師:還想不想再來一題?再來,請看題──還是這樣三棵蘋果樹,你又來到了蘋果樹下,你的對手也是一個孩子,已經幾天沒有吃飯了,很餓很餓。你和他比賽誰摘的蘋果多,你先摘哪一個樹上的蘋果?

 。ㄉ劇#

  師小結:看來,你們不僅很聰明,還有一個很善良很可愛,有一顆樂于付出,樂于給予的心。那么,假如你需要給于別人的不是蘋果,而是你的鮮血你的骨髓你還能做到嗎?如果不僅是鮮血和骨髓,還有生命,你還能做到嗎?好!上課!

  一、揭題導入,初談感受

  讀題目,初步談談對題目的理解。

 。私鈱W生是否理解海峽,海峽兩岸和生命橋,解決對于海峽的理解。)

  二、初讀課文,說說大意

  過渡語:《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是一個發生在杭州與中國臺灣之間的真實的故事。因為真實我們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會格外感動。讓我們來讀讀這個故事,看看到底是一件怎樣的事在感動著我們?

  要求:放聲讀課文,把生字詞讀準,把課文讀通,并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1、生自由讀課文。

  2、初讀檢查:

  a組:凋零、含苞、綻放。讀通相關句子。理解三個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凋零:(草木)凋謝了,這是用來形容小錢生命即將走到盡頭。)

 。ê夯ǘ涔ò磳㈤_放。就在生命力是最旺盛的時候小錢的生命卻遭受到了死神的威脅。)

 。ň`放:花朵盛開,這里是比喻讓讓小錢重新獲得健康,恢復生命力。)

  b組:談何容易。理解詞義,把相關句子讀通順。

 。ㄕ労稳菀祝菏羌懿蝗菀椎氖,相當困難。)

  c組:輾轉。注意讀音,引導學生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

 。ㄕ罐D:經過許多人的手或經過許多地方。)

  3、誰能來說說課文寫了一件怎樣的事?

  (這里主要是對初讀的檢查,同時通過對詞語的理解,解決第2自然段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當時小錢情況的危急。)

  三、聚焦“感激”,深層理解

  過渡語: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最后生命在人們無私的愛心中復活了,生命之花在人們愛的奉獻中重新綻放了。小錢得救了!同學們此時此刻,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小錢,你會怎么想?

 。A設1感激,預設2感謝那名中國臺灣青年。)

  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交流。

  1、感激點1:中國臺灣青年

  過渡語:師: 但是,小錢感謝那位青年,僅僅是因為他志愿捐獻骨髓嗎?再仔細地讀讀課文,看看還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找出相關的句子劃出來,然后談談你的理解。

  ⑴ 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著他來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中國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

 、佟∽杂烧務劯惺埽

 、凇⊙a充地震的資料,理解襲擊,余震的意思。

 。ㄓ嗾鹨灿幸欢ǖ钠茐牧。)

 、邸闹心愀惺芰艘活w怎樣的心?根據感受朗讀句子。

 、啤≡谶@場災難中,病床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佟〉卣鹬械那嗄臧踩粺o恙,但是他的家人是否平安呢?

 、凇『{的這頭正有個年輕的小伙子正滿懷希望,這是一個怎樣的希望呢?

 、邸‖F在你又看到了一顆怎樣的心呢?用你的感受來讀讀這個句子!

 、恰♂橆^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涍^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佟∧隳荏w會到這無法預計的余震給青年帶來的是什么嗎?

 、凇∶鎸@樣的一位青年,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

  ③ 帶著你的理解來讀好這兩個句子。

 、取煟涸诖蟮卣疬^后,在劇烈的余震中,這位青年不顧親人的安危,冒著生命危險,為海峽另一邊的小錢捐獻骨髓,小錢應該感謝他,我們也應該感謝他,是他用自己的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2、感激點2:李博士

 、拧◇w會會小錢感激李博士的原因:

  過渡句:小錢是不幸的,剛滿18歲就患了嚴重的白血病;小錢又是幸運的,終于在治療期限內找到了適合移植的骨髓,小錢感激為他捐獻骨髓的中國臺灣青年的心情,我們能夠體會,也已經體會到了,那么我們能不能更細心的體會小錢心中的那份感激,他還會感激誰呢?(李博士)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抓住了哪些詞句?

