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面積計算》案例 反思 建議
四、應用拓展,升華問題
1、競賽題。
計算少先隊中隊旗的面積(只要列式)。看誰想得最快,解法最簡便。通過討論區讓學生充分利用媒體交互功能快速找出解題的多種方法,并評出以第三種解法構思巧妙,把下面一個三角形移到上面,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長方形。
2 、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教學時,我給學生準備了各式各樣的學具,讓學生自主選擇,用多種方法進行試驗,對教材進行很好的補充和拓寬。
3、學生通過提供的拓展資料或資源網站了解更多的知識。
拓展性作業
我校2004年要在學校校園中種一塊近似三角形綠化帶,面積是15平方米,請你當個小設計家,可以有幾種設計方案?這樣開放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最后,讓學生利用本節課這種學習方法,學習本單元的其它兩個教學內容。
教學反思:本課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在探究問題時,讓學生自主研究,嘗試將新知識轉化為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在教學中,學生想出了多種方法,體現了個性化學習。教學情境的設計使學生覺得自己不是在單純地學習知識,而是再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進一步體會數學的價值。
在本節課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計算方法,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討論,經歷與他人交流的過程,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靈活性。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而不是強求統一的語言進行操練,使學生在一種自由、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在教流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懂得欣賞別人,能夠取長補短。
經歷了探索之后獲得的成功,是令人快樂的,學生對數學的感受是美好的,這正是我們數學教學工作者的期待,放手讓學生去做、去發現、去探索、在開始時可能很難,只要堅持,就會水到渠成。
幾點建議:
1、探究性學習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但不能因此而否定接受式學習,只有兩者結合,才能提高效率。如果忽略或否定接受式學習,全面推行探究性教學也是行不通的,探究性學習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2、探究性學習在具體活動的安排上應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逐步加大探究力度,活動的數量安排也應考慮由少到多,使教師和學生都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
3、探究性學習的設計上,還要考慮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能力水平,對于每一個探究活動,教師都應當周密考慮,認真安排每一個環節。
4、探究性學習的評價上,應重視于過程性和主體性,切豈只注重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