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實錄(精選5篇)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實錄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七個生字,會寫十四個生字。正確讀寫"執行、維護、給予、素質、沉浸、凱旋"等詞語。
2.理解信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摯情感 3.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4.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利用多媒體課件,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拓展資料,豐富知識,提升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雷利對父親的懷念,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教學重難點: 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老師有個問題想問大家,你們生活的幸福嗎?誰能具體說說?
生:我們生活得很幸福,每天早上能吃上媽媽做的熱騰騰的早飯。
生:我們生活得很幸福,就像長在蜜罐里。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像小皇帝似的。
師:是啊,我們生活得很幸福,可是這樣幸福的生活并不屬于每一個孩子,因為世界上還有許多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戰爭是殘酷的,它讓無數的人失去了家園。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第十五課,去傾聽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吧!
師:板書課題《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
師:我們來齊讀課題,不要拖長音。
師:同學們,你們看到課題,都想知道什么?
生:這個中國孩子是誰?
師:是誰啊?我們一起來說。
生:雷利。
生:雷利為什么要發出呼聲?他發出了怎樣的呼聲?
師:老師把這兩個問題寫到黑板上。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很有價值,今天我們就來深入學習課文。
師:首先,找幾個同學來分段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黑板上的問題。
生1:1--5段。
生2:6--7段。
生3:8--9署名日期。
師:同學們課文都讀得十分正確流利,說明同學們課前作了充分的預習。通過讀課文,黑板上的問題,你知道了哪些?
生:我知道了為什么發出呼聲?因為雷利的爸爸為了維護世界和平犧牲了。所以他要發出呼聲。
生:他發出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的呼聲。
師:哦,這是你的理解,一會咱們再來探討。
師:誰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生:一個中國孩子雷利,他的父親為了維護世界和平而失去了生命。雷利十分傷心,于是他給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先生寫了一封信,呼吁全世界都聯合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
師:概括的真簡練。很棒!
師:雷利的爸爸為和平獻出了生命,爸爸是個怎樣的人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2--5段,畫出相關的句子,想想爸爸是個怎樣的人?(生邊默讀課文邊畫句子)
師:誰想說說?
生:爸爸是一名卓越的觀察員。
師:這是爸爸的職業,爸爸是一名卓越的觀察員,他是聯合國維和部隊的一員。那么什么是聯合國維和部隊呢?誰能簡單的介紹一下?
生:維和部隊是聯合國組織的一支跨國界的特種部隊,它主要是維護世界和平,維和部隊的士兵統一佩戴藍色盔帽,因此也叫藍盔部隊。
師:同學們看大屏幕上的圖片,這支部隊就是藍盔部隊。爸爸作為一名維和士兵是多么的光榮啊!爸爸還是一個怎么樣的人呢?
生:爸爸是一個特別有才華的人,他精通四國的語言。
生:爸爸還是一個熱愛家人的好父親,好丈夫。
師:你真會讀書,還會概括總結。
師:一位捍衛和平的勇士,一位可親可敬的父親,一位才華橫溢的國家棟梁,卻永遠地離開了雷利,雷利至今也忘不了爸爸臨上飛機前對他說的話。
師:請同學們讀一讀爸爸臨上飛機前的話。
(出示大屏幕)誰想讀爸爸的話?
你來讀。
生:"孩子,等爸爸回來,我一定送你一頂藍盔。"
師:誰來評價一下?
生:他讀得很有感情。。
師:你能超過他嗎?
師:讀的真棒!從爸爸的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生:爸爸去維護世界和平了,他相信自己肯定能回來。
師:是啊,爸爸堅信自己一定回來并給雷利帶來藍盔的。同學們帶著自己的體會再來讀讀爸爸的話。自己來讀讀,讀出爸爸堅定的語氣。
師:自從爸爸坐上飛機的那一刻起,雷利和媽媽就盼望著爸爸的平安歸來,可是當他們如約捧著鮮花去迎接爸爸的時候,看到的又是怎樣的情景呢?(出示大屏幕,課文第四段,配樂《二泉映月》)請同學們自由讀第四段。
生:配樂小聲自瀆。
師:讀了這一段,你想說什么?