 、佟∽プ。

  步履匆匆、沉著,體會不顧安危,一心救人。

 、凇∽プ。

  奔波、連夜,體會不顧勞累,急人所急。手術艱難,更顯真情。

  ⑵ 單介紹李博士。

  ⑶ 讓我們把對李博士的感激和尊敬融入在深情的朗讀中吧!

  (讀課文第5,6自然段。)

 、取∈前,李博士用他高尚的醫德,用他的愛心為小錢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3、激感點3:兩岸的醫護人員和眾多的好心人

  過渡句:師:我們已經兩次走進小錢的心里,感受到了他心中感激,我們現在還能不能在一次走進他的心里,小錢還會感激誰?

 、拧≡谛″X被確癥為白血病,急需骨髓做移植手術時。

 、啤‘斃畈┦咳〉焦撬璧綖樾″X做移植手術之間。

 。ㄡt護人員、朋友、親人、一些素不相識的人……)

  師:同學們是小錢的父母和朋友給了在病床上的小錢以最大的安慰。當他急需骨髓時新聞媒體給予極大的關注,社會各界為了給小錢找到合適的骨髓而四處奔波,又是醫護人員不眠不休日夜奮戰才將小錢從死亡的邊緣拯救回來。正是因為有這么多的人付出和努力,奇跡才會發生;正是因為海峽兩岸這么多人的愛心才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四、配樂朗讀,激情結尾

  過渡句: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讓一朵即將凋零的生命之花重新綻放,讓兩岸同胞的血脈相融。讓我們一起在音樂聲中深情的朗讀最后一自然段,讓我們在愛心的擁抱下結束今天的課。起──

  【反思】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嘗試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新詞的含義,把學習新詞和理解課文主旨兩者結合了起來。在操作的過程中效果還算是可以的,學生能夠比較扎實地掌握了新詞同時又來學生體會到了小錢當時情況的危急。但是在設計時沒有非常嚴謹地對板塊進行梳理,所以在教學時顯得較為隨意。如果能夠在預設時能更為周全一點,讓板塊的思路再清晰一點,過程的重點在突出一點,可能教學效率會再高一點。

  在整節課中我一直努力去調動學生的情緒,關注學生對于文本的體驗,與學生平等地進行交流。我想如果我對具體環節的預設再充分一點,這樣在課堂上學生的回答會更自如一些。

  可能在最初的設計時我沒有把握好節點的選擇,為了追求課的完整性,導致整節課的容量過滿,使學生對于課文重點部分的理解淺嘗輒止。如果設計為第一課時只要求學生深入理解中國臺灣青年的行為,從中國臺灣青年的身上體會到海峽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骨肉親情的話,學生的學習會更為有效更為扎實。把以“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改為“青年靜靜的躺在病床上……”為主線的話,思路也許會更加清晰。

  另外對于過渡語的設計還欠缺考量,我的語言不夠精練,應當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孩子。

  以上是我對這節個一個簡單的思考。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篇12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橋。課文描寫了同一時間的兩個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床上,躺著生命垂危的小錢,她在靜靜地期待著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中國臺灣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險中抽取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相距雖遠,他們的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些基本閱讀能力:能夠借助文本思考一些問題,并表達自己的觀點;能在自學的基礎上,學習和別人交流自己的看法;初步用讀來表達感受。所以,本節課以讀為主,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在讀中理解詞語,品味句子,感悟文章。同時試圖培養學生探究、合作的能力。

  設計思路:

  1、“以讀為本”。文章感人而生動,適合朗讀訓練。力求通過不同層次、多種形式的朗讀,穩步推進,螺旋上升,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受到情感熏陶。

  2、“自主學習”。構建樂學氛圍,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從題目入手,引生探究目標。瀏覽全文,整體感知。抓住重點語句品味語言文字。以填空和朗讀再次回歸整體,使認知更完整、深刻。擴展練習,培養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熟記本課生字,隨文理解:“談何容易、蒼白、紅潤、幾經輾轉、奔波、突如其來”等詞語。

  2、了解課文內容,理解題目“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中國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及醫護人員一心為他人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濃濃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輔助、課題卡片

  課程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橋”揭題,引導質疑。

  1、學生自由交流曾經見過了怎樣的橋?

