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處處埋忠骨》說課稿
一.說教材
《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第九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文主要講了毛澤東的愛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光榮犧牲后,毛澤東驚悉這個噩耗后極度痛苦的心情和對岸英遺體是否歸葬的抉擇過程,表現了毛澤東常人的情感,偉人的胸懷。
二.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根據教材編寫意圖和新課標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以下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⑴認識8個生字,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躊躇”等詞語的意思。
⑵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進一步強化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快速讀、精讀等能力,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思維習慣。
⑶進一步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讀、說、寫”這些簡單的方法,讓學生深刻理解毛澤東是平凡的,更是偉大的。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了解一代偉人毛澤東作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無產階級革命家曠達的心胸和無私的襟懷。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由于本組教材以“走近毛澤東”為專題,走近毛澤東,讓學生感受他偉人的風采和凡人的情懷,是本組教學的主要目標。但是由于受到年齡和經歷的限制,對學生來說比較困難,所以“體會毛澤東喪子后極度悲傷的心情和常人難有的寬廣胸懷”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同時,在感受的過程中,要重點幫助學生了解人物描寫的一些基本方法。
三.說教法
本課教學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1、以讀為主,在讀中感悟。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促成學生良好讀書習慣的養成。
2、采用“情境教學法”,并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化,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和創造性思維。
四.說學法
在本文的教學中,放手讓學生運用讀讀、劃劃、說說、寫寫等學習方法。通過讀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通過讀、說、寫讓學生理解內容,體會出感情來,掌握寫人方法,在反復朗讀中進入文中情景。這樣通過動腦、動口、動手等方式,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提高自學能力。
五、學情分析
課文講的是毛澤東的愛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光榮犧牲后,毛澤東驚悉這個噩耗后極度痛苦的心情和對岸英遺體是否歸葬的抉擇過程,表現了毛澤東常人的情感,偉人的胸懷。大部分學生在初讀課文之后,夠說出文章的大意。根據文章大意,學生應該能比較準確感受到文章的感情基調。但毛主席老年喪子的無比悲痛心情,學生受到年齡和經歷的限制,不可能感受的那么深刻,教學時不過分要求學生,求真情,有所感,有所悟即可。
六.說教學過程
(一)、簡介背景,導入新課
1、借助多媒體向學生介紹故事背景。(以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所表達的內容和情感。)
2.師板書課題
(二)、出示學習要求,明確學習目標
1.屏幕出示學習要求;
2.生齊讀學習要求,明確學習目標。
(明確目標,有的放矢。)
(三)、初讀課文,了解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