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設計及教后反思
教材分析:
《臨死前的嚴監生》是第22課《人物描寫一組》中的第二個片段,選自《儒林外史》。這個片段記敘了嚴監生臨死前牽掛燈盞點了兩莖燈草,伸著兩根指頭不斷氣,直到趙氏挑掉了一莖,才一命嗚呼的故事。作者運用藝術夸張的描寫,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活生生地刻畫了一個愛財如命的守財奴形象。
學情分析:
本片段作者通過描寫人物的動作、神態,活生生地刻畫了一個愛財如命的守財奴形象。學生的學習,一是通過悟、想、觀感悟嚴監生的形象;二是通過抓住描寫嚴監生臨死前動作、神態的句子,猜想他的內心活動,從而在內心深化形象,并體會作者描寫此人物的寫法;三是學習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并在以后的學習中運用。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生字,積累新詞。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感受嚴監生這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3、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描寫人物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復朗讀理解課文內容,在讀、悟、想、觀中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及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
2、引導學生抓住描寫人物的動作、神態的句子,加以品析,并揣摩人物內心活動,將個人獨立思考與全班合作交流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品析中感受人物形象,學習寫人的寫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興趣。
2、引導學生感受人性美的光輝,鄙棄那些丑惡的東西。
重點:結合具體語句,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難點:
1、根據人物的動作、神態的變化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
2、學習文中描寫人物的方法,引導學生由讀人到寫人。
教法與學法:
師:創設情境,講解法、引導法;
生:感情誦讀,邊讀邊想象,讀、說、寫相結合。
教學準備:
教師:相關課件
學生:了解有關作品,預習課文。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以你們的生活經驗你們認為一般人在臨死前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學生各抒己見)
師:一個大地主,他擁有十多萬兩銀子,請大家設想一下他臨死時會是怎樣一種情景?
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暢所欲言。
師:語言大師吳敬梓用簡潔的筆墨,細致地為我們勾勒了一個大地主臨死前的情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課文《臨死前的嚴監生》。
2、揭題,板題。(強調“監”的讀音)
(1)簡介嚴監生。
(2)簡介《儒林外史》。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一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為后面學習課文做鋪墊。)
二、檢查預習效果。(課件出示)
1、詞語。
2、用簡潔的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三、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1、學生自由讀文,邊讀邊思考:嚴監生是因為什么而即將死去?(生病)他病到什么程度呢?
2、學生反饋,教師課件出示句子。
3、師:是呀,嚴監生已經病到這種程度了,是為什么呢?(課件出示嚴監生生平的描述)那么他臨死前是怎樣的一番情景呢?
4、聽課文朗讀,閉上眼睛想象嚴監生臨死前的樣子,然后在班上交流。
5、看人物,感形象。(課件出示嚴監生臨死前的動畫)
6、說說嚴監生你認為嚴監生是怎樣一個人?(愛財如命)
(設計意圖:通過讀悟想看感受嚴監生的形象,培養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
三、精讀課文,深化人物形象,滲透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