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教學設計及反思
①談一談,從這個“盡”字你讀懂了什么?
生:我讀懂了蜜蜂辛勤采蜜的情景。
生2:我讀懂了蜜蜂默默地采著蜜,毫不怨言。
生3……
3、是啊,多么勤勞的一群小蜜蜂啊,無論是平地還是山峰,只要是有花開的地方就有蜜蜂的蹤影。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們的蹤影。(多媒體出現蜜蜂采蜜的景象)(板書:勤勞)
4、此情此景,我們會用這樣的一句詩來概括: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師:當我們來到百花盛開的春天,我們會想到這樣一句詩:
師:當我們欣賞到妖艷無比的荷花時,我們會想到這樣一句詩:
師:當我們感受到撲鼻而來的濃郁芳香的菊花時,我們會想到這樣一句詩:
師:當我們面對不畏嚴寒的臘梅時,我們會想到這樣的一句詩:
師:是啊,一只只勤勞的小蜜蜂,一幅幅感人至深畫面讓我們對蜜蜂的辛勤耕耘充滿了敬意。但是,同樣的“盡”在不同詩人的筆下又是不一樣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多媒體出示)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唐·李白《子夜吳歌秋歌》(颯颯秋風,驅散不了內心的愁思,而是更加勾起對遠方征人的懷念。)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8226;李白《贈廬司戶》(舉目四望,遠近盡是寒山四繞的一片秋色)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傍晚的落日依著山峰悄悄落下,奔騰的黃河流入浩瀚的大海。)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春蠶到死才停止了吐絲,蠟燭到了結束時才停止流淚。)
師過渡:一樣的“盡”,不一樣的詩意,卻讓我們領略了中國古詩詞文化的博大和精深。
5、 接著我們讀一讀第二句詩,想想詩中給你什么體會?
(1)把這句詩讀成三個字,你們覺得應該哪三個字?
(2)透過這三個字,對于蜜蜂你們了解多少?(簡單交流關于蜂的資料)
(3)此時,我們再回到蜜蜂辛勤的勞動中,有誰了解蜜蜂究竟是為誰辛苦為誰甜?(板書)
句式訓練:為 (誰)辛苦?
為 (誰)甜?
生:為自己的家人辛苦,讀這句詩。
生2:為自己的幸福生活,讀……
生3:為幫助過自己的人,讀……
師:此時,我們想用這樣的詞語來形容蜜蜂,(不辭勞苦、無私奉獻、不求名利)
師:是啊,小小的蜜蜂它們采盡了百花,釀成蜜后供人享受,可這一切的一切,究竟在為誰忙碌?為誰釀造醇香的蜂蜜呢?
師:讓我們帶著對蜜蜂不辭勞苦的深深敬意,讀全詩。
師:讓我們懷著對蜜蜂無私奉獻的崇敬之心,讀……
師:讓我們因為蜜蜂的不求名利而嘆服,讀……
師:這就是蜜蜂一生的真實寫照。唐代詩人羅隱就是采用這種托物言志的方法來抒發自己的情感。我們帶著對蜜蜂的崇高敬意再讀一遍古詩。(出示內容鏈接)
師:現代作家楊朔也是采用這種方法來寫蜜蜂,我們一起來讀讀。
分享楊朔的《荔枝蜜》
多可愛的小生靈啊!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蜜蜂是在釀蜜,又是在釀造生活;不是為自己,而是在為人類釀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卻又多么高尚啊!
透過荔枝樹林,我沉吟地望著遠遠的田野,那兒正有農民立在水田里,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他們正用勞力建設自己的生活,實際也是在釀蜜——為自己,為別人,也為后世子孫釀造著生活的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