生:爸爸為了和平犧牲了,他是光榮的。
生:我為雷利感到難過,他失去了爸爸。
生:爸爸臨死之前,還在呼喚著和平。戰爭太可惡了。它奪取了爸爸的生命。我們要和平。
師:說的真好,把你的感受放到文中讀給大家聽聽。(音樂一直響著)
師:誰來評價一下?
生:他讀出了雷利沉痛的心情。老師我也想讀。
師:好,讀出你的感情。
師:老師也深受感染了,老師也想讀。給老師一次機會,好嗎?
生:好。
師:讀課文第四段。(學生不由自主地跟讀)
師:爸爸的死是光榮的,他是為和平倒下的,他倒在了維護世界和平的圣壇上,雖然五十一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鮮血贏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但五十一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沒有永駐人間。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七段。(出示大屏幕句子"但是世界并不太平----和平之花。")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這個句子。我們來齊讀。你從這個句子中體會到了什么? 生:世界不太平,好多地區還在打仗。
生:只要有一點戰爭,世界就算不上太平。
生:和平就像一朵柔弱的小花兒,它經不起子彈的破壞。
師:真是個細膩的孩子,是啊,只要局部存在戰爭世界就不太平,只要有罪惡的子彈,和平之花就容易受到摧殘。同學們,你還知道哪些局部存在戰爭的例子?
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資料。
師:老師也找到了一些圖片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屏幕出示圖片,并配樂)
師:(學生看圖片的同時老師敘述)戰爭中無辜的人們被炸得血肉模糊,肢體分離。兒子被炸掉了半邊臉,卻在安慰著自己的父親。婦女兒童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生命已經枯竭,愛卻在延續。同學們,當你看到這悲慘的一幕幕,你想說什么?
生:戰爭太殘酷了,他讓許多無辜的人失去了生命和家園。
生:我們不要再有戰爭了,希望人們都和平,快樂的生活在一起。
師:同學們都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師:戰爭中受到傷害最嚴重的是婦女和兒童,那些戰爭中的孩子過著怎樣的生活呢?老師這里有一份數字資料,請同學們小聲地讀一讀。(配樂)
生:我們和戰爭中的孩子相比,太幸福了。
師: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
生:那些人為什么要發動戰爭?戰爭的后果你們看到了嗎?
師:希望那些發動戰爭的人能夠聽到你的控訴。
生:我們呼吁和平,渴望和平。
師:是啊,我們在呼喚和平,失去父親的雷利更在呼喚著和平。
師:誰想走進雷利的內心世界,讀一下第八段?
生:讀第八段。
師:誰來評價一下?
生:老師,他讀的語速有點快。
師:剛才那位同學的心情格外激動。所以語速快了些。
師:那你來讀一讀吧。
生:再讀。
師:通過讀這一段,我們來看看黑板上的兩個問題。現在你知道雷利在呼吁什么了嗎?他為什么呼吁了嗎?誰能用文中的句子來補充一下。
生:他為了"母親不在失去兒子--為了孩子不在失去父親"而呼吁。
生:他呼吁的是:"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爭!"
師:板書: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爭!
師:同學們,雷利的父親倒下了,為了讓這樣的悲劇不再重演,讓我們一起來呼吁(手指板書)--生: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爭!
師:為了成千上萬的兒童不在失去幸福和快樂,讓我們呼吁(手指板書)
生: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爭!
師:二十一世紀已經到來,但戰爭并沒有結束,我們無法制止戰爭,卻可以壯大和平的力量,讓我們把對和平的渴望化為我們共同的心聲,(出示句子)"讓那已經能夠聽到腳步聲的二十一世紀--家園!"
生:齊度這句話。
師:如果世界沒有戰爭將會是怎樣的情景呢?(出示句子)
如果世界上沒有戰爭,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如果世界上沒有戰爭,到處都充滿了陽光,鮮花和愛。
生:如果世界上沒有戰爭,我們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啊,大家都成為一家人,相親相愛。
師:我們期待著和平永駐的那一天,那時世界上的人們都相親相愛,天涯猶如咫尺,和平的鴿哨響徹云霄!
