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人物形象 學習表達方法——《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設計
2.學生活動。
3.學生交流匯報,師相機點評。
[設計意圖] 繼續大膽放手讓學生活動,這樣的課堂是真正屬于學生的課堂。課堂生成遠遠不是教師所能預料的,對教師教材研讀深度和應變能力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4.教師引導學生一一梳理。
(1)虛實結合,突出特點
【ppt出示表現嚴監生病重的句子!
a.指名讀,生邊聽邊找:哪些句子告訴我們嚴監生病得很重?
b.引導學生將這些句子分為兩類:
第一類:自此,嚴監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頭。
病重得一連三天不能說話。
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
第二類:諸親六眷都來問候。五個侄子穿梭的過來陪郎中弄藥。
到中秋已后,醫家都不下藥了,把管莊的家人都從鄉里叫了上來。
晚間擠了一屋的人,桌上點著一盞燈。
c.大家看,同樣是寫嚴監生病重,這些句子有什么區別?
d.教師小結:直接寫嚴監生病重的句子是正面描寫,也叫實寫;通過描寫其他人來表現嚴監生病重的句子是側面描寫,也叫虛寫。這種寫作技巧叫:虛實結合,突出特點。
(2)巧設懸念,抓住讀者
【ppt出示句子: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伸出兩個指頭!
a.讀到這里你特別想知道什么?
——(兩根指頭到底指什么?)
b.對啊,兩根指頭到底指什么呢?是什么東西如此重要,竟讓臨死前的嚴監生這般牽掛呢?你想知道答案嗎?那該怎么辦?
——(迫不及待地往下讀。)
那你就中了作者的“圈套”了,作者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這就是懸念的作用。有了懸念,故事就好看。你能舉個例子嗎?
c.教師小結:有了懸念的文學作品引人入勝,讓人回味無窮、欲罷不能!這種寫作技巧叫:巧設懸念,抓住讀者。
(3)細節刻畫,表現內心。
【ppt出示眾人猜測及嚴監生反應的句子】
a.找出嚴監生反應的句子,讀一讀。你中體會到了什么?說一說。
——(嚴監生的心急如焚、痛苦失望)
b.教師引讀:
當大侄子猜測時:他把頭搖了兩三搖。
當二侄子猜測時:他把兩眼睜的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的緊了。
當奶媽猜測時: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
嚴監生想說什么呀?
c.我們能對嚴監生的內心世界感同身受,都是因為作者對臨死前嚴監生動作神態的細致刻畫。這也是我們刻畫人物形象最常用到的方法,這種寫作技巧叫:細節刻畫,表現內心。
(4)尺水興波,層層渲染
【ppt出示改寫過的文章: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趙氏慌忙揩揩眼淚,走近上前道:“爺,我曉得你的意思!你是為那燈盞里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挑掉一莖就是了。”說罷,走去挑掉一莖。嚴監生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
a.這樣改寫怎么樣?為什么?
b.對呀,所謂文似看山不喜平,直接告訴大家謎底就沒意思了。
c.指導讀出原文層層遞進的味道。
d.教師小結:這種寫作技巧叫:尺水興波,層層渲染。
(5)制造反差,極盡諷刺
【ppt出示嚴監生斷不了氣與趙氏挑掉一莖燈草后咽氣的對比!
a. 生齊讀。
b. 故事的結局跟你想象的一樣嗎?為什么?
c. 說說燈草,想像一莖燈草的價值。
——(點一晚費油約兩毛錢。)
d. 嚴監生這樣一個富家翁,臨死前倔強的伸著兩個指頭,牽掛的不是兩個親人,不是兩筆銀子,也不是兩位舅爺,更不是為了自己死后拋棄的孤兒寡母,而僅僅是燈盞里的兩莖燈草。這種強烈的對比,真是大大地出乎我們所有人的意料,讓人啼笑皆非。作者通過這種對比對吝嗇的嚴監生進行了無情的諷刺!這種寫作技巧叫:制造反差,極盡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