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面積的計算》教案及評析
教學思路:“梯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尤其是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計算,和梯形的認識的基礎上學習的一個“幾何求積”的數學問題。由于在上述學習中,學生已通過操作、實驗等積累了探索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剪、移、轉、拼等)并初步領悟了“新舊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都為學生自主研究、探索“梯形的面積計算”創造必要的條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基于以上認識,我在導學梯形的面積公式時,并沒有沿襲以往的教學思路,而是立足與學生已有的數學現實與經驗,以此為出發點,通過引導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假設——進行驗證——實踐應用”,讓學生在數學的再創造過程中建構新知,解決問題,獲得體驗。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發現并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能靈活運用梯形面積計算公式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
2、結合學習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比較、推理等邏輯思維能力和初步的假設、試驗和驗證等科學探究能力。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不斷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體驗數學再創造的樂趣,并使不同的學生獲得個性化的發展。
教學重、難點:運用轉化思想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具、學具準備:一般梯形兩個,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自由操作聯想,作好新課孕伏。
師:對于梯形,你們已經知道了什么?(可讓學生自由發表)利用你手中的梯形,動手折折、剪剪、拼拼,還能發現些什么?(學生獨立操作,在此基礎上,在同桌或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發現)
生1:我發現任何梯形都可以分成兩個三角形;
生2:我們發現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象三角形那樣,通過重疊、旋轉、平移,轉化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
生3:我們發現將一個梯形沿著它的兩條高剪開,分成了兩個三角形和一個長方形;
生4:我們發現梯形可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
生5:還可以將梯形先剪下一個小三角形,再將剪下的小三角形通過旋轉、平移的方法和剩下的圖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
生6:我們認為還可以將梯形從中間剪開,分成兩個梯形,然后將其中的一個梯形通過旋轉、平移,和另一個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圖略)
生7:在梯形的下面剪去兩個小直角三角形,拼到上面,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
生8:將梯形上下對折,沿折痕剪開后所得的兩個小梯形也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
師:善于觀察、勇于實踐,才給同學們帶來如此豐富的發現,真了不得!
[點評:引導自由操作,有利于在寬松環境中激活原有數學經驗,為隨后有目的的嘗試、實驗和驗證做好鋪墊。]
二、“假設——驗證——交流”,體驗數學再創造樂趣
1、假設
師:請大家再想一想,這些方法都有一個共同之處,你看出來了嗎?
生:都是將梯形轉化成了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
師:同學們將轉化后的新的圖形與原來的梯形進行比較,看看它們的面積有什么關系?為什么?你能推導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嗎?談談你的來推導?
生2:可不可以象三角形那樣,將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大平行四邊形,再進行推導?
……
[點評:交流對問題的初步設想是準確把握學生已有數學現實的關鍵,這對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隨后的學習起著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