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光啟蒙 教案、思考、實錄及反思
師:正如前一位同學所言:愛,讓母親忘記了——(疲勞)。
生:“母親笑著說:‘你真笨,這是咱種的花生呀。’”這里說兒子“笨”,并不是罵,因為有個“真”字,“你真笨”,就成了一種嗔怪。
師:真不錯,活學活用。是的,這種輕輕的責怪里,含有一種愛意,就像我們先前才學的《愛如茉莉》中母親嗔怪女兒一樣。
生:而且母親是“笑”著說的,可見不是罵,反而是種愛的表現。
師:真會讀書,一個“真”字,一個“笑”字,母親愛兒子愛得多姿多彩。
生:母親不識字,卻想到必須給兒子啟蒙,于是把自己學來的聽來的一點一點全部教給了兒子。
師:是啊,母親雖然不識字,卻滿肚子的民謠童謠,滿肚子的民間文學,正是它們給了孫友田最初的文學滋潤。正是母親的文學寶庫,引導著孫友田走上了詩人之路。
……
師:這位母親的精神世界太豐富了,對兒子的愛也太深厚了,所以忙活了一天還不感覺累,即使感覺累了也不停止對兒子的啟蒙。多偉大的——(母愛)!
第三課時
師:同學們,你們發現是誰給作者啟蒙?(母親)既然是母親為詩人啟蒙,為什么不用《母親啟蒙》為題,卻用《月光啟蒙》為題?
師:(學生零星舉手)這樣,老師提請大家再讀課文,找出與月光有關的語句,劃下來,讀一讀,再想一想。
師:你們劃下了哪些句子?(學生讀句子,略)
師:(出示: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要求學生讀。)
為什么說是最美的時辰?僅僅因為暑熱——(散去了)啦?僅僅因為星星——(出齊)啦?僅僅因為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嗎?遠不止這些。聽,媽媽的歌謠又唱起來了(播放請音樂老師唱錄的歌謠,示意學生輕聲跟唱)
師:其實,這個時辰,又何止是孩子們眼中最美的時辰,當此時,何嘗不是作者眼中最美的時辰。請再讀母親的歌謠。(生讀)他怎么能忘記母親的歌謠。
師:請讀下一句。
生:“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
師:母親甜甜的嗓音僅僅像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還像什么?
師:“和風”什么風?(春天的風)“三月的和風”和“小溪的流水”有什么共同之處?
生:輕柔的。
生:溫柔,甚至感覺有點兒甜。
生:其實正像母親溫暖的懷抱。
師:說得多好。用“溫馨”一詞更好。你瞧,“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
師:還有什么像和風、溪水?
生:夏夜的月光。
生:柔和的月色。
師:說得多好啊!
師:(出示:“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鄙x。)
師:墨黑的夜晚,只要月光升起,所照之處,一派洞明。當母親的歌謠像一束月光照進孩子的心田,混沌的童心便——(豁然開朗),就像光升起,所照之處,一派洞明。
師:豁然開朗的童心,知道了什么?僅僅是故鄉的愛?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他為什么思念故鄉?僅僅是因為那是生他養他的地方?
師:對,還有母親的愛和對母親的懷念。甚至還有對知識的追求,對藝術的向往,等等。要不然,幾十年過去了,母親的音容笑貌依然在眼前——讀:“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