齊唱:讓世界充滿愛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實錄 篇2
一、禮物引路,以境激情
師: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份禮物,這是前不久我從網上看到的攝影集。(播放課件)
師:請談談你看后的感受。
生:戰爭是罪惡的……
師:戰爭確實帶給人類無以倫比的災難。柬埔寨內戰也不例外,這場戰爭至少奪取100萬人民的生命,橋梁被炸毀,村莊被夷為平地,農田里、道路上處處埋著地雷。為幫助柬埔寨人民重建家園,應聯合國要求,我國向柬埔寨派駐維和部隊。數百名中國軍人踏上維和的征程。一座座橋梁被建起,一條條道路被修好,一處處雷區被排除,這支頭戴藍盔的部隊讓柬埔寨人民看到了和平的希望。誰料想,一枚突如其來的火箭彈擊中了一名中國軍人,他倒下了,留下了一名還在讀書的孩子,這個孩子就是本文的作者——
生:雷利。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生:《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
二、感受心聲,梳理脈絡
師:誰來說說雷利的呼聲是什么?
生: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爭!
師:(出示)注意感嘆號,齊讀。
師:言為心聲,是什么讓雷利發出如此呼聲呢?打開書,自由朗讀課文,感受雷利的心聲。
(生自由朗讀課文,并初步談談自己讀書后的感受。)
生:我感受到了雷利對爸爸的懷念……
生:我感受到了雷利對和平的渴望……
生:我感受到了雷利對戰爭的痛恨……
生:我感受到了雷利對爸爸的敬仰……
……
師肯定學生的發言,并順之板書:懷念敬仰渴望痛恨
三、體會心聲,以情悟情
師:哪些文段能讓你感受到雷利對父親的懷念與敬仰呢?請你找一找,說一說,讀一讀。
生:我從“他的死是光榮的……”感受到雷利對父親的敬仰。因為……
生:我從“爸爸的嘴張著……”體會到雷利對爸爸的懷念,因為……
生:我是從“我們一定要向爸爸那樣熱愛和平……”體會到的,因為……
生:我是從“我的爸爸是一位出色的……”體會到的,因為……
生:我是從“兩年多來……”感受到的,因為……,同時我從爸爸要送孩子一頂藍盔還知道爸爸對完成維和任務充滿信心。
師:你知道藍盔嗎?請充滿信心地讀讀這句話。
生:我還從“鮮血染紅了他的征衣……”感受到雷利對爸爸的懷念。
師:請看屏幕上的文字,一起讀一讀。
生齊讀。
師:這三聲和平是雷利爸爸發出的嗎?
兩名學生談自己的感受。
師:爸爸是為什么倒下的?他犧牲時“鮮血染紅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滿了凝固的血”(引讀)這種為和平獻身的精神感染了自己的孩子,所以,孩子
生:聽見了。
師:一樣會感染了孩子的媽媽,所以
生:媽媽聽見了。
師:還會感染——
生:在場的叔叔阿姨。
師:還會感染——
生:全世界。
師:也感染了我。(范讀)請問,感染了同學們嗎?請你讀。
請兩名學生讀,齊讀。。
師:多么偉大的父親啊,如果你是雷利,你想說什么?
生:爸爸,你真偉大……
生:我要繼承你的遺愿……
師:可是,我們看(課件),一起讀一讀。
生齊讀。
師:誰來說說你讀后的感受?
生談談自己的感受。
師:你是怎么知道“世界并不太平”的?
生結合資料談自己的理解,師請學生將資料貼至黑板上,供課后交流。
師:查找資料也能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同學們,看看這數不勝數的戰爭,想想為和平獻身的雷利的父親,你又想說些什么?
生:我們應該維護和平,制止戰爭。
師:也就是要和平——
生:不要戰爭!
師:雷利的呼聲正是我們的想法,讓我們一起喊出對戰爭的痛恨吧!
