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教學設計及反思
尋詩眼,想詩境,悟詩情,誦詩文——《蜂》教學設計
一、設計理念:
《蜂》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的第五單元第二篇主體課文中的一首古詩,《蜂》一詩主要借助對蜜蜂辛勤勞作的描寫及其意義的反思,贊頌那些象蜜蜂一樣貢獻了一生,不求名利,為人類造福的勞動者,諷刺那些不勞而獲的人。《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應該注重,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之中。”這一句話既強調了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更揭示了積極情感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學生的閱讀活動是從情感喚起開始的,以情感體驗貫穿全過程,并以情感積淀和內化為最終結果。因此本次的古詩教學將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教學模式,力避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參與中自悟自得。其次領會詩歌的意境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教學中想方設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其情感,把詩人創造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還想收集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同時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二、學情分析:
本次執教的對象是五年級學生,在以往四年的學習和積累,五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古詩詞教學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也并不陌生,特別是《蜂》這首古詩,詩意淺顯易懂,作者想要抒發的情感也通過朗讀古詩就會明了,因此本次教學我將盡可能的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具有無私奉獻、不求名利的勞動人民的無限敬意。另外通過古詩不同節奏的吟誦,豐富學生詩詞學習的不同情感體驗。再通過詩句的鑒賞和對比,讀通、讀懂、讀厚古詩及寓意。
三、教學目標:
1、讀通詩歌,了解古詩新唱,能采用不同的旋律學唱詩歌,感受古詩詞文化的博大精深。
2、讀懂古詩所描寫的勞動情景,從中感受勞動者無私奉獻、團結向上、不畏艱辛的精神。
3、讀會詩歌的意境,從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四、教學重難點:在讀通古詩《蜂》的基礎上,運用古詩新唱的方法,從而水到渠成的了解古詩的寓意。
五、課前準備:查找資料、制作課件
六、課前活動:
1、學生談談自己喜歡什么小動物,猜猜老師最喜歡什么?
2、出示關于人物品質的成語:
師過渡:為了表示感謝,老師特地準備了一些詞語,我們一起來讀讀。
舍己為人 不屈不撓 忠貞不渝 舍生忘死
兢兢業業 碧血丹心 自強不息 大公無私
無私奉獻 死得其所 始終不渝成仁取義
七、教學過程:
一、揭示主題,鑒賞古詩
1、 談話
師:其實,不只曾老師喜歡蜜蜂,古往今來,不管是作家,還是詩人都對蜜蜂情有獨鐘。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關于蜜蜂的古詩《蜂》。
2、 揭示主題
師:(幻燈出示古詩并板書“蜂”)我們齊聲讀一遍。(生齊讀)
師:這是羅隱筆下的蜜蜂。同時我們也來欣賞一下其他詩人筆下的蜜蜂是怎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