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教學設計及反思
師:請大家讀一讀這些古詩,想想從詩中的字里行間你看到了一只只怎樣的蜜蜂。
穿花度柳飛如箭,粘絮尋香似落星。
小小微軀能負重,器器薄翅會乘風。(自強不息)
——明·吳承恩《詠蜂》
蜂兒不食人間倉,玉露為酒花為糧。
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又帶百花香。(舍己為人)
——宋·楊萬里《蜂兒詩》
百花頭上選群芳,收拾香腴入洞房。
但得蜜成甘眾口,一身雖苦又何妨。(無私奉獻、碧血丹心)
——宋·姚勉《詠蜂》
紛紛穿飛萬花間,終生未得半日閑。
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誰憐。(兢兢業業)
——明·王錦《詠蜂》
3、 談談蜜蜂在文人墨客的筆下是怎樣的一種形象?
過渡:這樣一群小精靈,(他們勤勞、無私奉獻--------句式訓練)它們的精神令人敬佩。但是在羅隱筆下的蜜蜂又是怎樣的呢?現在我們細細來品味。(多媒體出示整首古詩)
二、初讀感知,暢吟古詩
1、 請大家自由讀一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出古詩的味道。
2、 指名生讀一讀古詩。
師:詩詞的讀法和文章可不一樣,詩詞在古代都是用來唱的,所以,詞句本身就含有很強的音樂感,這就要求我們讀的時候要注意抑揚頓挫、輕重緩急。
師:請一位同學再來讀一讀,注意把古詩的味道讀出來。
3、 剛才我們用自己的感覺讀了古詩,接著我們也來學著古人吟誦古詩,你們準備用什么形式來吟誦,小組討論一下。
4、 老師這邊也有一曲《蜂》的古詩新唱,我們一起來聽聽。
(師:從你的吟誦中,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快樂的小蜜蜂在花叢中采著蜜。在懸崖峭壁上,在花園里,在春風里-------)
過渡:是啊,只要有花的地方,便有了蜜蜂的蹤影。那一簇簇、一群群,不辭勞苦的蜜蜂默默地采著蜜。(不管風有多大,不管太陽有多猛烈,不管天有多冷-------它依然默默地、默默地采著蜜。)
過渡:在羅隱筆下,蜜蜂就是這樣可愛的一群小精靈,讀-------
師:在羅隱筆下,就是這樣不辭勞苦的小蜜蜂,讀-------
師:在羅隱筆下,就是這樣無私奉獻的勞動使者,讀-------
師:就是這樣的一群可愛的小蜜蜂引起羅隱的興趣,此時此刻,我們對羅隱筆下的蜜蜂充滿了-------(佩服、感慨、震撼)
三、精讀古詩,具象畫面
1、其實,每一首詩的創作都有它特地的創作背景,羅隱的詩也不例外。那么,為什么我們讀羅隱的《蜂》時,充滿了佩服、感慨、震撼?在這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詩人羅隱。(多媒體出示羅隱簡介)
羅隱(833-909), 唐代文學家. 原名橫, 字昭諫, 號江東生. 杭州新城(今浙江桐廬)人. 20歲應進士舉, 十試不第. 憤而改名為隱,羅隱向有“江東才子”之稱,為什么總是所至不遇?這是因為當時的用人制度已極其腐敗,科場被權貴把持,營私舞弊,任人唯親。直到55歲那年,轉機終于來了,在外奔波了大半生而所至不遇的羅隱,回到了錢塘,投奔雄據東南的杭州刺史。刺史辟羅隱為從事,又請置錢塘縣,表隱為錢塘縣令。
2、當我們隨著詩人進入詩中時,我們會高興,會傷心,會憂愁。接著,我們再讀一讀《蜂》,想一想,詩的哪些地方向你傳遞著這樣的佩服和震撼。
(1)我們一起仔細讀一讀第一句詩,想一想,這一句詩讀成“一個字”會是什么字?(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