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五上冊《數的奇偶性》教學設計及反思
練習三:淘氣跟笑笑要同學們幫忙分蘋果(1)15個蘋果兩人分完,笑笑要奇數個,淘氣也要奇數個,行嗎?
(2)要有多少個蘋果才能同時滿足他們的要求?
(3)老師也來參加分蘋果,我們三人都分奇數個,可以嗎?(學生發散思維,提出不同思路)設計意圖:貼近生活,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練習四:小華在買東西的時候也遇到了問題,請看看是什么問題?
小華買了四支水性筆,付了五元錢,售貨員阿姨找給他的都是硬幣,小華發現在找回的硬幣中除了一元的,還有一枚一角的.他知道水性筆的價錢是整角,于是他馬上對售貨員說:“阿姨,你把賬算錯了。”你知道,小華怎么這么快就知道了嗎?(學生自主思考,回答)
數學游戲:還有許多有趣的數學游戲也是關于數的奇偶性的相關知識的。下面我們來玩一個翻杯子的游戲。
1、一個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動一次,杯口朝下。翻動兩次,杯口朝上……翻動10次呢?翻動100次?105次?
(學生回顧舊知,總結規律)
2、有3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動其中的兩只杯子,能否經過若干次翻轉,使得3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學生獨立思考)
3、那如果是4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動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經過若干次翻轉,使得4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下?最少幾次?
(學生運用類推,得出結論)設計意圖:
激發學生興趣,開拓學生視野。
動四:
聯系生活展望發展數的奇偶性在生活的各個領域都有一定的應用。一般我們認為,如果一個事物只有兩種狀態時,如是上與下,正與反,開與關,通與斷……諸如此類的問題,都可以聯系數的奇偶性來考慮。 拓展學生視野,將課堂數學延伸到更廣泛的領域,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知的興趣。 1分 五、教學效果評價
以課堂觀察、課下訪談為主要手段,綜合評價、反思本堂課的教學效果。
1、課堂觀察:本節課,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高漲,學習態度非常積極。在揭秘摸獎秘密的環節中,大部分同學能夠克服以前存在的觀察不認真的毛病,注意到抽獎盒中數學之和與中獎轉盤中獎品分布之間的關系,并能充分利用老師精心布置的“抽獎記錄表”,進行有根據的猜測,體現了學生學習方法的進步和學習能力的提升。
在小組討論交流過程中,學生能夠能簡練的語言陳述自己的觀點,同時也能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很多同學都能自覺地將聽到的比較好的思路記錄在自己的驗證卡上,做到了取長補短,互相促進,體現了學生不僅愿意傾聽,更學會了如何傾聽。而這樣的小組合作,拋卻了形式上的熱鬧,更關注的是學生間思維的激烈碰撞,使學生真正沉浸到研究的樂趣之中。
在全班交流的環節里,學生不再局限于講給老師聽,而是真正面對全體同學,講給同學聽。傾聽的同學也能積極參與到與發言同學的交流中來。動態的提問,評價自己組的方法,評價別的小組的思路,綜合評價幾個小組的思路,換個角度說別人的思路等,這些在生生、師生平等交流中有效的思維碰撞,使課堂充滿了生成的美麗。
本節課實踐應用環節,考查了學生對本堂課知識的駕馭能力。從生活中提煉的數學問題,引發了學生極大的積極性,分蘋果,買文具,翻杯子等,許多貼近生活的問題,學生都能自覺地運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用數學的語言去解釋,做到了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