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光啟蒙 教案、思考、實錄及反思
師:是啊,母親在月光下,用月光開啟了作者詩一般的心房——(出示:“是母親用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jié)庥舻脑娗椤K屆髟滦枪馀惆槲业耐辏弥腔鄄湃A啟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師:(學生讀書)作者為什么能夠走上詩歌創(chuàng)作之路?(母親的啟蒙)是啊,讓我們用飽含感激和懷念的感情來朗讀。
師:我們學習本文,僅僅是為了了解孫友田的母親深愛著自己的兒子?僅僅是為了了解孫友田是他的母親將他引向了文學之路?僅僅為了感受孫友田對他母親的感激和懷念?其實,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我們牙牙學語的時候,你們的父母都是如何啟迪著你們,如何教育著你們的呢?想一想,然后說一說:父母如何啟蒙我。
生:我還沒有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教我學數(shù)數(shù),每次我數(shù)數(shù)數(shù)不下去時,她就會輕聲的教我,直到我完全學會數(shù)數(shù)為止。
師:從這里,你感受到了母親的——(愛)。這里母親的愛具體體現(xiàn)為——耐—心。
生:小時候,我喜歡講故事,媽媽每晚上總是給我講故事。后來,我漸漸長大了,媽媽又教我識字,這時,我還是喜歡聽故事,媽媽雖然每天上班很辛苦,但從來不拒絕我的要求。
教學反思:
本文是著名作家、詩人孫友田寫的一篇敘事散文。文章通過回憶母親在美麗寧靜的夏夜,伴著明月星光,為兒時的“我”唱歌謠、講故事、說童謠、說謎語的事,贊揚了偉大的母愛,表達對母親的懷念和感激之情。文章以“啟蒙”為情感線索,條理清晰、讀來耐人尋味。
“月光”又是教學的邏輯起點:“我”的童年是明月星光陪伴著我,我的母親是在月光下——這個特定環(huán)境中給予我最初的啟蒙,如水的月色,璀璨的星辰、神秘的夜空,給“我”美好的陶醉,無窮的幻想。詩人的詩情、詩人的成就與兒時母親月光下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分不開的。“母親”當然是教學的中心。是誰給我細心的呵護,是母親,是誰給我最初的啟蒙,也是母親。文中作者說“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其實我想,也許母親并不知道她的歌謠對于“我”來說是那么重要,她只是把對孩子最樸素、最純潔的愛通過歌謠、故事、童謠、謎語全部給了“我”。母親識不識字已不重要,但從吟唱的歌謠童謠、講的故事、說的謎語中卻讓我們讀懂母親給我的最初啟蒙;同時感受月夜的寧靜與清幽,感受母親的圣潔與美麗,感受母親給予我的樸素、純潔的愛,讓課堂充滿濃情。
“言美情濃”、富含“詩情、詩意”是本文最大的特點。本課的設計的理念是從美入手,以讀解文,以情帶讀,通過開放的教學設計,精美感人的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教師詩化般的語言,把學生帶入課文描述的優(yōu)美意境,讓學生在生生對話、師生對話以及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張揚情感、噴涌真情。從而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把語文學習轉化為情感的詩意之旅。學生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使知識生成智慧,讓智慧與情感共鳴。
如何鼓勵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鼓勵學生對教科書的自我解讀,如何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如何引領學生從書本的世界走向生活的世界,如何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讓課堂成為一個動態(tài)的、開發(fā)的生命體驗,如何讓師生在課堂互動中,靈感自由創(chuàng)造。是我這堂課所要努力思考并為之實踐的。下面就談談這堂課的收獲與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