生再讀呼聲。
師:為了維護和平,為了制止戰爭,我們能做些什么呢?請四人小組討論討論。
小組討論,匯報交流。
生:假如我見到布什,我告訴他……
生:現在我們要好好學習……
生:向受戰爭災難的人獻愛心……
生:寫一封倡議書……
……
師:從同學們的發言中,我感受到你們顆顆熱愛和平的心,此時,雷利的呼聲表達出我們共同的心情。
生三讀呼聲。
四、音樂抒情,情景交融
師:1986年是世界和平年,我國著名音樂人郭峰先生創作一首歌曲《讓世界充滿愛》表達我們共同的心愿。(播放課件)
生伴隨旋律小聲哼唱。(音樂中出示作業)
師:讓我們在歌聲中想一想我們能為和平做些什么?請選擇你最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你對和平的渴望。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實錄 篇3
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一起學習了中外兩位小英雄的故事,能談談你的感受嗎?
生:老師,我認為不管是“小夜鶯”,還是雨來,他們都非常勇敢!
生:他們的機智、勇敢讓我們非常敬佩。
生:在兇惡的敵人面前表現得鎮定自如,真是膽識過人。
生:我認為戰爭太殘酷了,我憎恨戰爭。
生:我覺得如果世界沒有戰爭那多好!
生:戰爭雖然殘酷,但小英雄們用勇敢、智慧,用正義去爭取和平,消滅戰爭,值得我們學習。
師:是啊,戰爭是殘酷的,它充滿了血腥。我們雖然不能阻止戰爭的發生,但是我們能不斷壯大和平的力量!不信,聽一聽《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吧!
出示課題: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
二、質疑激趣
師:從課題中,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這個中國孩子是誰?
生:他為什么要發出呼聲?
生:他發出了什么樣的呼聲?
師:走進課文,置身于小作者的內心世界中,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三、初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師:哪位同學自告奮勇來讀一讀課文?
(教師指名朗讀,朗讀中進行正音指導)
師: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看看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學生讀完后交流主要內容,教師鼓勵與點評有機結合。)
四、品讀感悟
1.體會“痛失父親”
師:沐浴著和曦的春光,一家三口在涓涓溪流邊散步,在美麗鮮花中嬉戲,這是多么幸福、多么愜意的事啊!可這一切對于文中的小朋友來說,卻永遠永遠失去了。
請閱讀相關段落,找出描寫“痛失父親”的句子。
師:再次反復朗讀這些句子,抓住重點詞、句用心體會。
(學生邊讀邊用心體會,然后反饋)
生:當我讀到“孩子,等爸爸回來,我一定送你一頂‘藍盔’”,我心里很難受,爸爸為了維護和平離家而去,他的承諾永遠不會實現了,“我”永遠失去了最親愛的爸爸,孩子多可憐呀!
師:是啊!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就這樣因為戰爭而破碎了。
生:“鮮血染紅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滿了凝固的血。”課文中小朋友寫得如此清晰,可見這一幕將會永生難忘。
師:最最親愛的爸爸犧牲了,這一幕能忘嗎?
生:我同意剛才同學的看法,“鮮血染紅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滿了凝固的血”,這血的記憶是痛苦的,我也為他傷心。
師:多善良的孩子呀!
……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隨著作者一同去感受這難忘的一幕吧!
(老師配樂朗讀“痛失父親”一段,學生想象畫面)
生(男):老師,我想哭,沒有爸爸多不幸呀!
師: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
生:我想象到當時機場沉寂得很,只有哭聲。
生:我想媽媽失去了他所摯愛的人,一定痛不欲生。
師:是啊,痛失親人,只能讓淚水任意流淌來解心中的悲切。
生:爸爸的嘴沒合上,他肯定告訴孩子別難過,要照顧好媽媽。
生:爸爸也可能是在說:“和平、和平……”
師:骨肉分離,這種痛產生的不僅是悲傷,還有力量,還有對和平的呼喚。
同學們,讓我們用情、用心去朗讀,一起去感受小作者的悲與苦吧!
(指導感情朗讀)
2.體會“世界并不太平”
師:可惡的戰爭奪去了最最親愛的爸爸的生命,當我們還沉浸在悲苦之中時,回望如今的世界又是怎樣一番景象?
(學生再讀課文,找出有關句子。)
生:老師,如今的世界并不太平,有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火的硝煙。
生: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
師:“和平之花”雖然美麗,但是它是很容易被破壞的。
師:環顧這不安寧的世界,你能列舉具體事例說說嗎?
