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自主開放的課堂──特級教師劉志春《將相和》精彩課堂實錄
這節課之所以有這樣的突破,首先取決于劉老師的觀念。他的課明確地告訴我們,現代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怎樣的,教師要弄清所處的位置和作用。他很注意教是為了學的,順應學生的學習,真正為學生服務。他不是那種把“水”倒給學生的組織者,他是把學生組織起來,讓學生自己去“倒水”,去“找水”,一起去開掘叮叮咚咚的清泉。學生以這篇課文為載體,在生活中到處去搜集信息,他們有的找的是文章中講到的物,和氏璧是怎么得來的,是什么樣的,又是怎么到趙國去的;也有人找的是人,藺相如是怎樣一個人,為什么推薦他去出使的等;有人找的是事;有人找的是背景;有人找的是這篇文章的出處……學生到處“找水”,視野開闊,與封閉在課文中學習效果是不一樣的。這樣的組織和安排是一種學習方式的變化,不完全是接受性學習,孩子們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尋求。孩子們為了學習這篇課文去尋求各方面知識的時候,他們看到知識的海洋,當尋找到自己所需的東西后,他們對這篇課文有興趣了,對語文有興趣了,對尋求知識的活動有興趣了。今天的課展示的,學生想去找,想來讀,想來交流,孩子們興致勃,不是我們所追求的境界嗎?
討論性的讀他分為三個小層次。先是小組討論,給每個學生有了一個發表自已意見的機會,孩子們在小組中各抒己見。他強調孩子們在別人說的時候認真聽,平常也是這么訓練的。他反對假議,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合作、競爭的學習氛圍。第二個層次是把小組討論的在全班匯報。有推薦出來的代表說集體討論的概況,又推薦發言突出的同學作典型發言,有點有面,對在小組討論的學生拓寬了視野。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又向前推進了一步。第三層次是自由論壇。有了前兩個層次的鋪墊,這時候學生由于有了前面的“碰撞”,所以發言更高了一個層次。在這過程中老師是組織、引導并和孩子們一道去獲取知識。
劉老師是把自己放在一個鼓勵者的位置。看一個老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如何,就是看教師是否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劉老師的鼓勵是誠懇的,是熱情的,是及時的,他的鼓勵又是有分寸的。而不是鼓勵學生就是一味地廉價地表揚學生,也不是對學生的回答不置可否。鼓勵應該是讓學生感覺到在某一個方面得到肯定,進而產生成功的歡愉。劉老師的鼓勵有的是對學生學習行為上的肯定,有的是對學生學習熱情上肯定的,有的是對學生學習態度上肯定的,有的是對學生學習思考后回答的結果上肯定的,而且用詞很具體恰當。
總之,什么叫觀念轉變,什么叫自主開放的課堂,劉老師在探索,而且取得了喜人的成績。既給了我們概念上的理解,又給了我們課堂實例。讓我們從中得到很好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