  2、出示課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并齊讀。

  3、課題質疑: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已有的生活積累引入新知,從課題產生疑問,然后讓學生帶著這些疑問去學習課文,激起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探究的欲望,引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二、 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各小組同學合作,先自由讀書,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遇到不懂的詞語,小組討論解決,也可以查查字典。還是解決不了的可以請教老師。

  2、檢查學生自學字詞的情況。

 。1)師:(出示生字詞語)對于本課的生字詞,剛才同學們都會讀了,現在我們要進行一個比賽,去掉拼音,你能讀好嗎?在比賽之前,請每組同學選一位代表,組內其他同學先幫助他準備準備。

  (2)各小組開始幫助代表讀熟字詞。

 。3)各小組代表賽讀。

 。ū荣愖x字詞的形式活潑,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賽前要求小組同學幫助參賽代表準備,在準備的過程中,枯燥的學習融入了有趣的游戲。看重的就是學生經歷比賽的過程,著重點就放在了學生準備的過程中,而不是僅僅注重比賽的結果。使學生是真正自主地、輕松地學會知識。)

  3、給本課的生字找找朋友好嗎?

 。ㄗ⒁猓何抑v的“朋友”可以是與這個生字有關的古詩、歇后語、名人名言、諺語等。)

 。S著新課程標準的深入人心,語文作為我們的母語,它的外延正在逐步擴大,建立“大語文”的概念已成為許多教師的共識。我把我們平常所見的“給生字找朋友”的訓練項目作了一些小小變動,把“朋友”的外延擴大為涵蓋古詩、歇后語、名人名言、諺語等等,語文的積累就融入了這些“特殊的朋友”之中。)

  4、引導學生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1)讓學生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回答過程中,師相機板書一些關鍵詞語)

 。2)讓學生根據板書試著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盡量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讓學生感悟學習方法,體現學習的自主性。)

  三、品讀暢談,感情朗讀。

  1、自由默讀課文,找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并在旁邊寫上批注。

  2、師生交流。

 。ㄩ喿x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找出最令自己感動的句子,注重相機而導,順學而教,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力求體現“張揚學生個性,提倡多元感悟”,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深刻理解文本的內涵。)

  四、總結朗讀,拓展延伸。

  1、總結朗讀:指導朗讀課文最后兩句話。

 。ㄩ喿x教學不面面俱到。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的教學采用“以讀代講”的方法,讓學生在讀中感受骨肉親情。)

  2、拓展延伸:

  假設有一天小錢和這位中國臺灣青年見面了,讓學生發揮想象,想想他們會說什么?

 。ㄗ寣W生把語文延伸到課外。)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走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這篇課文跟誰有關系?誰來說?

  2、板書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大陸                 中國臺灣

  二、學習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1、互不相識的幾個人,那是什么把他們聯系在一起,誰想到了?

  2、請同學們去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想想哪句話告訴了你?

  3、學生自由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4、誰想說是什么把他們聯系在一起呢?(愛心)

  請同學們找出這位同學說的這句話,并讀讀這句話(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5、再讀這句話。

  三、學習課文的第3——6自然段。

 。ㄒ唬⿲W習第5自然段

  1、作者是怎樣具體寫他們的愛心的呢?接下來,老師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的第3——6自然段。

  2、出示課件

  3、誰愿意來交流一下,你讀到哪些感動你的詞句?

  4、引出“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這句話全班齊讀。

  5、誰來說說,你是從哪此詞語感受到他們愛心?哪些句子寫到余震來臨呢?誰來讀一讀?

  6、指導朗讀。

  7、理解“突如其來”。

  8、余震突如其來,醫院是什么情景呢?

  9、在這么危險的情況下,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確是怎樣做?誰來讀?

  10、出示課件。

  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附有插圖)

 。1)你覺得這個句子有哪些詞語特別讓你感受到他們的愛心?

  板書:沉著地靜靜地

 。2)學生朗讀

  11、想一想,這種情況下,他們內心會想什么呢?再讀第5自然段。板書—  一次又一次

  12、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過程就是他們一次又一次面對什么的過程?

