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壯士》第二課時教學設計7
3、師:請同學們打開練習本,模仿“石頭像……帶著……帶著……”這句話,從課文中找依據,用“帶著……帶著……”試寫一句話。
4、匯報交流:
⑴ “勝利的喜悅”:
從哪兒體會到的?(齊讀)五壯士知道自己將要犧牲了,為什么臉上還要露出勝利的喜悅?
(再讀:輕緩、帶著眷戀。)
⑵ “對敵人的憎恨”:
從哪兒體會到的?為什么砸槍?是砸自己的槍嗎?
(朗讀:“砸碎”重讀)喊口號(有力,末字處長)
⑶ 除了這兩個“帶著”,還有別的嗎?課文是怎樣詳寫五壯士跳崖的?
(理解“相繼”。)
五壯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為什么能昂首挺胸,像沖鋒一樣,相繼跳崖?
(相信抗戰一定會勝利──“抗戰必勝的信心”。)
(朗讀:注意重讀。)
5、學生校正、修改,并有感情地讀自己寫的句子。
6、師:五壯士用自己的壯舉,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證明了,中國人民是──的,所以課文結尾說──(學生接讀)
(指導朗讀;高昂,讀出“驚天動地,氣壯山河”的氣魄。)
四、回應目標,總結全課
1、學到這兒,五壯士的英勇豪壯表現在哪里,課文是怎樣寫詳細的,大家明白了嗎?
課文是抓住了五壯士的動作、語言、神態,詳寫“用石頭砸”和“英勇跳崖”,以此來表現五壯士的英勇豪壯(板書),以此來證明這五位戰士是壯士。
2、下節課,我們將重點研究為什么這三段要寫得詳細。現在,讓我們全體起立,再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五段;(生讀)歷史不會忘記英雄,讓我們記住這悲壯歷史,做一個堅強不屈、自強不息的中國人。
【教案述評】
虞大明老師是浙江省省級教壇新秀,以上教案榮獲全國首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比武優勝獎。
《狼牙山五壯士)是情感型課文。教此類課文,既忌在故事情節上打轉,空泛地進行思想教育,情感熏陶;又忌脫離課文情感線,搞分割式的。“語言訓練”,肢解課文。虞大明老師執教的(狼牙山五壯士)第二課時是成功的。他教學的主要特色就是“務實”、“共振”。
虞老師以務實的態度設計教學,采用自主參與、讀寫結合等訓練策略,努力展現訓練過程,以情促練,以練,達到語言訓練與情感熏陶互涵共振。
虞老師以務實的態度設計教學。他不追求形式的完美,不硬在40分鐘內塞進課文的全部內容。他據40分鐘課時,選擇四、五兩段為適度容量,力求扎實展現語肓訓練過程。全課只“研究一個問題:四、五段中,五壯士的英勇豪壯表現在哪里?課文是怎樣詳細具體寫的”?把時間留給語言訓練的評價──學生,讓他們按自己的水平和方式去“讀讀、想想、劃劃、說說、寫寫”。
他教風樸實,不追求轟動的劇場效應,不專為聽課專家和老師設計環節,洗刷“觀摩課氣味”,實實在在上課。上課伊始學生就打開課本,讀書準備生字詞,第一項語言訓練就是樸樸實實的新詞聽寫和看意思寫詞,讓所有學生都投入訓練。他不制造課堂上無休止的“一片小樹林”般的舉手,不安排尖子學生“超水平”的學習前就有的思維成果顯示,不讓學生只做聽眾和陪客,只動口不動手的“君子”。40分鐘的教學,學生的個體自由讀、個別讀、齊讀、朗讀、默讀、表情讀占15分鐘以上。課上學生動筆劃找、聽寫字詞、試寫句子及校正修改占10分鐘。這種面大量足、有一定訓練質量的課內作業,為當前閱讀觀摩課,特別是高年級教學所罕見,確實開了一個甲讀寫結合,講練結合,務實高效訓練“的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