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園不值教學實錄
生:我說說“紅杏”。它一般在春天的時候開花。
師: 春天的什么時候?(下面有學生說:清明節)
師:清明節都晚了。(生笑)(生:初春。)
師:看吶,(一邊放課件,一遍吟誦)“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二月,正是莘莘學子要進京趕考,抬頭望著那杏花,給他帶來希望,杏花也叫及第花,于是詩人筆下就寫出了許多贊頌杏花的詩。和葉紹翁是好朋友陸游一生的名篇佳作好多,其中,他也贊紅杏,讓我們也跟著夸夸吧。
生:“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
生:“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學生美美地讀起來。)
師:所以,葉紹翁也禁不住的贊嘆他所見的這枝。那我們把剛才感受到的送到這一枝紅杏來吧!(讀略。)
師:抬頭,那紅杏,將春天的生命——(生:燃燒。)
師:說燃燒,比我還熱烈。我想說的是照亮。(笑)你們看,游園所見的都是如此而已的園,如此而已的景物,然卻給你怎樣的感覺?
生:春意盎然!
師:好啊,你用成語表達。(又一學生隨口而出“生機勃勃”。)
師:就這樣,綠綠的蒼苔,染著我們的眼睛;紅紅的杏花,沁著我們的心脾。正是“風景這邊獨好”。讓我們來美美地體會春天的景物所帶給我們的愉悅。(古箏起。師生齊讀,注重平仄的同時,學生在剛才的感受中讀得比較好。)
二、與文學相遇
師:這就是我們游園的所遇。這樣的一座普通的園,這樣自然而然的景物,我們對此賦予了怎樣的感情?從這首詩中的哪個字的字形看出來?
生:是“憐”字。(學生讀這個字,教師板書該字。)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再默讀這首詩,拿起筆來,一邊讀一邊品,推敲推敲這詩中的哪個字,飽含了對我們所見的這些景物的“憐”?(學生在音樂中靜靜讀,畫,推敲……)
1,“憐”蒼苔。
生:“憐”就是喜愛的意思。我從這個“印”看出來“憐”蒼苔。他舍不得“踩”蒼苔,所以說“印”。你想啊,“印”上去,就好像在蒼苔的肌膚上留下一點兒印兒,好像畫上去的,一定很好看。
生:也許詩人想在蒼苔身上留下印記,而不是踩,帶有心心相印的意思吧。(掌聲)
生:還有,詩人為何穿屐鞋?一是怕滑,他怕自己摔一跤,更重要的是屐齒少,印兒就少。
師:是啊,為什么要穿木屐鞋?大膽想象。
生:是不是很時髦?葉紹翁穿著屐齒,顯示一種身份,說明自己很休閑。
師:到高年級我們就會背誦李白的“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教師吟誦)
生:所以,葉紹翁也要穿木屐,自然的打扮,輕松的游園,好瀟灑,好愜意。
師:可盡管如此,我這屐下面還有齒,會給蒼苔留下印,我有點擔心屐齒給蒼苔留下——
生:印子。還有一點,就是心疼的感覺。所以,覺得憐惜。
生:所以,這“憐”還有另一個滋味。
師:孩子啊,請你給我們走一走,怎么走就怎么讀。(指一生,笑)我們來聽聽,這“印”中既有喜愛,還有憐惜的滋味兒。(該生小心翼翼地踮著腳走向老師。)
師:嗯,明白了,為什么這樣,穿著袍子啊,拎著衣角啊。(師模仿生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