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位數》
教學內容:人教實驗版五年級上冊第105-106頁。教學目標:
1.理解中位數的統計意義,會求數據的中位數,探究發展中位數與平均數的聯系和區別。
2.培養學生對數據的觀察、分析、處理的能力,學會根據問題的需要合理選擇統計量。
3.體會中位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會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合理選擇統計量,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理解中位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教學難點:體會“平均數”、“中位數”各自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出示例題,并提出學習目標
師:同學們,我們的學校剛剛開展了第十二屆田徑運動會。看!這是第一組代表隊同學投籃的情況。
第一小組30次投籃成績統計表
姓名 李明明 張俊 馬寧 趙亮 陳東明 劉小玲 趙麗麗
投中
個數 26 15 8 7 6 4 4
1、觀察對比, 引入中位數。
(1)師:這7次的平均成績是多少?用平均數10來代表同學投籃的一般水平,你們認為好不好?為什么?
(2)組織學生討論:用哪個數表示更合適,為什么?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種新的統計量――中位數。(板書:中位數)
3、提出學習目標:
(1)、學生討論:用哪個數表示更合適,為什么?
(2)、初步感受中位數與平均數的區別
(3)、學習和掌握“求中位數”的方法.
二、互動學習、交流反饋。
1、小組合作學習,并在小組內交流。
2、師收集信息,及時在小組內指導。
3、全班交流
三、展示學習成果,激發知識沖突
如果把張俊同學的成績為22,這組數據的平均數是否發生變化?中位數呢?(生……..)
小結:一些數據變大了,一些數據特別小,中位數都不變。誰看出了中位數有什么優點?中位數既不受到數據偏小或數據偏大的影響,還是居中,所以有時用中位數來反映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更合適。理解中位數的意義:中間位置的數
四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