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乘整數》說課稿
(二) 共同探究,明理獲知
1、探索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研究的重點,當難點突破。
(1)解答上面的問題,該付多少元錢?是讓學生獨立列式,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下,理解小數乘整數的意義和整數乘法的意義一樣。
(2)充分放手,適時點撥,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在計算得數時,遇到了問題:一個因數是小數怎么辦?引發學生的思考,他們的算法可能有這幾種:(1)根據意義計算:0.8+0.8+0.8=2.4元:(2)先化0.8元=8角,再用8×3=24角=2.4元,(3)0.8×3=2.4;(4)用豎式計算,但對位不準確
交流時,可讓學生板演或者指名說,教師板書。①②種情況可以讓學生簡單說說理由,③④種可先讓學生說說做法,教師進行指導并板書正確的豎式寫法。豎式完成后,讓學生看著豎式,說說0.8×3用豎式計算的過程。然后問學生:這個豎式和以前的豎式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說出因數和積中都有小數,位數相同。)
(3)關注新知,透徹理解。接著出示問題(2)冬天買3千克西瓜要多少錢?(先列加法豎式計算,再列乘法豎式計算。)學生按要求獨立進行計算,提示用加法算注意對位。組織交流乘法的算法,小組交流:從計算過程中發現了什么?(通過比較結果,比較對位,初步得出因數的小數有幾位,積的小數也有幾位的規律。)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建構趁熱打鐵:如果用一個三位小數乘3,積會是幾位數?如果用一個四位小數去乘呢?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了解積的小數位數和因數有關。
在交流中,教師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暢談自己的算法與想法,及時掌握學生不同的思維生長點和認知區別。做到充分尊重學生,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創造性地參與到計算的探索過程中來,把各種不同的算法與想法展示給全班學生,使學生在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了解積的小數位數和因數有關。
2、猜猜算算,歸納計算方法
出示試一試:4.76×12、2.8×53、25×0.103。
(1)、先讓學生猜一猜每道題的積是幾位數,再用計算器算一算,驗證猜想的是否正確。
(2)、組織小組討論:通過剛才的計算,你認為在計算小數乘整數時,可以怎樣確定積的小數位數?(留點時間讓學生自主討論。)在學生自主討論的基礎上師生共同總結出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要求學生說出主要意思。)
[設計意圖]在初步體驗的基礎上通過猜想和驗證,自主得出計算的方法,要比傳統的做法效果好得多。
(三)、深化運用,鞏固新知
1、“練一練”第1題,先讓學生說一說每題的積是幾位小數,再讓學生獨立計算。
組織交流:0.18×5的積是多少, 0.90是否可以化簡,化簡的結果是多少,化簡的依據是什么。
基于全體同學交流的基礎上師小結化簡問題。
2、指導完成第2題。
第2題先讓學生根據要求填一填。
全班交流并討論:各題的積是多少?各有幾位小數?你是怎樣確定積的小數位數的?
[設計意圖]這兩題讓學生從各題的數學實際出發,通過語言交際總結方法,溝通了舊知與新知之間的內在聯系,真正理解了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3、實踐活動:爭當超市大贏家
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組長當主持兼營業員,其他組員拿著10元錢到組長那兒買東西,看誰買的東西最接近10元,花的時間最少。(根據實際時間機動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