生:2000年9月11日,美國紐約世貿大廈遭受恐怖襲擊,頃刻間倒塌,死傷無數。
師:不太平的世界,讓人們不知道后1秒鐘等待我們的將是什么!
瞬息間的灰飛煙滅,留給我們是無盡的痛!
生:阿富汗戰爭讓無數的婦女、兒童無家可歸。
師:戰爭中婦女、兒童是真正的弱者。
生:車臣恐怖分子綁架人質案,讓三百多名人質死于非命。
師:那里面多數是我們的同齡人。
生:還有伊拉克戰爭,至今伊拉克人民都生活在恐怖之中。
師:整天都在提心吊膽中熬過,那是怎樣的一番滋味呀!
師:同學們,當大量的事實展現在我們面前時,你作何感想呢?
生:老師,我渴望世界和平。
生:老師,我憎恨戰爭,我提議大家都來呼吁:我們要和平!
生:我想對那些恐怖分子說:生命對于人來說是無價之寶,請愛惜它吧!
生:難道鮮花、歡笑、和平、安寧不能讓那些恐怖分子放下罪惡的屠刀嗎?……
師:千言萬語道不盡我們心中的期盼,我們無法阻止戰爭,但是我們能不斷壯大和平的力量。讓我們將心中的渴望化作我們共同的聲音。
齊聲動情朗讀:“讓那已經能夠聽到腳步聲的2l世紀,為戰爭敲響喪鐘……充滿陽光、鮮花和愛的人類家園!”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實錄 篇4
一、初讀:啟疑導入,感知全文
師:同學們,當你在和平的環境中享受著幸福、安寧的生活時,你可曾想到還有許多人因為戰爭正掙扎在死亡線上。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傾聽一個中國孩子面對戰爭所發出的呼聲吧!
(齊讀課題)
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那個中國孩子是誰?
生:他為什么有呼聲?
生:他的呼聲是什么?
師:同學們,帶著我們想弄明白的這些問題,自由地讀課文,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批劃)
開門見山,以課題為切入點,引導學生以課題為抓手來感知文章主要內容,開課簡潔明快。
二、細讀:深入探究,感悟形象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吧!這個中國孩子是誰?
生:這個中國孩子的名字叫雷利。
師:你從哪兒知道的?
生:我是從課文的最后一行知道的。
師:你真會學習,這是一篇書信體裁的文章,所以你在這封信的落款處看到了。
文體知識的滲透自然貼切,不著痕跡,體現了教師對語文基礎知識隨時隨地地關注。
師:那他發出的呼聲是什么呢?
生:他發出的呼聲是“和平”。
師:說具體點,到書中去找一找。
生:雷利發出的呼聲是“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爭!”
(板書:要和平不要戰爭)。
師:他為什么要發出這個呼聲呢?
生:因為他不想讓所有的孩子都失去父親、母親。
師:那是因為他自己失去了父親,那雷利的爸爸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我們再來自由地讀讀這篇文章,把描寫雷利爸爸的句子勾畫下來,讀一讀,可以自己體會,也可以同桌、小組間交流感受。
(生自讀交流)
師:誰來說說雷利的爸爸是個什么樣的人?
生:他是一個維護和平的人。
師:你從哪兒知道的?
生:我從課文中“兩年以前……壯烈犧牲”知道的。
師:你從這兒知道了雷利的爸爸是一個維護和平的人。所以,聯合國的秘書長加利先生贊揚他是一名……
(生齊讀“卓越的觀察員,在……”)
師:還有誰有不同的體會?
生:我覺得爸爸是一個愛自己的妻子,也愛自己孩子的人。
師:哦!你是這樣認為的,那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呢?
生:(讀文中句子)“爸爸臨上飛機前,對我和媽媽……”
師:還有誰和他有相同的體會,也可以來讀讀這段。
生:我覺得爸爸還是一個有才華的人。
師:說說你的感受吧!
生:我是從“我的爸爸精通四國語言……”看出來的。
師:好,他讀了,誰來評評他讀得怎么樣?
生:我覺得他如果再讀得自豪、驕傲一點就更好了。
師:你能不能試試?
(生讀)
師:有點自豪了,還有誰想讀?
