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教案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92~93頁例4。教學目標:
1.聯系已有知識認識組合圖形,會把組合圖形分解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能正確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2.通過觀察、操作、分析,初步認識轉化思想方法在組合圖形面積計算中的運用;提高觀察、分析、綜合和運用轉化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增強探索數學的自覺性與創新意識,體驗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愉悅。
教學重點:將組合圖形轉化成若干個已學過的基本圖形。
教學難點:根據組合圖形的特點靈活進行轉化,并找出隱含在圖形中的條件。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學生準備七巧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激疑導入
1.復習平面圖形的面積。
(1)出示下列圖形,讓學生說說每個圖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2)學生說后,教師依次在圖形的下面寫上面積算公式:
s=ab s=a2 s=ah s=ah÷2
s=(a+b)h÷2
2.觀察組合圖形,激疑導入。
教師(投影)出示組合圖形:房子側面墻、多邊形花壇、中隊旗、七巧板拼成的長方形。
師:這些圖形與我們學過的哪些圖形相同?怎樣計算它們的面積?(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并說明這些圖形分別是由幾個我們已經學過的簡單圖形組成的,我們把它們叫做組合圖形。板書課題: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學過的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鞏固對簡單圖形面積計算方法的理解,為學習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做好鋪墊。聯系生活實際,通過投影展示多種組合圖形,引導學生觀察,用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揭示課題水到渠成。)
二、觀察分析,探索方法
1.認識組合圖形。
(1)在組合圖形中找一找簡單圖形。
師:在實際生活中,我們見到的物體表面有許多是由我們已經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基本圖形組成的組合圖形,F在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屏幕上的組合圖形,找一找房子側面墻、多邊形花壇、中隊旗、七巧板拼成的長方形各由哪些簡單圖形組成?
(學生邊說,教師邊用彩色筆在投影片上把前面三種組合圖形分割成幾個簡單圖形。)
(2)找一找生活中見過的組合圖形。
師:在日常生活中,同學們還見過哪些物體的表面是組合圖形?它們是由哪些簡單圖形組成的?
(3)小組議一議,畫一畫組合圖形。
(4)小結:組合圖形是由幾個簡單圖形組成的平面圖形。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尋找組合圖形中的簡單圖形,尋找日常生活中的組合圖形,引導學生議一議,畫一畫。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歸納、概括組合圖形的含義,建立組合圖形的概念,使學生對組合圖形有了清晰的認識。)
2.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師:同學們認識了組合圖形,接下來我們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1)投影例題:張大叔有一塊菜地,形狀如下圖。這種菜地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探索計算方法。
教師發給每個學生印有上圖的練習紙,按下列要求完成:
①想一想:這個圖形是由哪幾個簡單圖形拼成的?
②畫一畫:畫上虛線,把組合圖形分割成幾個簡單圖形,看看誰的方法多?誰的方法好?
③找一找:尋找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條件。
④算一算:學生獨立嘗試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⑤說一說:學生匯報交流,先說一說把組合圖形分割成哪幾個簡單圖形,再利用課件展示分割過程,最后投影展示學生的不同計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