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教案和反思
摸球游戲一、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實踐—驗證”,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進一步認識客觀事物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能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培養學生進行合理推斷的能力。
3、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滲透概率的思想。
二、教材分析:
《可能性的大小》是第六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學生在二年級有學習時,已經初步接觸了解了客觀事件出現的可能性;三年級學習了客觀事件出現可能性的大小,認識到可能性的大小與相關的條件有密切關系;四年級認識了等可能性。本單元的學習是前幾個年級學習內容的延伸和發展,通過學習,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可能性大小用數據表示的方法。
三、教學設計
1、游戲導入
師:(出示紙盒內紅、黃、白色乒乓球各一個),喜歡哪種顏色的乒乓球?你試著摸一個球,看是不是你所想要的那種顏色的乒乓球?
生:(七嘴八舌)我喜歡紅的,我喜歡白的,我喜歡黃的(生紛紛舉手欲想摸球)。
(評析:游戲是兒童喜歡的特有的一種活動形式,孩子們已被游戲吸引,師生之間的情感一下子融洽起來。)
師:(搖晃盒內的球后)請一個學生閉著眼睛摸一個乒乓球,看是不是你想要的那種顏色的乒乓球,同時請另一個同學猜一猜摸到的球會是什么顏色?
(學生裝同一操作活動重復兩次)
生:他會如愿拿到紅色,運氣真好咧!
生:不一定的。
生:他有可能拿到紅球,也有可能拿到黃色或者白色的。
(學生猜后,教師讓摸球的學生出示摸到的球)。
師:想一想,我們能事先確定摸到哪個顏色球嗎?
生:不能確定,可能摸到紅球,可能摸到黃球,也可能摸到白球。
師:那么三種顏色的球被摸到的機會是否一樣呢?為什么?
生:因為老師將盒子搖晃一下,乒乓球的位置就是隨機的。
師:也就是說,閉著眼睛一次摸一個球,三種顏色球被摸到的可能性是一樣的。
(評析:教師創設了摸球、猜顏色的情景,意圖在于讓孩子體驗不確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學生認識可能性是有差異的,有的受主觀或客觀情境影響,認為不確定的事件的發生與“運氣”有關;有的認為“不一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已認識事件出現的可能性,能說出不確定事件出現的幾種可能。教師抓住時機,通過啟發式的談話,使學生在原有的認識基礎上及時體會事件出現的不確定性、可能性、等可能性。)
師:如果想摸到的球肯定是紅球,我們可以怎么辦?
生:盒子里多放些紅球。
生:不行,盒子里全部放紅球。
師:為什么要全部放紅球呢?
生:因為每個球都有可能被摸到,如果有一個球不是紅球,就不可能一定摸到紅球,所以要全部放紅球。
師:大家同意他的意見嗎?
生:同意。
師:噢,這樣摸到是紅球的事情肯定發生了。如果希望摸不到紅球呢?
生:一個紅球也不放。
師:這樣摸到紅球的事情肯定不發生了。
(評析:確定性的現象學生是容易理解的,在這兒設置這樣的一段談話,目的在于讓學生體會到客觀現象中,除了有隨機性現象外,還有確定性現象。)
2、探究新知
活動一
師:(盒子里放好3個黃球和1個白球)若老師從盒子里拿出1個白球,盒子里剩下什么球?
生:黃球。
師:還能摸到白球嗎?
生1:不可能摸到白球;
生2:現在盒子里只剩下3個黃球,只能摸到黃球。
師:也就是說不可能摸到白球,那你能不能用數字來描述一下不可能摸白球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