(生讀)
師:你讀出了對爸爸的無比自豪之情!剛才這位同學說了,爸爸還是一個愛妻子、愛孩子的人,誰能來讀讀?
(生讀)
師:你來評評他讀得怎么樣?
生:他讀得還可以,但還缺少依依不舍的味道。
師:那你能來讀讀嗎?
(生讀)
師:他讀得怎么樣呢?
生:還是不夠突出依依不舍之情。
師:哦,你來試試吧?
(生有感情地讀)
師:她讀得怎么樣?(一片掌聲)我從她的朗讀中聽出了爸爸臨行前非常舍不得離開我們,爸爸臨行前只是“舍不得”嗎?
生:我覺得爸爸臨行前說的話要讀得肯定些。
師:肯定些,也就是堅定的語氣。你很會體會,你能不能讀一讀?
(生讀爸爸的話)
文中關于爸爸的描寫僅僅是只言片語,教師引導學生從這些零碎的語詞里去感悟爸爸的形象,依托層次分明的朗讀,爸爸那“愛和平、愛家庭、有才華”的多維形象躍起然紙上,也躍然于學生心間。
三、品讀:入情入境,潛心會文
師:爸爸對這次出行充滿了勝利的信心,有這樣一位好爸爸怎能不讓雷利感到自豪和驕傲?他是多么熱切地盼望著爸爸凱旋回來,把那頂藍盔親手戴在自己頭上啊!
(出示課件,師配樂讀“現在這頂藍盔回來了……”)
師:此時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對爸爸的遺體,你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
教師抓住學生感情的觸發點,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學生情動于中,必形于言。
生(吞吐):我覺得……我想,我是雷利……
師:我知道你很激動,是的,你是雷利,你怎樣想?
生:我覺得如果我是雷利,我就會想爸爸是為維護和平而倒下的,他的死是光榮的。
生:我會想:可惡的戰爭,你為什么要奪走我父親的生命啊!
師:你不僅有傷心,還有對戰爭的痛恨,是嗎?
生:對!
師:還有誰想說?
生:假如我是雷利,我不僅會大哭一場,我還會說:“可惡的戰爭,你不僅奪去了我爸爸的生命,你還奪去了許多無辜人的生命。
師:同學們,帶著這種又悲、又痛、又恨的感情,自由地讀一讀,體會體會,在這一段里面,哪些句子最能打動你,說說你的感受。
(生自由讀)
生:我覺得“鮮血染紅了……”這句話讓我感動。
師:說說你的感受,是什么地方讓你最感動?
生:我覺得爸爸犧牲了,但他的心還在呼喚和平。
師:還有誰有不同的感受?
生:我覺得這幾句最讓我感動,“我們如約捧著鮮花……”本來我們是高高興興地去接爸爸,可是我們卻接到了爸爸的遺體。
師:是啊!我們日也盼,夜也盼,高高興興地捧著鮮花去迎接爸爸,沒想到接到的卻是爸爸那冰冷的遺體。
生:這句話最讓我感動:“現在,這頂藍盔回來了……”說明爸爸臨死前都不忘和兒子的約定。
師:爸爸和雷利有個約定,雖然他犧牲了,還是不忘把那頂藍盔帶回來。
師:還有讓你感動的句子嗎?
生:我覺得最讓我感動的是“鮮血染紅了他的征衣……”,爸爸流了那么多血,他還是想家。
師:流了那么多血,說明什么?
生:說明爸爸死得很慘烈。
師:同學們,帶著這些感覺,老師和你們一起來讀讀這段,好嗎?
(配樂,師領讀第一句,生跟讀)
對于這段話的理解,教師先通過配樂讀全段以激發情感,再引導學生抓住本段中“最感動的”幾個“點”以深化認知,最后再讀全段以整體感悟,通過“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學生對文章重點段的理解深入而透徹。
師:我看到了同學們眼里閃著的淚花,我知道,這眼淚是對戰爭的痛訴,是對爸爸的深切懷念。爸爸就這樣犧牲了,他還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嗎?
生:他還有個心愿,就是思念家人,希望世界永遠和平!