  板書:冒著危險

  13、出示課件

  14、分角色朗讀。

  15、引出最后一個自然段的一句話“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二)學習第6自然段

  1、把剛才劃出感受他們愛心的句子拿了來交流,引出第6自然段。

  2、這個自然段的哪些詞語讓你覺得特別有愛心。

  板書:奔波

  3、理解“奔波”的意思

  4、出示課件

  5、齊讀第6自然段。

 。ㄈ⿲W習第4自然段

  1、從第4自然段里找到感動自己的詞句呢?板書:不顧家人

  2、出示課件

  3、齊讀第4自然段

  4、由此引出“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四、(1)播放音樂《感恩的心》

 。2)播放音樂《愛的奉獻》

  五、作業

  必做題:摘抄文中感動你的詞句

  選做題:

  1、假如一年后小錢和那位中國臺灣青年相遇了,他們可能說什么呢?請在自己的本子上寫下來。

  2、這個感人的故事使你想起自己經歷過的或聽說過的哪些事呢?你能把它描述下來嗎?

  板書設計: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血脈親情

  沉著地                       冒著危險

  靜靜地           愛心        不顧家人

  一次又一次      

  大陸                  奔波                     中國臺灣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篇13

  設計理念: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六組“人間真情”專題欄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語言樸實自然,敘寫生動具體,情感淳厚感人。教學時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朗讀品味,通過圈點勾劃,品析詞句;圖文結合,想象感悟;以讀促思,以讀悟情,讓學生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美好的感情。

  教學目標:

  1、運用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的方法學習生字詞。

  2、讀懂課文,理解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感受生命的珍貴和愛心的無價,理解課題“跨躍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貴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務人員的奔波勞碌,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具準備:地震場景的錄像片斷

  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o扣課題,醞釀情感

  1、板書“橋”,問:“橋是我們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事物,同學們見過哪些?追問:“生命橋你見過嗎?說說你對生命橋的理解!

  2、教師板書完整課題,再問:課文為什么說是“生命橋”?為什么又說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教師以學生熟知事物“橋”誘發話題,談“橋”,叩問“生命橋”,激發閱讀探究興趣,為走進文本醞釀情感!

 。ǘ└兄笠猓T發情感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課文講述了一個怎樣感人的故事?

  2、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要素概括出主要內容,并相機板書:        (杭州)   骨髓移植      (中國臺灣)

  小錢     余  震    李博士、青年

  〖此環節通過教師范讀,營造課文情感氛圍,在整體感知后,指導學生概括主要內容,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ㄈ┳x悟交流,抒發情感

  感悟場景一:杭州某一醫院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教師指導學法:勾畫自己認為重點的句子,在重點的詞語下加著重號,并說說體會。

  2、抓住重點語句交流

  重點語句一:“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1)指名讀,學生談體會。

  (2)教師聯系生活講述:同學們,在許多詩人筆下都同樣出現過這樣一個詞:生命如花!生命像玫瑰一樣熱烈,像紫丁香一樣繽紛,像丹桂一樣芬芳。瞧我們,健康活潑!朝氣蓬勃!操場上,我們伸展開胳膊腿奔跑、追逐;走廊里,我們展開歌喉,盡情唱上一回……可是現在——(生齊讀此句)

 。3)比較句子:出示落掉“含苞的”一詞的比喻句,生讀、議,體會到生命的可貴,體會小錢在人生花季卻因病魔纏身,生命之花即將凋零的可悲遭遇。

 。4)讓生找出句中“唯有……才……”這一組關聯詞,聯系上下文深刻理解骨髓移植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3、觀看插圖,想象躺在病床上的小錢會想些什么?此刻,你最想對小錢說什么?指導學生分別懷著難過、心痛、惋惜的情感多次朗讀這一重點語句。

  〖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抓住比喻句、重點詞,品詞析句,通過觀圖想象,再入情入境地朗讀,將悟到的情外化于朗讀中,讓情與文水乳交融。〗

  感悟場景二:中國臺灣花蓮慈濟醫院

  教師導語:小錢是幸運的,他找到了適合自己骨髓移植的人,這個人就是遠在中國臺灣的一位不知名的青年。讓我們一起走進中國臺灣花蓮慈濟醫院,走近那位青年,去看看那感人的一幕幕……

  1、學生自由讀3至5自然段,學法同上。

  2、全班交流。(抓住兩個感動點開展對話式閱讀)

  感動點a:冒著生命危險來捐獻(5自然段)

  重點語句二:“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1)播放地震錄像(旁白:這就是大地震發生時的場面!在人們毫無準備中,猝然間,大地轟鳴,山崩地裂,傾刻間高樓大廈摧枯拉朽,人們在驚慌中奔跑著、哭喊著,亂作一團;在恐懼中無助地哭泣、號叫……距統計,這次地震中,死亡人數2735人,傷10002人,房屋倒塌不計其數,無家可歸的達20萬人以上。

