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意圖
梯形面積的計算是小學數學第九冊第三單元多邊形面積的計算中的一節內容。它與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的計算一起作為結束直線型面積的計算,進一步學習圓面積和立體圖形表面積計算的基礎,成為本冊教學內容一個重點。
五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由中向高年級過渡時期,其認識水平和思維能力亦正處于進一步發展和日趨成熟的時期,通過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習,可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加強學生對圖形特征及各種圖形之間內在聯系的認識,同時可促使他們的抽象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提高。
《梯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的目標是:使學生理解掌握計算公式并會運用,同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轉化的數學思想,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設計中我注意突出以下幾點:
1.加強學生動手操作,通過實際操作,既發展了空間觀念,又培養了動手操作能力。
2.放手讓學生去發現、驗證、推導、小結,得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我校的自主探索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3.培養轉化的數學方法,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所研究的圖形與已學過的圖形之間有什么樣的聯系,如何把要學的圖形轉化為已學的圖形,從而使學生自己探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理解更為深刻,思維能力亦得到發展。
4.滲透數學中的變換思想,進一步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教學內容:冀教版教學用書83-34頁《梯形的面積計算》
教學目標:
1.利用遷移規律,鼓勵學生運用學具進行自主探究,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培養學生運用“轉化”的思想解決問題的能力。
3.滲透認識從實踐中來和事物之間是聯系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4.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
教具準備:梯形學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一)求出下面圖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
(二)回憶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為什么要除以2(演示課件:拼擺三角形)
二、設疑引入
教師出示一個梯形(已標出底和高)說出各部分名稱.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同學們已經會計算了,那你想不想知道,梯形的面積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梯形的面積。(板書課題)
三、指導探索
教師談話:利用手里的學具,仿照求三角形面積的方法把梯形也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找到圖形間的聯系,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那你想不想馬上動手試一試?
(一)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
1.小組合作推導公式.介紹學具每個小組都已經準備了兩個完全一樣的一般梯形,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梯形,兩個完全一樣的等腰梯形,一共三組不同的梯形。
2.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________________形
演示課件:拼擺梯形
下面填寫報告單
提綱:
(1)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________________形.
(2)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高等于__________________.
(3)每個梯形的面積等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梯形的面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小組討論,動手操作,教師巡視參與,了解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