師:是的,爸爸還有未了的心愿,因為現在世界并不太平。自由地讀讀這段話,你怎樣理解世界并不太平?可以結合我們收集的資料談。
生:我看了中央電視臺的新聞,美國世貿大廈遭受恐怖分子襲擊,死傷達3600多人。
師:可見和平的環境是多么的嬌嫩啊!
生:我在報紙上看到了……
師:罪惡的子彈還在威脅著我們的和平環境。
生:我還從電視上看到:一個小女孩……
師:是啊!兒童是戰爭中最無辜的受害者。
生:我收集到的是一張圖片。
師:好,拿到前面來,我們一起來看。
(生進行介紹:一名因戰爭而失去雙臂的伊拉克男孩,斷臂上用白紗布綁著一支鉛筆在一座破桌子前畫畫)
適時地讓學生展示收集的資料,進一步深化了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
四、誦讀:點題明理,拓展升華
師:下面,就讓我們來親身感受一下戰爭給我們帶來的災難吧!
(課件顯示戰爭場面,師解說)
師:看到這兒,你們的心里怎樣想?
生(眼里含著淚):我覺得戰爭很殘酷,死了很多人。
師:你很為他們感到悲痛,是嗎?
生:我不明白為什么要打仗,為什么有戰爭,和平多好啊!許多國家在一起,快快樂樂、安安穩穩地生活,該多好啊!
生:我想問問打仗的人,你是想要和平,還是想要戰爭?
師:你想質問那些發動戰爭的人,是吧!
生:戰爭,你真可恨!真可恨!
師:連用了兩個可恨,表達了你的憤恨之情。是的,是可惡的戰爭,殘酷的戰爭,無情的戰爭,奪去了雷利爸爸的生命。此時此刻,我們禁不住要和雷利一同呼吁──
(生齊:要和平,不要戰爭!)
師:這是誰的呼聲?
生:雷利。
師:僅僅是雷利的呼聲嗎?
生:是所有孩子的呼聲。
師:僅僅是孩子們的呼聲嗎?
生:是全世界的呼聲。
師:是的,這不僅僅是中國孩子的呼聲,還是全世界人民的呼聲啊!
師:雷利的呼聲也代表了全世界人民的呼聲,讓我們到課文當中找到雷利的呼聲,自由地讀一讀,體會一下吧!
(生自由讀)
師:誰來呼吁?
(生讀文)
師:誰還想呼吁?
(一生動情朗讀,全場掌聲雷動)
師:你的呼聲真正代表了全世界人民的呼聲,我們在場的老師都被你感動了。這是小作者發自內心的呼聲,這是浸滿淚水的吶喊!讓我們一同來呼吁吧!
(全班齊讀)
課尾自然回歸文章主題,學生在對文章主題的反復吟詠中升華認識、深化體驗。
師:我們作為21世紀的小學生,為維護和平,制止戰爭,能做點什么呢?
生:我也要寫信給美國總統布什,讓他撤回現在還駐扎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軍隊。
……
(課件顯示和平鴿、世界人民祈盼和平的畫面)
師:讓我們一起呼吁──
(課件顯示:讓世界充滿陽光,讓和平永駐人間!)
【總評】
一堂好的語文課要“味正”而“情濃”,所謂“味正”即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所謂“情濃”即語文課要情思飛揚。細品本課,其“味正”表現為“悟讀交匯”,其“情濃”則表現為“情理交融”。
語文課要以讀為本,自不待言。從這節課上,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形式的讀、不同層次的讀、不同角度的讀,教師引得巧妙,學生讀得沉醉。但語文課只有 “讀”,沒有“悟”,學生的“讀”往往會流于形式,而成為課堂最華麗的裝點。這節課上,我們所看到的不僅有聲情并茂的“讀”,還有潛心會文的“悟”,學生或“讀”中“悟”,或“悟”中“讀”;或“讀”后“悟”,或“悟”后“讀”;或別具聲色地讀,或靜心潛思地悟。因為悟讀交匯,學生的“讀”因“悟”而更動人心弦,學生的“悟”因“讀”而更啟人心扉。
語文課要以情動人,不須明言。從這節課上,我們可以看到教師以情啟情,以情動情,以情激qing,以情燃情,整堂課情味盎然,情絲叢生。但語文課只有“情” 的激發,沒有“理”的啟迪,師生的“情”往往會失去依托。這節課上,我們所看到的不僅有師生情感的互相激蕩,還有師生思想的互相碰撞,師生或披文入情,或辨析明理;或情動于中,或思發于言。因為情理交融,學生的“父親之愛”、“喪父之痛”這種“情”,自然升華為“戰爭之恨”這種“理”;因為情理交融,學生的“情”因“理”而更憾人心魄,學生的“理”因“情”而更發人深省。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實錄 篇5
設計理念:“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并從書面語言中獲取相關信息。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創造性地感受、探究。
設計特色:
在閱讀中感悟,在對話中探究。
教學流程:
一、板書課題,質疑激趣
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這個中國孩子是誰?