 。2)談感想:假如你就在大地震的現場,你會做什么?想象自己在現場的種種表現,體驗地震的恐怖、可怕,想象地震時人們的驚慌和恐懼,

 。3)教師引讀:

  ·大地在余震中搖晃,人們驚慌失措,奔跑著、哭喊著,亂作一團,而此時此刻——學生接著讀: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前,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大地在余震中搖晃,鉆進了防空洞的親人不停地向外張望:我的兒子,我的妻子,我的爸爸媽媽是否安全呢?而此時此刻——學生接著讀: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前,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4)說說從“沉著”“靜靜”兩個詞中感受到什么。

 。5)帶著感受再次誦讀,體會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在危急關頭臨危不懼,為救同胞將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偉大精神。

  過渡:中國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他的內心世界會平靜嗎?課文中哪一處還在直接寫這位青年——引入對重點語句三的學習。

  感動點b: 不顧親人安危來捐獻(4自然段)

  重點語句三:“在這場災難中,病床上的青年沒有受傷……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1)指名讀。

 。2)換位想象:躺在病床上的中國臺灣青年會想些什么,他為什么能如此安然地躺在床上?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苯處熓纠骸八,他的骨髓就是希望,就是大陸同胞生的希望,生的火種!闭垖W生繼續補充說:“他知道……”

  〖在想像與朗讀后,學生繼續以相同句式補白文本,更能深化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讓心靈與文本展開對話。〗

  師問:骨髓抽取成功了嗎?從文中哪里看出來的?引出對重點語句四的學習。

  重點語句四:“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1)指名讀,讀中想象出抽取骨髓的艱辛。

 。2)討論:從中國臺灣青年身軀里流出的難道僅僅是骨髓嗎?從他的身軀里還流出了什么?〖讓學生深度體會中國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對小錢的關愛,體會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親情!

 。3)骨髓移植手術成功進行,還少不了哪些人的共同努力?你最想對文中的哪一人物說上幾句話?齊讀6、7自然段。

  教師總結:大陸和中國臺灣雖然被海峽所隔,但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是無法割斷的,這種血脈親情就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種血脈親情就是生命的火種上,它必將永遠駐守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中,它必將經久不息,世代流傳。(板書:骨肉同胞,愛心救助)

  〖此環節通過多媒體創設情境、設身處地進行設想、教師深情講述等手段,多維度地挖掘文本,再現文本情境,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聲情并茂地讀,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深化情感體驗,使語言、情感、精神三者和諧共振!

 。ㄋ模   重溫課題,升華情感

  1、再讀文題,問:“在你的心中,這還一座普通的橋嗎?”

  2、講述:這豈止是一座橋、一個故事,這簡直就是一首生命的贊歌,一首愛的詩篇,拿起筆,我們一起來記錄下我們的感動吧!

  3、學生寫感言,交流。

  〖重返課題,回歸整體,在開放性的寫感言活動中,由讀到寫,將情感體驗內化、升華,讓課堂蘊意深遠,言盡而意未盡!

  板書設計: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ê贾荩                    (中國臺灣)

  小錢    骨肉同胞 愛心救助    李博士、青年

  凋零、含苞                  沉著     靜靜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篇14

  【預習要求】:

  學生預習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完成練習題。

  1.課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                       

  的故事,這個故事讓人     ,讓人         。

  2.面對一個需要骨髓移植的大陸青年,中國臺灣青年顧不上         

  ,顧不上            ,依然      ,因為他知道                   ;李博士        走進手術室,冒著

  的余震的危險,      地站在手術臺旁,          的努力,終于讓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                 。這時候,他們的心中唯一想著的是          ,而絲毫沒有                 。是大家一起用愛心架起了    ,這一座        ,這座寫滿愛字的      。

  家庭作業:

  基礎題:

  1. 自主積累詞語10——20個。

  2. 文章哪些描寫讓你深受感動?請選擇兩處分別寫出讓你感動的理由。

  選擇題:

  1.如果有一天,小錢和這位中國臺灣青年見面了,會是怎樣的情景?請發揮想象寫一段話。

  2.課后收集類似課文一樣的感人報道,然后講給同學聽。

  附板書: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愛心

  中國臺灣            大陸

  ————————————

  青年            錢暢

  血脈親情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篇15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

