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乘整數》說課稿
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的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2、3頁例1、例2,小數乘整數。一、說教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整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因數與積的變化規律、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加減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在生活中學生也積累了一些小數乘法的初步經驗。它是在整數乘法意義基礎上的進一步擴展,同時,它既是小數除法學習的基礎,也是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學習的基礎。所以學好它為以后做良好鋪墊。
(二)教材重難、點的確定
根據教材內容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學生自己探索獲得“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因為培養學生自己探索的能力,即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一方面是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另一方面是為了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更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
難點:小數位數的確定。而解決難點的關鍵:應是在不斷地“產生疑問、進行探索、釋疑、運用”這一循環過程中,自然地發現“積中小數位數與因數小數位數”的關系。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筆算,并能對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釋。
能力目標:使學生經歷自主探索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培養簡單的邏輯推理能力。
情感目標:使學生體會小數乘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數學,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三、說教法、學法
如何突破重難點,完成上述三維目標呢?根據教材的特點,本節課采用以討論交流、自主探究為主要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創設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為原型為學生提供較豐富、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自主研究發現,用已有知識來求簡單小數乘整數的計算結果,并應用解決實際問題。整個教學按以下四個環節組織進行:①創設情境,激趣導入,②共同探究,明理獲知,③深化運用,鞏固新知,④回顧小結,質疑問難。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在這個環節中,我創設了兩個生活情境:
情境一:星期天,王老師和李老師一起去青遠超市購物,請同學幫她們算算分別用了多少錢。接著出示題目:(1)李老師買一雙棉拖鞋9.8元和一瓶色拉油12元,共用去多少元?(2) 王老師買2盒巧克力,每盒巧克力12元,共用去多少元?
情境二:我是這樣引入的:在炎熱的夏天,你喜歡吃西瓜嗎?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現在的人們不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接著出示場景圖,讓學生根據場景圖提出兩個問題,引出夏天買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的算式。(學生可能會列:①0.8+0.8+0.8 ②0.8×3,如果出現①,可以問“還可以怎樣列?”,如果出現②,就問: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這個算式和以前學過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這時教師揭示課題
這一環節意在通過兩個小練習,復習小數加法的計算法則,由于小數乘以整數是在整數乘法意義的基礎上學習的,所以,教師先讓學生用原有的知識結構去探索、發現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意義完全相同,也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幫助學生體驗乘法和加法意義的聯系。同時這一環節的設置也拉近數學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體會到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