生:這個孩子為什么要發出呼聲?
生:他發出的呼聲是什么?
生:他向誰發出呼聲?
:師:同學們真會動腦筋,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想弄明白這些問題嗎?(想)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請認真聽朗讀錄音,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課文主要講了一個叫雷利的中國孩子,他的爸爸在執行聯合國維和行動中壯烈犧牲。他非常痛苦,就向加利呼吁要和平不要戰爭。
生:我覺得那個中國孩子是通過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向整個國際社會呼吁:要和平不要戰爭。
師:你們聽出了孩子為什么要呼吁嗎?
生:因為他的爸爸犧牲了。
生:因為他的爸爸在維和行動中犧牲了,他不希望別的孩子的爸爸也犧牲,所以他發出呼吁。
師:你們真會聽話!是啊這個孩子他失去了親愛的爸爸,他的心情會怎樣呢?
生:傷心。
生:痛苦。
生:悲傷。
師:用文中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我們全家沉浸在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中。)文中的哪些語句表明了我非常悲痛呢?請找出來畫上標記,并大聲朗讀這些語句。
生認真做標記,部分學生大聲朗讀所找出的語句。
三、品讀語句,深刻感悟。 師:我發現有些同學在讀語句的時候,表情顯得很憂傷。
能談談你的感想嗎?(能)
生:這個孩子的爸爸跟他約定凱旋的那天,一定送他一頂藍盔,可是現在卻不能了。孩子該多失望啊!
生:這個小孩的爸爸不能再回來和家人團聚,別人家過節很熱鬧,而這個小孩卻只能和媽媽相依為命。
生:我覺得“我們如約捧著鮮花……呼喚的是和平!和平!和平!”這幾句最讓我感動。
師:是啊!當我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在公園游玩嬉戲時,當我們在爸爸媽媽身邊撒嬌時,雷利,這個可憐的孩子卻永遠的失去了他最親愛的爸爸,往后,他只能在夢中看到爸爸的笑臉,只能在夢中感受爸爸的愛了。你們說,他痛苦嗎?(痛苦)讓我們懷著痛苦的心情再次讀課文吧。
生齊讀2、3段。
四、感受戰爭,呼吁和平
師:是什么讓這個小孩失去了他親愛的爸爸?
生:戰爭!
師:你身邊還有戰爭嗎?
生:有!
師:請舉例說明。
生:美國去年侵占伊拉克。伊拉克死了很多人,美國只死了幾百人。(師:可是后來)有很多伊拉克人用自己的身體做炸彈,炸死了很多美國人。
生:2000年9月11日,恐怖分子炸倒了美國的世貿大廈,死了很多人。
生:去年,俄羅斯的恐怖分子闖進一所學校抓了很多學生,還殺了很多學生。有的學生還沒有我大。好可憐啊!
師:是啊!戰爭使多少家庭妻離子散,使多少婦女、兒童流離失所,使多少老人無依無靠。戰爭是殘酷的、恐怖的,它是一個魔鬼!!!今天我們雖然生活在和平環境中,可是(生: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
師:我們應該怎樣呢?用文中的話來說。讀
生:我們一定要像……保衛和平。
師:因為憎惡戰爭,小雷利發出了怎樣的呼吁?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讀。
指名讀最后一段。
生齊讀最后一段。
五、布置作業
用你飽蘸感情的筆墨給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寫封信,或者給雷利寫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