  11月22日我執教了《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文,這篇課文講述了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在進行本篇課文的教學時,我考慮到了這樣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當講則講。

  提到“講”,有人往往習慣于現“析”等同起來,和“煩瑣分析”掛起鉤來;有人 認為,“講”與《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不排斥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有些內容,如距離學生生活較遠而難以理解的,含義非 常深刻而學生又不易準確把握的,教師怎能不講?當講的內容,教師必須理直氣壯地講。比如本篇課文學生對白血病、骨髓移植了解不多,我在學生查找資料的基礎上,也給學生講了一些有關這方面的知識。又如課文中有這樣 一句話:“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只讓學生讀,去體會抽取骨髓的困難,學生似乎不可能 體會深刻,我就通過講“正常的情況下抽取骨髓還要需要抽10次,而在余震中抽取骨髓也許是十幾次二十幾次”讓學生去體會青年忍受著巨大的痛苦,李博士抽取骨髓的艱辛!爸v”讓學生弄明白、悟深刻。

  二、創設情境。

  夸美扭斯曾經說過:“可以為教師定下一則金科玉津。要可能的 范圍內,一切事物都應該盡量放在感官的跟前。”我們不可能教學哪一部分的內容,就把學生帶到相應的真實情境中去,但是,我們可以積極地創設情境,把理解相 關內容所需要的情境,例如在講到在余震中抽取骨髓,我讓學生想象一下,又一次余震發生了,是怎樣的一種情景。通過讓學生描述,引領他們進入情境,幫助他們把握相關內容,感悟內蘊情感。比如講授李博士時,我出示李政道先生的照片,在處理重點段落時,播放配樂讓學生朗讀。這樣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誘導學生進入文字所描繪的情境,學生容易 感悟到文字所承載的深深的情感。

  課雖上完了,但是還有很多遺憾,總感覺我的感情很投入,但是學生的感情還不夠深入。一直我在引領學生硬進文本。值得驕傲的是,學生課文讀得很棒,很有感情,最后談理解也很好,能從多方面去談。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

  東渡小學  趙鴻偉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的含義。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以及中國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舍的骨肉親情。

  一、抓住“靜靜地”,體會不平靜,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

  在設計本課時,抓住課文中“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和“中國臺灣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兩句話為切入點。同樣是“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錢是因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病情的嚴重使他不得不平靜。但是對于生的希望,使他不平靜的;找到骨髓的不容易也使他不平靜。讓學生通過對于“你們猜作者最不愿意用的是哪個詞”的思考,引導理解“白血病”、“含苞”“唯有”等詞體會小錢的病情嚴重,骨髓移植對他的重要性。

  中國臺灣青年在持續不斷的余震中,不顧自己的安危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是因為他知道小錢正期待著他的骨髓。這里的“靜靜地”是他內心堅定沉著的反映,他為了海峽彼岸的小錢不再“靜靜地躺在病床上”,而將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在品讀這一點的時候,我用“周圍的環境能靜嗎?”和“他的內心能靜嗎?”兩個問題來襯托出那位中國臺灣青年的不平靜。將中國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無私奉獻的精神躍然紙上。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小錢的不平靜,他生命的垂危,他對骨髓的迫切需求;感受中國臺灣青年的不平靜,是為了挽救同胞,可以不顧自己生命的安危,可以把自己的家人拋在腦后。通過研讀,讓學生感受到了平靜背后的不平靜和那份沉甸甸的愛。初步領會本篇課文的人文內涵,感受海峽兩岸人們的血脈親情。

  二、重視朗讀訓練,引導學生在多樣性的閱讀、自主品讀、讀寫結合體悟文本,感受真情。

  《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確實,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種訓練形式,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語文實踐活動。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情真意切,很適合感情朗讀。在這堂課的教學中,以“讀”為突破口,將“讀”貫穿了整個教學過程始終。

  每一次的學生自主閱讀之前,向學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通過“朗讀——體會——再朗讀” 的教學手段,使學生一步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組織學生自主去讀,去思考,去感悟,去品評,盡量避免一步緊追一步的提問教學法。通過富有激情的導語,引導學生朗讀“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通過根據課文內容,把“也”換成其他的連詞進行朗讀,使學生一次比一次更加強烈地感受到中國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

