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國標本語文第十一冊第十六課草原
什么是高歌?什么是低吟呢?
過渡:作者先是想高歌一曲,后來又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如果把這兩個抒情的句子調換一下位置,我們先“低吟”后再“高歌”行不行?請你再次字字入目地讀第一自然段,想為什么?
同桌之間先交流。
全班交流
教師總結:不能換。因為開頭寫高歌,是第一次看到草原,作者非常興奮,所以想高歌一曲。后面他看到了非常美的景色,覺得很舒服,所以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好像在回味一樣。
作者為什么總想高歌一曲,以表示滿心的愉快,出示草原的天空以及文字: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
指導讀這句話,讀出作者內心的激動與興奮之情。
5、學習草原美景
過渡:是什么樣的景色讓作者沉醉其中呢?誰來讀一讀草原美的句子?指名讀。
(1)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一碧千里”什么意思?為什么說草原是一碧千里?
你還知道哪些形容“綠”的詞語?
“并不茫茫”指什么?(草原雖遼闊,但能看得清楚)
這樣的草原給了你怎樣的感受?
誰能讀好這句話?
過度:聽了你們的朗讀,我仿佛置身于那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中了。草原是美的,它又美在哪兒呢?
(2)出示: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a“小丘是美的”美在哪兒?你能讀出小丘的柔美嗎?自己試著讀讀 指名讀
b“羊群是美的”美在哪兒?
讀了這句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這一句作者巧妙地運用了比喻,將 比作 。
這樣的比喻好在哪里?
你能讀出作者的喜愛之情嗎?指名讀——齊讀
小結:是呀,在作者的眼里,普通的小丘是柔美的,熟悉的羊群也是美麗的,讓我們再次飽含喜悅之情領略草原美麗的風光,齊讀草原美景。
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6、體會作者的感受
欣賞了草原美景之后,作者有什么樣的感受呢?
學生交流
出示: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在這種境界里,就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為什么“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也是寫作者愉快的心情?(對景物的感覺跟人的心情有關)
練習用“既……又……既……又”造句
五、總結
同學們,雖然很多同學都沒有真正到過內蒙古美麗的草原,但今天我們的心已經到過了,感受到了,讓我們再一次美美地聆聽那草原的贊歌,在歌聲中結束今天愉快的草原之旅!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教學評析:教學一開始,教師通過出示草原美景,播放美妙的音樂,引起學生學習本課的濃厚興趣,為上好課做了很好的鋪墊。文中“勾勒”、“渲染”兩個詞語是專業術語,學生不容易理解,教師通過在黑板上演示,讓學生很好地理解了這兩個詞語的意思。在學習草原美景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再現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形象,顯示語言文字的內涵,傳達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情感,進一步體會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在課堂結束時,教師再次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在歌聲中結束教學,使整堂課充滿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