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處處埋忠骨》教案設計
主席面臨著將愛子安葬在何處的抉擇 ,毛主席是怎么想的?
作為父親他很想見一見兒子的遺容,作為主席,他不能搞特殊)。
一讀:他作為一個普通的父親,他想見見自己兒子的遺容,這個要求過分嗎?但是,他同時作為一個受全國人民愛戴的主席, 他能搞特殊嗎?他只能自我安慰的說道:“我的兒子死了——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吧”
二讀:面對這兩個選擇,一方面是能否再見自己心愛的兒子最后一面,一方面是中國和朝鮮人民的感情,這中間的取舍,全在這位父親、這位領袖一念之間。 讀“我的兒子死了——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吧”
三讀:究竟是忠于父子之間的情義,還是忠于革命事業(yè)的大義。他必須做出抉擇!這全在于在他面前的電報記錄稿里,全在于他那小小的卻重如千斤的筆端!再讀“我的兒子死了——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吧” 這真是個怎樣的抉擇:艱難(板書)。下面請大家拿起筆,再從頭到尾默讀一遍課文,找找還能從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這份悲痛?
1.“從收到這—— 放在那里” (整整一天 一支又一支的抽煙 原封不動)——想的是岸英 讀
2.那一次次的分離 ,岸英不都平平安安的回到自己身邊嗎?(一次次的分離,都 這次怎么會……)
3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著緊縮的眉頭…… (情不自禁, 喃喃著) 喃喃:小聲的,不停的說重復 感嘆號。 合作讀
4.“主席黯然(情緒低落,目光中看得出他情緒的低落)的目光轉向窗外,用手指指寫字臺……” 與“電文稿下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結合學習。 理解:主席作為一個領袖,不能在工作人員面前流淚,將自己悲痛的心情影響到別人。
是啊,主席失去了他最心愛的兒子,他非常的悲痛,帶著這樣的心情,我們來讀一讀最后一段 。可以想象,對于主席來說,這是個不眠的夜晚,在這漫漫長夜里他會想起些什么?(他想著和岸英以前的往事,看著岸英的照片……)
這位老父親失去了自己致愛的兒子。這是多么剜心的痛啊!他想著心愛的兒子,他流著淚,喃喃地呼喚著:“岸英!岸英!” 此時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父親?(板書 平凡)
五.資料拓展:
其實 ,這早已不是毛澤東第一次面對親人的犧牲,毛岸英是毛主席一家為中國的革命事業(yè)獻出的第6位親人。
——堂妹毛澤建,1929年8月,是衡山游擊隊長,在湖南衡山縣英勇就義。
——妻子楊開慧,1930年11月14日,在長沙被湖南軍閥何健殺害。
——二弟毛澤覃,1934年 4月,在戰(zhàn)斗中,為掩護戰(zhàn)友撤離,英勇犧牲。
——大弟毛澤民,1943年9月27日被軍閥盛世才逮捕入獄,在烏魯木齊被害。
——侄兒毛楚雄,1946年8月22日,被國民黨活埋處死,就義時年僅19歲。
而當他的最心愛的兒子毛岸英,向父親主動要求去朝鮮,得到了毛澤東的支持。當時中南海里的許多人都來勸毛澤東出面阻止時,得到的回答只是:“誰叫他是毛澤東的兒子!他不去誰還去!”
1951年1月2日,工作人員向毛澤東報告了岸英犧牲的消息。毛澤東聽后怔住了,一聲不響。周圍的人都不約而同地低下了頭,沒人敢說一句勸慰的話。毛澤東的眼圈濕了,卻沒有流淚,過了許久只發(fā)出一聲嘆息:“誰叫他是毛澤東的兒子呢!”這時,周圍的人都禁不住流下了熱淚。
看了這些,你有什么想說的?帶著這樣的心情,咱們再讀讀“青山處處埋忠骨…… ” 此時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父親?(板書 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