  在閱讀之后,我開始用問題引發學生換位思考:你有什么問題要問那個青年嗎?通過學生的思考,再讓他們寫一寫中國臺灣青年對自己的家人所要說的話,在寫話訓練中體現學生不同的閱讀體驗,感受中國臺灣青年的無私奉獻精神。

  三、整合學習資源,使學生入情入境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用課外資料來豐富教材內容,拓展學生學習的渠道。在這堂課上,我適時地補充白血病和骨髓移植的相關資料,讓學生感受小錢病情的嚴重,以及對骨髓的迫切,學生對“靜靜地”一詞有更深的了解。當學生講到“周圍的環境不能安靜”時,我適時地運用了“5.12” 汶川大地震的現實資源,使學生更加體會到地震的可怕,中國臺灣的李博士和青年在余震中進行抽取骨髓手術的危險性,兩岸同胞的拳拳愛心就躍然紙上了。讓學生初步感受兩岸同胞的心是連在一起的,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對理解課題中“生命橋”的含義就水到渠成了,那是用骨髓、親情、愛心架起的生命橋。

  四、不足

  雖然整堂課中在教學環節的設計激起了學生心中的漣漪,但是總感覺沒有完全把學生的情激發出來,尤其是學生不能把自己的感受、體會溶入到朗讀中。

  課堂教學中,我一直比較欠缺的就是對文本的深入品讀。像在本課教學“含苞”這個詞的時候,雖然已經涉及到,但是挖的不到位,不夠深,沒有把“含苞”的本義,引申義,及結合課文很好的理解。朗讀指導的層次性不突出,學生的情感沒有被很好地調動起來。

  對于學生的關注和文本的解讀還需要我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去研究。這也是我以后教學工作中努力的方向。同時,感覺自己的教學語言不夠豐富,教學機智不夠靈活。這些不足都有待于我不斷向其他教師學習,爭取在以后的教學中能更上一層樓。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

  浙江省寧波市黃鸝小學 賀碧峰

  2006年12月8日,我在教研組中上了一堂課,講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22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課后,組內老師對這節課進行了講評,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使我深受啟發,受益非淺。反思這節課,存在著許多的不足與遺憾:

  1、在教學中,對中心的理解始終蘊涵在課堂教學的始終,但是在最后的解題“跨躍海峽的生命橋指什么,是什么架起了跨躍海峽的生命橋?”的時候,顯得很粗糙。因此我想,如果在這個問題“那涓涓流出的只是中國臺灣青年5%的骨髓嗎?”的處理中,可以挖得更深一些,花的時間可以更多一些,把李博士、海峽兩岸醫護人員對的愛心都理解得更透徹一些……那在最后的解題中就水到渠成了。

  2、在課文講授中,忽視了對關鍵詞語的感悟。比如“輾轉”一詞學生不易理解。為此我雖然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到尋找骨髓的艱難,急迫與曲折。但沒有點出這個詞。讓學生理解這個詞的意思,更忽視了這個詞的用法。有老師在點評中說到:老師在文本中發現“金子”,告訴學生這是好東西,更應該把它交到學生手中,讓學生會應用它,這才是語文教學的目的所在。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加踏踏實實地把課文中的最基本的、最優秀的東西,教給學生。

  3、我還想在最后添加一份想象寫話,用詩意的語言來表達小錢對中國臺灣青年、對李博士等人的感激:

  說不盡,那份感激

  我,

 。ㄒ粋剛滿18歲的杭州青年,)

  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

  任陽光普照,桂花飄香,

  也無法(盡情綻放)。

  因為──(白血。

  你,

 。ㄋ孛疗缴闹袊_灣青年),

  在罕見的大地震的余震中,

  不顧(對生死未卜的家人的牽掛),

  不顧(自身的安危),

  讓那骨髓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為了海峽彼岸的(那個充滿期待的生命)。

  感謝你呀,

 。ǹ蓯鄣模┣嗄,

  是你的(愛心)架起了(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給了我(生的希望──骨髓)。

  讓我的生命之花(在融融陽光中綻放)。

  感謝你們呀,

 。ǹ删吹模├畈┦、海峽兩岸醫護人員,

  是你們的(愛心)架起了(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讓我重燃(生命的的火焰),

  可以(在金秋八月享受桂花飄香)。

  千言萬語說不盡(我心中的這份感激)。

  讓風中的桂花香帶去我的祝福:

