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光啟蒙 教案、思考、實錄及反思
生:八仙過海。
生:孟姜女尋夫
生:梁山泊與祝英臺。
生:女媧造人、女媧補天。
……
師:你們喜歡聽這些故事嗎?(喜歡)想必詩人孫友田也喜歡。你們聽故事時是怎樣的?
生:有如身臨其境。
生:聚精會神。
生:心曠神怡。
生:目不轉睛。
師:不太恰當,目不轉睛一般用來形容看。
生:全神貫注。
生:津津有味。
……
師:母親娓娓——(動聽)地講——(民間故事、神話故事),全神——(貫注)的聚——(精會神)的孫友田津津——(有味)地聽著,聽得有如——(身臨其境),當母親的聲音嘎然而止的時候,孫友田還在——(發愣),沉浸在故事中。有人叫醒他嗎?(沒有)為什么?
生:因為母親也在發愣。
師:哦?
生:“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板書:沉浸 玉石雕像)
師:這時,母親又會唱起童謠,怎樣的童謠?(幽默風趣的童謠),把我的思緒從——(天上)引到——(人間)。母親唱了哪些童謠?
師:這樣,共三段童謠,請每個學習小組的02號、03號、04號分別讀一段,最后再由01號連起來完整地讀一遍。(學生念著念著情不自禁地打起了拍子)
師:讀了這些童謠,有什么感覺?
生:幽默風趣。
生:就像看到了一個調皮搗蛋的小孩。
師:語感真得不錯。(板書:童趣)
師:唱罷童謠,“我”又纏著母親干什么?(說謎語)讀。
師:母親在什么情況下給詩人啟蒙?
生:夏夜。
生:忙完一天的活計,洗完澡。
師:對。忙完一天的活計,母親累不累?既然累,為什么還給孫友田啟蒙?
生:她愛她的兒子。
生:她希望兒子成才。
生:她想她兒子說不準會成為詩人,所以又是唱歌謠,又是唱童謠。看,果然成了詩人。
師: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她愛她兒子?
生: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摟”字可以看出母親關心兒子。
師:為什么?當時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從“忙”可以知道——(活很多)她已經-很-累。這個時候,洗完澡,躺在床上舒展著四肢該多舒服,但母親沒有,她也沒有睡在躺椅上說話,甚至沒有好好地坐著,而是“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再累也不能耽誤了孩子的——(啟蒙)
師:這時正在什么時候?這時正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
生:老師,我想說,這時不僅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也是母親眼里“最美的時辰”。母親也希望和自己的最愛——兒子共度這“最美的時辰”。
師:是啊,謝謝你啟發了老師,年幼的兒子也正是學習“最美的時辰”。所謂幼學如漆啊。作為母親怎敢耽誤了兒子的學習、兒子的前程。所以再累也得給兒子啟蒙。
生:“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從母親“深情地為我吟唱”可以看出母親愛“我”。
師:是啊。唱的是歌謠,但如果不是對兒子的一往情深,她不會如此深情地吟唱。
生:“她又為我唱起了幽默風趣的童謠,把我的思緒從天上引到人間。”這里的“又”字可以看出母親對兒子的愛。因為母親已經唱了民謠,唱累了,又講故事,講完故事,又唱起了童謠。母親簡直忘記了自己的疲勞。
師:好一個“簡直忘記了自己的疲勞”!是啊,一個簡單至極的“又”,兩筆,但卻傳達出母親的拳拳愛意。
生:“民謠童謠唱過了,我還不想睡,就纏著她給我說謎語,讓我猜。”母親肯定累極了,但她還是滿足了兒子一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