 。ê萌艘簧桨玻。

  設計這道題,我是這樣想的,如果按常規的教學,讓學生進行想象說話:“小錢得救了,他的身體會慢慢康復,他蒼白的臉會慢慢紅潤起來,他的心中一定會充滿了感激,你想他會感激誰呢?如果有一天小錢和那位中國臺灣青年相遇了,他會對中國臺灣青年說些什么?”學生的語言可能會流于蒼白,情感會流于膚淺。而讓學生一起來完成這份以詩形式表達的感激,可以讓優美的詩的語言牽引出學生情感的自然流淌,使他們的語言表達得到提升;讓學生一起來完成這份敘事詩,可以讓學生學習用簡練的語言重敘這個故事的同時,使心中的感悟得到升華。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精選15篇) 相關內容:
  •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設計意圖】 本文講述了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課文先后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床上,躺著生命垂危的...

  •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教學目標】1、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感受生命的珍貴和愛心的無價。...

  •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教材分析: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課文先后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床上,躺著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

  •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積累詞匯。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感受生命的珍貴和愛心的無價。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 22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教材解讀:本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教學目標:1,認識9個生字,理解"輾轉"等部分詞語的意思.2,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努力做到讀得正確,讀得流利,讀得有感情.3,在朗讀中理解余震中抽骨髓的艱難歷程,感受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4,理解...

  •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建議(精選16篇)

    1、課前師生搜集有關臺灣、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資料,為理解課文有關內容做好準備。2、在初讀課文時,可以讓學生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從總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然后畫出使自己深受感動的語句或段落,在空白處寫上感受,...

  • 四年級語文上冊:《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通用17篇)

    教學目標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漢字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感受海峽兩地人民的人間真情教學過程一、課前交流,在游戲中感知“給予是快樂的!...

  •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實錄及反思(通用17篇)

    激情對話品味語言 四年級上冊《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實錄及反思連江附小鄭黎清板書課題: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生齊: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師:這是座用愛搭起的生齊:生命橋師:再讀,強調生命橋。...

  •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案設計(精選14篇)

    一、教材解讀本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第二課時課堂教學實錄(通用16篇)

    一、導入新課師:孩子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二十二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師:上節課我們已經整體感知了課文,現在,我們再次走進這個真實的故事。請大家回憶一下,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生1:臺灣青年為杭州的小錢捐骨髓。...

  •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續寫四則(通用14篇)

    1.續寫一:自從小錢的白血病好了,小錢立刻向臺灣青年要“qq”號,小錢每天都要上“qq”和臺灣青年聊天。突然,有一天,,小錢在“qq”上邀請道:“臺灣青年,請你明天來我們杭州西湖玩,好不好?我期待你的來到”“好!...

  •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通用13篇)

    教學要求1.知識與技能⑴學習并掌握本科的生字新詞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2.過程與方法以讀為主,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人們高尚的精神品質。...

  •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快樂練習:同步訓練(精選12篇)

    課文語言樸實自然,敘寫生動具體,情致淳厚感人。學習時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快樂練習:同步達綱練習(精選14篇)

    一、多音字組詞間:jiān()()jiàn()() 二、用加粗詞語造句1、他患了嚴重的白血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也許,小錢和這位臺灣青年永遠不會見面,這并不重要,因為兩岸同胞的...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川上优av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级高清视频 | 奇米在线777|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欧美 | 久久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小黄鸭 | 人妻AV中文字幕久久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 激情久久av|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码视频公司 | 一及黄色片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网 | 蝴蝶谷最新网址 | 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成品人品 | 婷婷俺也去俺也去官网 | 国产成人在线观看 | 搞av中文字幕 | 高清国产视频在线 | 精品在线网站 | 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 juliaann熟妇五十欧美 | 风间由美乳巨码无在线 | 国产网红主播精品av | 岛国免费av | 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在 | 91麻豆精品久久久久蜜臀 | 93人妻人人揉人人澡人人 | 国产精品亚亚洲欧关中字幕 | 日韩高清在线不卡 | 黑人午夜性猛交久久久 | 国产一级淫片久久久片a级 亚洲精品色播 |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久 | 综合激情亚洲 | 曰本A级毛片无卡免费视频 江湖艳事之巨臀榨精 | 亚洲中文字幕成人无码 |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手机 | 午夜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免费一级一片 | 成人日韩在线 | 免费乱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 成人国产精品秘?精东传媒 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